“智慧茅台”令贵州茅台历久弥香

  • 首席数字官

  • 2019-11-06

  • 来源:

文丨唐洪涛   编辑丨鹿普禾

来源 | 首席数字官


贵州茅台,历久弥香。

身为国人心目中的国酒,茅台酒拥有着至高无上的荣耀,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茅台集团”)肩负着振兴中国白酒民族品牌的重任。

在数字经济大潮风起云涌的当下,茅台集团怎样完成数字化转型,怎样用数字化手段革新除弊、与时俱进?10月26日,茅台集团信息中心主任杨云勇在向【首席数字官】谈到数字化转型时用了8个字概括:居安思危,行稳致远。

自2017年9月起,杨云勇主导起草了“智慧茅台”工程顶层设计方案,提出了服务生活、服务生产、服务管控、服务外延以及打造一个智慧园区的“四服务一打造”信息化发展和服务理念。

如今,“智慧茅台”的基础建设工程稳步推进,各个信息孤岛正在打通,数字车间、智慧园区两个专项攻坚小组均取得了明显成效;原料基地平台、人脸识别系统、生活服务APP、全面预算系统等项目进一步提升了协同工作效率,15.6万户茅台酒原料种植农户从中受益……


居安思危,“智慧茅台”助力千亿茅台


10月24日,茅台集团召开了2019年1-9月经济运行分析会,茅台集团财务处作了2019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报告,1-9月,茅台集团已实现营业总收入609亿元,同比增长16%,完成年度计划的70%。

茅台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保芳在会上指出,茅台集团生产经营情况符合预期,达到了集团发展要求,他表示,2019年,茅台集团将实现千亿目标。

在茅台集团奔向千亿的道路上,“智慧茅台”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杨云勇介绍说,现在茅台酒的发展趋势确实不错,但是茅台集团的管理层都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居安思危,行稳致远”成为茅台集团管理层的口头禅、座右铭。由于身在传统酿酒行业,之前的茅台集团在管理、生产等方面比较传统,存在诸多可改进的地方。“茅台集团视质量为生命,在保证茅台酒质量的同时,一定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优化管理,让茅台能够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信息化、数字化则为茅台集团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为了规范管理,提升效益,茅台集团积极拥抱信息化发展浪潮,提出了“智慧茅台”的发展战略。“智慧茅台”工程(2018-2020年)是茅台集团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两化融合为主线,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主推转型升级,实现茅台集团信息化“行业第一、中国一流”的全新定位。


“智慧茅台”工程顶层架构示意图

来源:茅台集团

杨云勇认为,“智慧茅台”理当成为千亿茅台的重要助力,为此,他提出了“四个服务一打造”的概念,“智慧茅台”要服务生产,服务生活,服务茅台集团管控,服务整个链条上的外延,并打造一个智慧园区。“智慧茅台”基础设施建设则是茅台集团向建设集约共享、高效安全的新一代数据中心迈出的第一步,其目标是逐步建设统筹统管、按需调配、集约汇聚、互联互通的通信基础网络;建设集约共享、高效安全的新一代数据中心;构建可管、可用、可控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是助力“智慧茅台”工程顺利推进的重要基石。

杨云勇介绍说,茅台集团为此成立了数字车间、智慧园区两个攻坚小组,希望这两个方面成为“智慧茅台”的重点方向。“这两个小组已经进行了需求调研、规划设计、亮点工程的建设,进展顺利。”

革新除弊,“智慧茅台”全面提速增效

茅台集团有机高粱供应链监控系统

来源:茅台集团

 

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质量是生命,原料则是质量的源头。

杨云勇介绍说,茅台集团拥有15.6万名原料农户,为茅台酒种植红高粱。“作为一种有机食品,红高粱的种植要求比较高,收购价格比较高。”市面上的红高粱每公斤收购价不足4元,而茅台集团给出的红高粱收购价每公斤高达9.2元,价格相差悬殊。

在这种背景下,茅台集团从红高粱的种植、收购到付款的过程存在着很多需要优化的地方。

比如,之前,茅台集团在收购红高粱时采取的是人工称重,效率既低,又避免不了一些人为因素的干扰。负责称重的人员会因为素质、能力、心情等等因素,对称重结果形成一定的干扰,从而引发农户的不满。

现在,这一过程全部采用数字化方式自动完成——收粮袋由茅台集团统一发放,贴上了带有农户个人信息的二维码标签,农户交粮时只需扫码,个人信息就全部呈现出来;称重改为电子秤,质量精确到克,电子秤还与茅台集团的系统联网,操作人员没有更改数据的权力,能做的就是按一下确认键,确认之后,数据就传到后台了。

红高粱种植户的有效数据都在茅台集团的掌握中。

来源:茅台集团

再如,粮款发放环节。之前该环节要经过粮站人员核实数据、粮食运至中转库、质检人员进行质检、粮食入库、数据传至茅台集团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向当地政府付款、粮款再依次转给粮站、合作社、农户,流程繁琐,耗时又长。现在,以上环节只走数据,不走货币,所有数据经核实之后到达财务部门,财务人员就通知银行,给农户的指定账户放款,货币发放只是经过一个环节就完成了。

“15.6万名农户的账户全在茅台集团掌握中。之前,农户要拿到粮款需要等待三个月,甚至要拖上一年,现在则大大缩短,快则三天,最慢两周。”杨云勇感慨到,“几万元的粮款对于其他人来说,晚到几天可能没什么影响,但是对于农户来说,真的是截然不同的概念。这真的是一个惠农的工程。”

“智慧茅台”的提速增效不仅体现于此——

HR系统:之前,每逢招聘季,需要上传各类简历、图片经常卡死、访问缓慢,现在,可以满足17000人同时在线报名,各类文件、图片实时流畅上传;

财务系统:之前,一份财务报表生成需要一两分钟,现在,降低到12秒;

信息系统:这是变化最为明显的。之前,由于底层架构缺乏弹性,虽然业务转型带来业务数量增加、用户数量快速递增,IT资源却无法快速灵活随之增长;数据中心设备繁杂、品牌不一,IT部门很难对基础设施执行统一监控和管理;多数设备资源利用率不足20%,大量物理设备部署,导致业务建设的成本高昂;IT部门精力全部陷入基础架构的维护中,失去了在业务转型过程中的核心价值;传统设备堆叠式的安全防护架构,一方面增加了设备采购及运维的成本,割裂的防护手段也很难实现设备间的情报共享及策略联动,给公司的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和持续运维造成了困难……现在,业务上线时间由一周缩短到1天;开发测试环境搭建由1天缩短到30分钟;云管理平台运维极大地简化了,业务逻辑编排“所画即所得”,业务运行状态可实时监控,运维人员节省2人……

茅台集团原料供应链APP

来源:茅台集团

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智慧茅台”——茅台集团通过前期大量的技术理论研究、方案调研以及实际测试摸底,最终选用超融合作为构建基础设施的核心技术,使得整体业务上线周期大幅缩短,业务系统访问效率得到大幅提升,有效降低成本的同时,达到了基础设施资源的快速部署、按需弹性调度和线性扩容的目的;利用云计算技术,将计算、存储、网络、安全资源全部池化,替换了上一代传统数据中心的IT架构;实现信息基础设施即服务的集约化应用功能,大幅提高设施利用效率和标准化水平,应用系统逐步向云平台迁移,为茅台集团业务推陈出新提供了有效的支撑。

据悉,超融合资源池硬件仅需使用标准X86服务器和通用汇聚交换机,高效部署运行400+台虚拟服务器,对比传统方案,仅机房空间和能耗一项就降低了85%;采用分布式的虚拟存储架构,成本相对传统共享存储方案降低至少20%;通过SSD+HDD混合冷热分层存储模式,使资源池IOPS高达400万以上,吞吐性能高达27GB/S以上,性能是原来传统架构的5倍,有效地提高了公司大型应用系统,如财务、OA、全面预算等应用系统的访问效果;资源池本身具备高稳定性以及横向可扩展的弹性架构,提供业务增长和周期性高并发访问的资源基础,确保7*24小时持续提供服务;具备统一的备份和容灾体系等高可用设计,确保数据中心级别的抵抗灾难的能力,在不可抗力故障发生时可以在十几分钟内恢复业务运行;底层架构集成的统一监控、统一运维模块可对于NC等核心业务系统的数据库进行统一监控,大幅降低集团运维工作的人员投入;通过自动化的云资源统一运维管理,提升IT部门运营和运维效率,从而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提升业务价值当中,实现IT价值转型;通过人机协同的安全运营平台打通包括事前监测预警与安全评估、事中实时防御与分析处置、事后检测响应与图形可视的全过程、全天候的立体安全保障体系;打造终极IT即服务的能力,实现IAAS平台服务,提供面向内外部资源服务化、业务自动化部署、流程自动化建立、平台精细化运营以及大数据分析平台的实现。

着眼未来,“智慧茅台”让大家喝上好酒

“智慧茅台”是体系化的集团整体建设,其中,“二个”智慧中心、“二个”核心平台、“二大”实施举措、“四个”技术层级、“五大”应用体系、“二十一大”重点项目是建设的总体框架的核心内容;

目前,“智慧茅台” 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推进中,这是后续平台建设的重要参考,也是上层智慧应用的基石保障。

杨云勇介绍说,由于茅台酒生产工艺的特殊性,在智能制造方面,我们做过尝试,目前还没有成功的案例,但是,生产过程全部被数字记录下来了,这便于总结生产过程,查找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改进的方法,以便更好地传承茅台集团生产工艺的传统。

 对于中国传统酿酒企业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杨云勇提出了他的个人建议:“希望大家都能够做到管理现代化,智能化,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效率;同时在智能制造方面做大量探索,因为生产工艺的原因,中国传统酿酒企业无法实现智能制造,但是浓香酒、清香酒可以多做一些尝试;一定要用数字化手段服务好消费者,让大家真正能喝到一瓶好的酒,喝到一瓶真的酒。”

关注「锦囊专家」,让数字化转型的新趋势、新技术、新案例变得触手可及!

  • 新闻
  • 案例
  • IT/互联网
  • 食品饮料
  • CDO
  • CIO
  • CMO
  • IT
  • 生产制造
  • 供应链/生态
  • 大数据
  • 物联网

推荐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