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企业如何继续赢在中国

  • 首席数字官

  • 2020-11-17

  • 来源:

文| 向伟明  GE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来源丨财经十一人

随着中国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随着中国开放力度的进一步加大,跨国企业在中国所建立起的产业链体系,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国内各行业都面对红利效应衰减、国内外发展环境改变以及经济新常态到来等诸多挑战。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和持续蔓延又带来全球性危机。在国内国际各种挑战叠加的压力之下,多年来在华高速发展的外企,都在思考未来该如何在中国继续发展,在全球民族主义抬头的当下是否应该重新思考全球化,是否要重构多年来在中国建立起来的供应链——把它分散到其他市场、或回到本土?

GE在中国发展多年,历经风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将在华业务更加可持续地发展,在从中国市场受益的同时反哺中国产业升级;必须将不确定性转换成继续前行的正能量,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困难很多,但我们能做的也很多。

GE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向伟明

GE在改革开放元年重回中国市场,40年来,中国已经发展成为美国之外的最大单一市场。

GE在华拥有近2万名员工,在全国20多个城市设有20多家制造基地和多家合资企业, 在其中8个城市拥有研发团队,2019年订单超过80亿美元。这40年里,GE还与中国合作伙伴一起参与建设了包括三峡工程、西气东输、北京奥运会和国产大型客机C919等多个里程碑式的项目。

2018年以来,GE经历了一系列业务剥离和重组,目前聚焦四大板块:航空、发电、可再生能源和医疗。在清洁能源方面,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市场;在医疗方面,中国是美国之外的第二大市场;航空市场方面,中国市场的增速是全球最快的,预计到2025年将成为全球最大市场。GE聚焦的四大板块中,中国市场的规模在全球均排在第一或者第二。

疫情之下,中国经济很快恢复了活力和韧性,让我们非常振奋。今年三季度,中国进出口总值、出口和进口总值均创下季度历史新高。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吸收外资的综合竞争优势也进一步增强。

美中贸易协会今年8月发布的《中国商业环境调查报告》显示,在对100多家美国企业的调研中,83%的美资企业认为中国是首要或者前五大市场,91%的美资企业在中国是盈利的,当然也有86%的公司认为中美关系对在华业务产生了影响。但无论是利润还是市场重要性,中国市场仍然至关重要,近70%的公司对中国未来五年的市场表示乐观,87%的公司表示不会撤出中国市场。

对于GE来说,中国市场非常重要,在中国长期发展,持续在本地投资,是GE不会改变的承诺。

从“本土化1.0”到“本土化2.0”

GE在中国的业务正在从“本土化1.0”时代向更深入的“本土化2.0”时代转变。

如果说最初的做法是把在先进国家的技术引入到中国来,通过培训和雇佣本地员工进行销售、客户服务、制造和采购,即“本土化1.0”时代,那么现在衡量我们本土化是否成功的标准就是我们是否以“满足中国客户需求”为中心,是否以“客户的痛点”推动本土创新和研发,是否“只做对客户有利”的事情。

随着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产业链不断升级,产业和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在很多领域,中国客户已经成为引领全球客户需求的代表,相关产业也已成为世界的领头羊,“本土化1.0”的做法已经远远不够。对跨国企业来说,在中国发展业务,不是“我有什么”,而是“你需要什么”。

GE沈阳陆上风电工厂Hub轮毂生产线

我们必须站在中国的立场上,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制定解决方案,包含产品研发、迭代、供应链能力和协同、售后服务能力等各个环节。通过人才培养、研发创新、生产制造和采购等领域开展全面的本土化建设,在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深耕本地市场,赢得中国客户,我们称之为 “本土化2.0”。

以医疗领域为例,中国一直存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北上广深地区的社区医院能够配置高端CT,但云贵地区可能有台移动X光机已属不易。这个时候,我们不能等着医疗市场自行发展,而是要主动做减法,通过提升性价比的方式给予不同医疗机构最适合其需要的设备。

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国外的风机塔筒高度一般在120米到130米左右,而中国客户为了发电效率更高,会要求陆上风机的塔筒更高,有的需要达到150米。因此我们针对中国客户的要求,研发生产了可适用150米塔筒高度的陆上风机,目前第一台这样的风机已经在江苏安装。

这种新型风机生产的背后,显示出中国完整的供应链优势。这种150米高的塔筒不是所有国家都可以做,但国内供应商有这种能力。这种供应链体系是中国历经多年、根据市场需求建立起来的,并不能很快在其他市场复制。对GE来说,一家供应商一般需要经过三年到五年才能最终成为合格供应商,一旦成为我们的供应商,也很难快速变更。

此外,尽管中国人力成本上升,但对高端制造业而言,人工成本的占比很低,它主要影响劳动密集型产业,对GE所在的高端制造业,成本更多是受智能制造、数字化、精益管理等方面水平的影响。中国政府在推进产业转型,从劳动密集型向智能制造、高端制造转变,这也为GE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

总体而言,随着中国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随着中国开放力度的进一步加大,跨国企业在中国所建立起的产业链体系,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中国在几年前就已成为跨国企业全球供应链和创新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令我们更靠近客户、运营决策更迅速,能更好地将中国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相结合,做到内外循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着眼长远,协作共赢

GE希望中国市场能够继续目前的扩大开放态势,让我们有更多的市场准入机会,在平等、公正的市场环境下,更好地参与中国经济的成长。

在世界银行今年的《营商环境报告》中,中国的排名升至第31名,在全球前十大经济体中,营商环境连续两年改进最快。

随着自贸区改革、负面清单制度的完善、《外商投资法》实施,中国的营商环境正在持续优化。

这些年,GE深刻感受到中国营商环境的改善。习近平主席今年多次强调: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给予了GE持续在中国投资、在中国发展的信心。

当前全球贸易局势及地缘政治在疫情影响下复杂严峻,为跨国企业的业务发展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作为在华美企,GE期待中央政府采取有力措施,让外资企业能够公平地参与政府采购。同时,地方政府能否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也是跨国企业考虑长期投资的必要因素。

对于GE来说,航空、能源和医疗等需要高精尖技术和复杂产业链部署的领域,会是未来GE在华投资的重点方向。放眼中国市场,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的“航空运输”需求,中产阶级支付能力提升和人口老龄化对“精准和可及医疗”的诉求,中国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对清洁能源技术的高要求,以及数字经济特别是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所带来的挑战,都给GE积极参与中国市场创造了机会。

随着中国商业环境改变、中国企业崛起,外资企业只有以开放务实的共赢合作模式,通过与中国的合作伙伴建立长久可持续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才能在不断演化的商业生态环境下实现持续深耕,在引入全球领先技术的同时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和服务,与生态圈里的合作伙伴协同创新,协作共赢。

立足中国,连接全球。GE在中国培育的创新、制造能力和产业链,正在向全球市场扩散,在疫情影响之下也是如此。今年3月,GE沈阳工厂下线了GE迄今为止容量最大、最高效的Cypress柏树平台机组,发往远在澳大利亚的客户;6月,GE全球最高端的重症有创呼吸机产线落地无锡工厂,在为全球抗疫提供急需设备的同时,携手无锡及长三角地区提升全供应链智能制造水平。

哪里有增长,企业就会去到哪里。对于在华运营的外资企业来说,内部和外部环境一直在变化。如何在变化中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取决于企业能否持续保持核心竞争力。

疫情虽然为中国和全球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但我相信这些影响是短期的。中国产业链的韧性、中国市场的潜力、中国政府坚持扩大开放及合作共赢的决心,都会让中国市场继续保持全球最具吸引力市场的地位。

跨国企业要做的,就是胸怀大局,着眼长远,提升核心竞争力,与中国协作共赢。

  • 观点
  • 农业
  • 采矿
  • 制造
  • 食品饮料
  • 烟草
  • 鞋服纺织
  • 家居家具
  • 化工
  • 钢铁
  • 机械装备
  • 汽车
  • 能源化工
  • 建筑
  • 批发零售
  • 交通物流
  • 住宿餐饮
  • IT/互联网
  • 通信
  • 软件信息

推荐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