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的容器技术会成就另一个红帽吗?这几家公司都没戏!

  • 曹开彬

  • 2016-06-17

  • 来源:

最近,东北大学下属企业东网科技有限公司与硅谷容器厂商Rancher Labs,联合举行了一场战略合作说明会,会议披露了双方合资公司——网澈技术有限公司在未来中国容器市场上的产品战略和发展路径。在会上,他们还同步发布了东网科技首款基于“容器+虚拟化”的双引擎超融合平台——Neunn HOR。


东网科技CEO杨宝卫是我的老朋友,我有幸受邀参加了此次发布会。在会上,我也与全球顶级的容器技术大拿——Rancher Labs创始人兼CEO梁胜博士做了一个深入交流。之后,我又对容器技术进行了一些研究。作为一个非专业技术人员,有些技术细节让我难以理解,但这并不妨碍我在产业变革层面对其作出些判断。我总体的感受是,容器技术不简单,它将带来整个计算技术的革命,是计算技术发展的又一次战略机遇。

1

在我的研究体系中,我将计算技术的变革分成两个维度观察:一个是计算资源载体,一个是计算技术架构。计算资源载体指的是承载计算的机器,计算技术架构指的是应用程序的逻辑架构。

  

 计算技术变革模型
资料来源:海比研究,2016

计算技术的发展,一直在围绕着这两个方面创新。总体趋势是,计算资源载体在由大向小发展,即用来计算的机器越变越小,其核心目的是提高机器的利用效率,降低计算成本;计算技术架构在由合向分发展,即应用程序实现的逻辑架构越来越向分层化、松耦合化发展,其核心目的是提高应用程序的灵活性、可扩展性,降低应用程序的研发、部署、管理与运维成本。

无论哪个维度发生变革性的创新,都会带来计算技术的革命,会使IT技术的应用得到更大推广,也会引发一轮IT巨头的更迭兴衰。

2

综观半个世纪以来计算技术的发展历史,有几个革命性的技术对整个产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一是主机。我将大型主机系统看成是计算技术的第一代架构,其特点是计算资源载体特别大,是大型主机,CPU、内存都数量巨大;计算技术架构也比较简单,没有分层,基本上是一套完整的、紧耦合的应用系统。主机系统的流行奠定了IBM在全球IT产业的霸主地位。

第二是C/S架构。相对于主机而言,C/S架构在计算技术架构和计算资源载体方面都带来了巨大变化。计算技术架构从主机的单层架构向两层的C/S架构变革,计算资源载体则从主机向小型机变革。两个维度的变革都带来了新IT巨头的诞生,软件是SAP,硬件是SUN。

第三是B/S架构。相对于C/S架构而言,B/S架构在计算技术架构和计算资源载体方面也有巨大创新。计算技术架构从两层的C/S架构向三层和多层的B/S架构变革,计算资源载体则从小型机向PC服务器变革。这次的技术变革也带来了新IT巨头的诞生,软件是致力于研发应用服务器的BEA公司,硬件是DELL,Oracle的企业应用软件也因采用了B/S架构而走到了全球第二!

第四是虚拟化和多租户。虚拟化没有改变计算技术架构,但它改变了计算资源载体,将一台拥有较大计算资源的物理机可以分成众多占用计算资源较小的虚拟机;多租户则是没有改变计算资源载体,但它深刻改变了计算技术架构。当然,和前面一样,这次的技术变革同样带来了新IT巨头的诞生,软件有专业的虚拟化技术产品服务商VMware,以及采用多租户架构改变行业规则的CRM服务商Salesforces。“硬件”则是亚马逊等云计算IaaS厂商的大规模兴起,人们不再需要物理服务器,大家都开始选择更低成本、更快捷的云服务器。

现在,我们来到了另一个计算技术变革风口,即容器,这又是一个带来双向变革的技术。在计算技术架构方面,它使微服务架构成为可能。在计算资源载体方面,它采用颗粒度更小的容器。

我相信,这种变革必将会带来两个方面的巨大创新,一是应用软件,一是容器服务与管理平台。因此,在未来五年内,应用软件将发生重大变革,碎片化应用将成为主流,大而全且铁板一块紧耦合的企业应用将一去不复返!而随着容器的流行,也可能会对IaaS服务商的竞争格局带来新的变化。当前的IaaS厂商主要都以虚拟化技术为核心,如果有IaaS厂商以容器技术为核心进行切入,或许会带来冲击AWS等领先者的机会。

3

容器技术那么牛,其发展状况如何呢?梁胜博士认为,从现在来看,容器技术的推广速度非常快,它超过了以往新技术的普及速度。

 
Rancher Labs创始人兼CEO 梁胜博士

这可以从三方面来看。首先是研发侧的应用状况。研发人员已在充分利用容器技术好处了。梁胜博士介绍,从硅谷的情况来看,容器技术在研发侧可以说已经很普及了。国内的情况怎样呢?我们现在还没有做过类似的调研,没有相关的数据。但从我现在的感受来看,国内情况还不那么乐观。至少在很多企业应用的厂商中,已应用容器技术的并不是那么多。

第二,部署侧的应用状况。相对于研发侧,部署侧和运维端应用容器技术的就比较少了。主要原因是很多企业的数据中心并没有部署相应的容器管理平台,无法在其数据中心支持容器部署。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在技术实力较强的大型互联网公司,容器技术都已开始大规模应用,不仅研发人员在用,运维人员也在用。例如,亚马逊、阿里云、Google、微软等各大公司都在大量应用容器技术。一个典型的特点是,只要是一个公司既有研发人员,又同时自己负责运维,这种公司往往会大量采用容器技术。而哪些只有一方面人员的公司,现阶段采用容器技术的热情则没那么高。

但梁博士认为,凭心而论,在两三年之内,一个新的技术能发展到这种程度,已是非常不容易了。

4

梁胜博士相信,依靠加快研发速度、大幅缩短部署时间、提高计算资源利用效率这三大核心价值,容器技术肯定会在未来得到大范围的普及应用,并且会成为计算技术的标准模式。

之所以现在还没有得到大范围的应用,尤其是在传统企业的IT系统中还没有得到充分认可,梁博士认为有三个主要原因。第一,就是大家所普遍说的容器带来的安全问题。传统企业的CIO们考虑到容器技术还没有在关键核心业务系统中的应用先例,他们担心部署之后会给整个系统带来灾难性的打击,因此现在不敢轻易尝试。第二,容器技术仍然是个新生事物,很多CIO们仍然对此不了解,对容器技术的认知度不够。

第三个原因非常有意思,就是碎片化的应用、微服务架构、DevOps模式还没有在众多应用开发商、ISV中完全普及,容器技术缺乏应用厂商在部署模式方面的大力推动。容器技术的普及离不开和应用软件的充分结合,而微服务架构、DevOps天生就可以和容器技术相互推动。

另外,容器技术服务商一下子层出不穷,标准不一,也对容器技术的推广带来了一定的不利。

5

确实是,致力于提供容器技术服务的厂商自去年以来涌现了不少。这些厂商各有什么特点呢?整个市场的竞争格局如何呢?

我将这些厂商基本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新兴的专注于提供容器技术服务的厂商。全球范围内有不少这样的公司,知名的有Docker、CoreOS、Mesoshpere、Rancher Labs等。在国内,也有灵雀云、数人云、时速云等公司。当然,还有Rancher Labs和东网科技成立的合资公司——网澈!

另一类是现有的IT巨头们。他们依托开源的容器技术产品,构建了自己容器产品。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IT巨头、包括云计算巨头们都做了相应工作。这些巨头包括Amazon Web Services、思科、EMC、富士通、高盛、Google、HP、IBM、英特尔、Joyent、微软、Pivotal、Red Hat、VMware等,也包括国内的IT巨头华为,还有云计算领头羊阿里云等。

从现在容器技术的产品与服务专业度来看,新兴的、独立的专业容器技术服务厂商比老牌IT厂商有一定优势,很多IT巨头其实是通过与他们的合作来提供容器技术服务。但我个人认为,这种优势并不明显,在某些方面,新兴公司也不如老牌巨头厉害。如果是对于传统企业的CIO而言,新兴专业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就更逊一畴了。它们可能产品技术会好一些,但在综合实力、品牌信誉度、服务能力等方面差距较大,很多CIO都希望和老牌IT厂商打交道。在他们眼里,和这些巨人合作更靠谱!

当然啦,在第一类专业做容器服务的厂商中,Docker公司很特别。因为其母公司将自己的Docker容器技术向所有开发者和CIO开源,并且专门成立一家公司来做这个开源软件的发行版。这家公司名称就叫“Docker”。这也就是说,和其他基于Docker而开发容器管理平台提供商比较,Docker公司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技术支撑。这使得它有可能在众多容器的发行版中取得较好的竞争优势。

但Docker公司也面临一个潜在的风险问题,即Docker是否会成为容器技术的事实标准。如果不会,则它就比较难受。就像云管理平台有OpenStack和CloudStack两强争雄一样,容器技术在当前也有几家争霸的局面。目前来看,Docker用户数量最多,但最终谁会胜出,现在也还不好判断。不过,我是把票投给了Docker。

6

就像在众多Linux发行版中,最终红帽成为全球老大、成为新一代软件巨头一样,开源的容器技术有可能会成就另一个RedHat吗?

从长远的竞争格局来看,我认为,在开源模式已被IT巨头们所广泛接受和认可的时代,依靠某个变革技术而成就一个巨型公司的概率大大减少了。要想依靠开源的容器技术产品再次上演一个类似于红帽公司成长的大戏,我个人也认为会非常难了。因为一旦是革命性的开源技术,现有巨头们立马会跟进,并且会利用开源的各种资源,很快积累很强的竞争优势。这竞争情形,会对新兴的、独立的专业服务公司的成长起到巨大的阻击作用。因为巨头们的快速进入,让新兴公司没有多少时间窗口来形成自己的竞争地位,奠定市场的竞争格局。

因此,我的观点是,依托开源容器产品的发行版会比较分散、多家并存,而不会再形成一个发行版服务商一家独大的局面。每家容器服务商会形成自己的独特竞争优势,有自己的目标客户,但基本不会有哪家容器服务商再造RedHat的传奇!不过,他们成为10亿美元级别的软件巨头比较难,但成为1、2亿美元的公司却是都很有可能。

在国内,容器技术的市场大幕正在拉开。新兴专业服务商快速兴起,老牌IT巨头也正快速介入。当前而言,国内市场上新兴的专业服务商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都比较高。我个人还是比较认同网澈的模式——有资源的IT大佬和有领先产品技术的新兴厂商相结合的模式。Rancher Labs有全球领先的容器产品和技术,东网科技有众多的客户资源和渠道资源,这两者的结合能成为国内市场上的“容器一哥”吗?让我们试目以待。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国软件网曹开彬 陈庆

  • 案例
  • IT/互联网
  • 科研/技术服务
  • CEO
  • CTO
  • CIO
  • IT
  • 大数据
  • 云计算

推荐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