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已来——客户定义企业

  • 孙惠民

  • 2016-06-11

  • 来源:

11.jpg

1859年11月24日,在英国诞生了一部伟大的著作——《物种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

本书揭示了一个重要的自然规律,即“适者生存”,认为凡是生存下来的物种,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因此也为一句名言做了背书,“能够活下来的,都是最快适应环境的,而不是最强壮的”。

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最终形成了新的物种。同时,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导致其适应环境的方式相应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

据百度百科介绍,英国有一种桦尺蛾,在1850年前都是灰色类型。1850年在曼彻斯特发现了黑色的突变体。19世纪后半叶,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废气中的硫化氢杀死了树皮上的灰色地衣,煤烟又把树干熏成黑色。结果,原先歇息在地衣上得到保护的灰色类型,这时在黑色树干上却易被鸟类捕食;而黑色类型则因煤烟的掩护免遭鸟类捕食反而得到生存和发展。于是黑色类型的频率迅速提高,灰色类型的频率则不断下降。到19世纪末,前者已由不到 1%上升至90%以上;后者则从90%以上下降为不到5%。

由此可以看出,生物演化的过程,就是通过对环境的适应,想办法让自己活下去。这个过程,有两个关键词,生物和环境,生物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大的系统,也就是生态。可以说,一个生态的存在,其本质就是在展示着生物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这种关系其实是一种共生演化的关系,置身于其中的所有元素,无论是生物的,还是非生物的,彼此依存,任何一个元素的改变,都会导致整个生态的改变,甚至是一个旧生态的彻底毁灭。

讨论改变与否,意义不大,只有探讨和找到改变的规律,通过改变,构建一个新的生态系统,让其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变得更好,才是目的。

人类自从1969年发明互联网以来,经过40多年的发展,如今对整个商业社会造成了天翻地覆的影响。通过纤细的光纤,把整个世界都连接了起来,人和人、人和物(事)、物(事)和物(事),实现了万物互联。不要小看这种连接,正是因为有了连接,才使得单个计算机有机会以分布式的方式,实现了互联互通的并行计算,由此诞生了可以进行海量数据处理的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的应用。

同时,互联网业把人类的信息传递方式,由中央式中心化传播,改变为点对点的去中介化的交互,实现了异步的同步,彻底打破了信息不对称,这在商业上直接导致了客户和生产者能够直接发生交易,而不再需要诸多的中间环节的传递,使得各级批发和分销商不再有存在的意义。

互联网对信息科技的改变,以及对商业交易方式的改变,也彻底将人类社会几千年来形成的商业文明的内核——“我有什么”,颠覆为“我能为你提供什么”,这是客户和商品生产者二元关系的彻底扭转。

过去是生产者及其销售渠道说了算,通过广告轰炸,以及强势的定价权,客户只能被动接受高于产品本来价值许多的商品,没有话语权。现在则是,客户说了算。由于互联网使得信息透明化,客户拥有了多种选择机会,不能满足客户主动需求的生产者或者商家,必定被客户抛弃,所以,谁能准确发现客户的需求,并予以及时满足,谁就能在竞争中生出。

“我能为你提供什么”,背后支撑的商业规律是什么,或者说,这种方式所代表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答案就是,“入口➕平台➕生态”。

入口,是需求端对接用户的界面;平台,是聚合资源的场,以及对用户需求进行精准分析营销的技术基础;生态,是供给侧的资源组织。未来,有能力的企业都会致力于把自身构建为生态型企业,这是单业务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选择。

今天,苹果、Google、阿里巴巴等公司在向生态型公司转型,他们力图通过产业链布局和用户应用场景创新等竞争策略,成为具有一定行业垄断或主导地位的平台公司。

通过对生态型公司类型的思考,赵庄、张睿等人,总结出几类典型的生态型企业,包括:

一是技术型生态(代表企业:华为)。华为在通信领域耕耘多年,成为中国少有的以技术创新为发展基石的企业。其基于通信技术,在水平层面整合语音、视频和数据;在垂直层面,开放自身的通信平台,将企业的通信能力与行业需求整合,帮助合作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进而依托其核心技术,发展运营商、企业、终端三大业务,形成华为独有的“通信生态圈”。

二是流量型生态(代表企业:BAT)。流量生态系统布局,简单直接,通过对流量大数据的掌控,在流量变现的截点布局,进而将其核心的流量能力变现为细分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商业价值,比如通过大数据挖掘发育金融征信体系,形成面对传统金融的强有力竞争者。以BAT为代表的第一代生态系统企业基本都是“流量生态”,这是互联网时代轻资产公司的最佳竞争战略。

阿里巴巴以淘宝为中小企业搭建交易平台而拥有大量粘性客户,通过投资新浪、高德地图、百世物流、天弘基金等其他业务进行流量导入和业务组合。对大数据的收集、挖掘和利用是整个阿里生态圈共通的特征。

腾讯生态圈的基础是QQ和微信等社交平台的流量导入,其投资的饿了么、滴滴快的、大众点评、京东、CJ Games等都以微信和QQ作为重要流量接口,并靠微信支付进行流量分发和实现快捷支付。腾讯依靠流量将社交与生活服务、游戏等其他行业联接,衍生出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

百度生态圈通过百度搜索、百度地图等作为流量入口,布局爱奇异、百度外卖、百度糯米、去哪儿、Uber等流量变现节点,并积极发展百度钱包作为支付工具,形成自己的流量闭环。

三是社群型生态(代表企业:和君)。社群型生态是互联网时代以人为核心的社群经济催生的。这些企业在原有的核心业务领域拥有突出的核心竞争力,占据产业链至高点,通过投资合作和整合,突破公司原有边界,围绕目标用户社群,构建企业共享生态系统,实现生态圈内的价值创造和共享。

和君集团采用“咨询+资本+商学”一体两翼的战略性业务结构,围绕企业家社群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企业问题解决方案。在这一结构中,咨询业务为主体,为资本提供项目研判和投资机会。资本和商学为两翼,资本业务为咨询增加品牌力量,创新盈利模式,商学业务创新理论、吸引人才、聚拢潜在客户。同时,咨询和资本业务为商学业务提供研究案例。企业家社群的积累和构建是和君生态圈发展的基础。

四是资本型生态(代表企业:复星)。复星发展的模板是巴菲特的“保险+投资”双轮驱动模式的另一版本,通过投资布局国内外六家保险公司,如葡萄牙保险公司Fidelidade、美国财险MIG、鼎睿再保险等,获得年均成本低于1%的可投资资产。在投资方面,通过打造“富足、健康、快乐”的产业生态圈,使不同产业在复星的投资圈内部产生协同效应,形成交叉客户销售。资本成为复星集团内部各个业务的联接要素,基于此,形成丰富的生态体系,在客户资源、平台管理资源、财务现金流等方面,形成共享,形成生态体系。

五是混合生态/产融结合生态(代表企业:小米)。小米通过“小米产业+顺为资本”的双轮驱动模式,构建其混合型生态体系。小米产业主要通过硬件、软件和电商平台三个层面整合服务,为顺为资本的投后管理提供运营经验;顺为资本在符合小米战略意图的领域进行投资,形成小米产业的护城河,最终小米打造了一个产融结合的闭合生态圈。

具体来看,小米硬件一方面通过聚焦核心产品手机、电视和路由器三个交互入口,并运营粉丝和内容,形成自身的品牌认可度。在这个基础上,投资更多的硬件公司加入小米电商平台,利用小米的营销能力和流量导入,降低宣传成本,通过低毛利高销量的模式,实现生态链企业的转型发展。

未来的企业只有两种存在方式,有能力的做平台建生态,其余的做加入生态的专业化小而美,此外,不再有第三种存在方式。

客户定义企业的时代已经到来!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真如 陈庆

  • 观点
  • 农业
  • 采矿
  • 制造
  • 食品饮料
  • 烟草
  • 鞋服纺织
  • 家居家具
  • 化工
  • 钢铁
  • 机械装备
  • 汽车
  • 能源化工
  • 建筑
  • 批发零售
  • 交通物流
  • 住宿餐饮
  • IT/互联网
  • 通信
  • 软件信息

推荐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