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70%的员工都是机器的时候,企业该如何做管理?
-
智能产业头条
-
2017-06-20
今年5月,AlphaGo三赢柯洁,人们再次感受到了“人工智能”的力量。人工智能因围棋成为街头巷尾的新闻,但人工智能绝不仅仅停留在围棋上。
我们看到,人工智能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在各个领域里:企业用人工智能实现客服功能;机器人写稿越来越多的被应用;金融科技(Fintech)成为了金融业的标配。
然而,更多的企业则在其中愈发焦虑,结合人工智能而来的数字化转型,该如何定义人机关系? 当70%的员工都是机器的时候,企业该如何做管理?
阮闯博士的新书《企业大脑(人工智能时代的全数字化转型)》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企业提供的数字化转型的“实用路径”。
阮闯对锦囊专家表示,目前大家对于人工智能、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很多意见和想法,但是缺乏一个总体的框架、一个整体的思路,我希望这本书对企业未来三四年的管理有个指导和借鉴的作用。
一、“人和机器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关系”
什么是“企业大脑”?怎么定义“企业大脑”?阮闯新书的名字起的颇有意思。他说,“企业大脑”首先是表示这本书是针对企业的;其次,这本书讲的是关于管理和人工智能的关系。
“传统的企业管理一向是面向人的。组织功能也好、员工激励也好,都是以人为主,但按照现在的趋势,当50%或者70%的员工都要被机器替代了,企业该如何做管理,是需要重新认识和探讨的。这就是所谓的智能化管理,目前可能是一个空白点。”阮闯称。
不可否认的是,企业管理就是追求效率、提高效率的过程。那么当效率来依靠机器实现的时候,什么工作由机器来做?什么工作由人来做?这样的过程就是再分工的过程。
“再分工的意思就是,机器能做的事情尽量用机器来做,它们负责一些重复性的劳动;而人做的事情尽量更高级、更有创造力。那么在整个的企业设计里面,要有这方面的考虑,这和现在的组织分工或组织结构完全不同,它的思考角度是不一样的。”阮闯表示。
如何定义人与机器的关系?在阮闯看来,人和机器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关系,也不能简单定义为“机器替代人”或“机器帮助人”。
“我想留个悬念,因为在书里有很详尽的模型介绍,他们其实是一个三角关系。”阮闯对锦囊专家表示。
二、“我这本书是用来指导现实工作的”
《企业大脑(人工智能时代的全数字化转型)》试图将人工智能的企业运用和企业管理搭一个桥,让普通的管理者能比较直观地理解,人工智能对他们来说有什么用。
“现在的情况是,所有的人都在对这块发表意见,每个人发表意见的出发点都不一样。有些人就是想表达下愿景,有些人是在卖自家产品,各有目的。”阮闯如此评价当下的环境。
而阮闯的新书,更在乎的是立足于当下,着力于未来三五年。
“技术是有周期性的,所以我更偏重于近中期的有用的东西,并不侧重在非常遥远的未来,比如说十年以后的愿景。我不太了解那种太哲学的东西,或者也不涉及基础理论,我写这本书就是希望未来三五年,可以指导你的工作,或者对你的工作有所启发。”阮闯称。
在这本书里,包括了数字化转型的很多框架和理念。在看完后,相信你会对整个企业的智能化管理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目前我们看到,人工智能的应用在很多领域的应用是辅助性的。比如客服、智能信息检索、写标准化的新闻稿以及由机器辅助的一些投资决策。
在阮闯看来,人工智能在未来大量普及的首先就是一些自动化的互动设备,也就是自服务的设备,比如购物、政务办理等。这些智能设备可以给你解释一些东西,也可以实现问询。
“我在书里也提到,就是这些智能终端可以考虑设计成共享的方式,这样的话整个社会的投入就更少一些。”阮闯称。
对于企业在人工智能的发展困境,阮闯表示,企业对人工智能的认识没有形成共识,也没有前车之鉴。大家就是摸着石头过河,面临着很多风险与不断试错的教训。大家都没有清晰的认识到这是人机再分工,每个企业都不确定自己做的是不是对的。
文章为「锦囊微课」原创作品,作者: 阮闯
- 案例
- 观点
- 金融
- IT/互联网
- CTO
- CIO
- 研发
- 大数据
- 机器人
- 协同办公
推荐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