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链源首席数据官唐崇麟做客北京交通广播《联 e 会》:揭开技术犯罪画皮

  • 2024-05-21

  • 来源:极客公园

在数字经济浪潮的蓬勃推进中,科技的双刃剑效应愈发显著。科技的迅猛发展在赋能千行百业、极大增进人类社会福祉的同时,却也带来更为严峻的新型网络诈骗风险,对民众财产安全及社会稳定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这一严峻态势,增强公众对技术诈骗的防范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恰逢「515 全国公安机关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周」之际,北京交通广播《联 e 会》栏目适时推出「打击防范经济犯罪日」特别策划——「揭开技术犯罪的画皮」。北京中科链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数据官唐崇麟受邀做客《联 e 会》,深度解析 AI 换脸、AI 变声等前沿技术如何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诈骗,旨在为广大听众揭开高科技诈骗背后的神秘面纱,筑起一道坚固的知识防线。

时至今日,人工智能已正式沦为新型网络犯罪的最新「黑科技」,诈骗行径全国爆发。节目中,两位主持人就近年来包裹在 AI 技术下的典型骗局展开交流和探讨,并从 AI 语音和 AI 视觉两大诈骗类型对 AI 技术的「滥用」为听众提供趣味解读。中科链源唐崇麟老师也从技术角度出发,以其深厚的技术洞察,深入浅出为听众揭示了 AI 诈骗背后的技术原理与潜在风险。

作为大数据领域的技术专家,唐崇麟老师在节目中直击两大 AI 诈骗核心:AI 语音诈骗,以声音伪装的技术,让人铭记「耳听非实」的警示;AI 视觉诈骗,以伪造的视觉陷阱,提醒听众「眼见未必为实」。

唐老师详细解释道,在「视觉系 AI」的诈骗场景里,诈骗分子主要非法应用到人工智能的 Deepfake 深度伪造技术和 AIGC 生成式 AI 技术,帮助犯罪分子制作假的图片与视频。AIGC 生成虚构的人来行骗,但比之更可恨的是,AI 换脸技术的滥用,这类侵犯他人肖像权、隐私权、名誉权的行为,都是利用 Deepfake 深度伪造技术来完成。由于换脸之后直接视频通话的可信度极高,这也导致骗子在利用 AI 换脸装成亲人、熟人进行诈骗的事件中屡屡得逞。而在「语音合成」的诈骗场景里,只需 5 秒音源,AI 语音克隆技术便可实时「克隆」受骗者的声音。电信诈骗分子通过拨打骚扰电话录音,或从社交媒体视频和其他上传音频等渠道来获取目标人物声音片段,然后经人工智能技术扫描语音记录并复制,重现声音并可说出不同的短语或句子,进而使用伪造声音实施诈骗。

唐老师也对节目中听众朋友提到「享受 AI 技术带来科技成果的同时,也滋生了很多此类被骗的担忧」的留言问题进行了详尽解答。他指出,要实施以诈骗为目的点对点视频通话,就需要 AI 人工智能生成高仿真度的视频,需要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这在技术上具有一定挑战,并且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和技术支持。换言之,利用 AI 技术进行诈骗的门槛实际上较高。

对于听众朋友最关心的「如何警惕和防范此类 AI 造假」的问题,唐老师也提供了实用的防范技巧,如日常加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提高对个人生物特征数据(如人脸、声纹、指纹等)的保护意识;涉及陌生电话尽量不要回答,以最直接的挂断方式防止跳入骗子预设的场景等。

此外,针对近年来愈发猖獗的涉虚拟币相关犯罪活动,唐老师也向听众简要科普了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他提到,区块链技术具有天然的匿名属性,为资金流动的隐匿及反侦查提供了便利,增加了执法难度;这种既能隐藏资金流向又能披着高科技外衣的特性,常被不法分子利用来编织「暴富神话」,引诱受害者落入虚拟币投资的诈骗陷阱。

面对这一挑战,中科链源,作为专注于区块链安全领域的先行者,积极投身于协助执法机关打击虚拟币相关犯罪的工作中,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的独家创新解决方案,实现对虚拟币犯罪活动的全链条打击,从源头到终端全面遏制此类犯罪行为的蔓延,为维护区块链技术的健康发展与金融市场秩序贡献了力量。

此次节目访谈在全民反诈防线的构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成为 515 经侦宣传周的一大亮点。它不仅提升了公众对 AI 技术诈骗的认识,还普及了技术犯罪防范知识,为提高人民群众的防范意识开辟了新的视角。通过这次访谈,得以看到科技与安全教育之间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强调了在数字时代维护网络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 推荐
  • 新闻
  • 观点
  • IT/互联网
  • 软件信息
  • CIO
  • CDO
  • 人工智能
  • 战略
  • 研发
  • 生产制造
  • IT
  • 客服

推荐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