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伴随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与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依旧存在的现象,「大学生回炉职业技工院校」的现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2024 年《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有 52.2% 的毕业生对于「回炉」学习技能是否有助于就业这一问题给出了肯定答案,认为市场对专业技能需求大,「回炉」后就业机会更多。
但当前就业市场依旧存在「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问题。为破解这一困局,国家层面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以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为着力点,例如通过提高教育供给与人才需求的匹配度、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拓宽技能人才发展通道等举措来进一步缓解该结构性矛盾。
「结构性矛盾是全球就业市场的一个比较普遍现象,其核心在于劳动者技能供给与企业技能需求的不匹配」,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赵忠进一步解释,「随着产业升级和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部分传统技能逐渐被替代,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激增。而与此同时,一些劳动者由于技能无法及时更新,面临无法胜任新岗位的困境。」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赵忠致辞
赵忠认为,破解结构性矛盾的关键在于培育能够快速适应产业升级需求的「紫领」人才。他表示:「应用型人才尤其是像联想集团『紫领』培养的方式,是很好地化解和解决结构性矛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
据报道,「紫领」是介于传统「蓝领」和「白领」之间的特殊职业群体,广泛存在于智能制造业的班组长、技术员和质检员等岗位。这些人才既拥有较高操作技能,又具备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与联想集团共同发布的《新质生产力应用型人才就业趋势报告》(下称《报告》)预测,未来十年紫领人才的总需求将保持增长态势,到 2035 年将超过 3100 万人,占制造业总劳动需求的近四分之一。
圆桌讨论环节:从「紫领」出发:智能制造业的应用型人才的培育
中国劳动保障报社新媒体部副主任,技能中国主编孙兴伟表示,「应用型人才的总量不会减少,因为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过去我们对蓝领的要求只是技能,但伴随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制造业更加需要复合型人才,而复合型人才就是联想正在推动的'紫领'化的人才。」
随着智能制造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大学生进入制造业工厂正在成为必然趋势。《报告》预计,「紫领」职位对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的需求将从 2022 年的 28% 增长至 2035 年的 57%,实现翻倍。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副秘书长翟东海认为,这一变化源于制造业本身的深刻变革。「制造业从机械化、自动化到数字化再到智能化,生产方式的迭代使得传统观念中的『工厂工作』发生了质的飞跃。」
翟东海进一步补充道:「2025 届高校毕业生将达到 1222 万,供需压力依旧不小。与此同时,制造业正在成为吸纳高学历人才的重要领域。这既是经济转型升级的结果,也是大学生自身追求高质量就业的趋势。」他认为,「未来越来越多的高学历层次人才进入到工厂一定是一个必然趋势,因为这是由生产力和劳动者的供应来决定的,并非以意志为转移的。」
为何制造业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进入?有数据表明,2024 年,42% 毕业生表示求职时对高端制造业更有意向,还有 51% 表示感兴趣。
联想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裁、联想教育总裁李祥林表示,「年轻人进入制造业有几大优势。一是科技高速发展,为职业提供了更稳定、长期的路径。二是高技能工人的社会地位不断提升,『紫领』人才已成为普遍性存在。三是薪酬水平会随着市场和政策支持而逐步提高。这些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优质青年走向工厂。」
他特别提到,联想作为「紫领」概念的提出者,不仅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为行业培养高技能人才,还为其工厂内部的产业工人打造兼具技术与管理序列的清晰与畅通的发展通道。
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也让更多年轻人看到了制造业带来的情绪价值与职业成就感。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人力资源市场与流动管理研究室副主任吴帅指出:「这一代年轻人对工作的期待已经超越物质层面,更关注情绪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实现。『紫领』概念很好地回应了这种新需求。制造业未来的就业规模可能会有所收缩,但就业质量将显著提升。我认为未来青年群体进入以『紫领』为场域的智能制造领域,也会成为一个可以预期的趋势,且『紫领』人才将为年轻人提供『红得发紫』的职业发展预期。」
从国家政策的支持到企业培养体系的完善,种种迹象表明,制造业正成为新时代就业市场的新增长点。「紫领」作为一种新质生产力应用型人才的代表,既能助力青年群体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又能助力疏解就业结构性矛盾,为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