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张小龙的“小程序”是马化腾生态扩容的“大王牌”?

  • 毛江华

  • 2017-01-06

  • 来源:

下周一,传说中的“小程序”将正式推出。元旦前,马化腾在深商大会上透露,可以“让企业直接跑业务的小程序”将于春节前推出;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上给出具体时间,并首次全面阐释了“小程序”的全新功能以及“无需安装、触手可及、用完即走、无需卸载”的特点。

其实,自2016年9月22日微信应用号更名为“小程序”、11月3日开放公测后,“小程序”正在激发码农们的想象力。对这个能够运行程序的“小程序”,马化腾张小龙的态度,也在激发业界的想象力:马化腾凌晨3点回复“苹果不让叫应用号,也许反而是好事”;张小龙亲自审核确认基于“小程序”运行的200个公测程序。

问:张小龙的“小程序”在马化腾的心目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答:它是马化腾生态扩容中的第一张王牌。

一、马化腾生态扩容的基础是什么?

在2016年数个场合的讲话中,马化腾反复提及“生态扩容”“分享经济”“创业”。

马化腾认为,在“互联网”和“新技术”的推动下,腾讯所构建的生态空间将大规模扩容,会有更多的传统行业通过互联网转型升级加入到生态中来;生态扩容势必在突破性技术上展开,下一代基础设施可能是人工智能(AI);腾讯会凸显并分享其云、地理位置(LBS)、移动支付、大数据、安全能力等支撑生态发展的技术基础资源,其余的工作交给伙伴,这是过去5年腾讯的选择,也依然是今后的方向。

腾讯构建生态的选择始于对3Q 大战的战略反思,内部高层集体反思后,2011年伊始,腾讯甚至请外脑去专门挑刺,小规模的挑刺会做了将近10场,毛姐被邀请参与了北京专场讨论了一整天,当时的腾讯联席CTO(首席技术官)熊明华、副总裁刘畅“低到尘埃里的态度”,着实令人感受到腾讯期待蜕变之迫切。“在3Q大战中我们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大家指责腾讯?腾讯的创新又该怎样才能得到认同?如果我们要开放,如何才能真正实现开放价值?”

2011年6月15日,腾讯举办了第一届伙伴大会,将2000亿市值的"企鹅帝国"疆界开放给其他互联网公司和第三方开发者:2014年,在腾讯开放平台上的创业公司的总市值达2000亿元;2016年,在腾讯开放平台上,成就了30家上市公司,注册创业者超过600万人,而腾讯自身的股票大涨了37.66港元,24.7%,市值一度突破2万亿港元,马化腾在这一年个人拥有、个人捐献的财富均达史上最高值。

腾讯生态的快速构建还得益于,围绕“开放”战略,“先做减法,再做乘法”的组织变革与业务调整:2012年5月,腾讯从原有的业务部门制转向事业群制,来适应移动互联网以及互联网跟传统行业的结合;腾讯重新梳理了业务,把搜索卖掉、把电子商务卖掉,砍掉很多O2O和小业务,大量投资腾讯生态周边的小伙伴们……腾讯所有的技术和产品创新,围绕两件事情来做:第一是做连接器,通过微信、QQ通信平台,连接人和人、人和服务、人和设备 ;第二是做内容,内容也是一个开放平台。

诞生于2011年的微信,最初就是人和人的简单连接器;2013年,微信支付的推出,使得微信升级成为人和服务的连接器,但目前仍局限在B2C的消费服务领域;微信一直在做人和设备连接的一些尝试,譬如微信汽车之类的,但尚未看到实质性的成果。

微信同QQ一样,是基于社交关系链的架构推演出来,好处是去中心化、天然成网状,朋友间的分享,短短几年能令用户数快速膨胀到8亿,但去中心化、场景化,意味着需求是千人千面,腾讯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而且历史已经告诉我们,一款社交工具,不可能实现长治久安。PC时代,QQ干掉了MSN,通过满足80、90、00后小朋友各种各样的需求,腾讯获得了成长。移动互联网时代,米聊差点通过手机干掉QQ,好在微信及时出手干掉米聊。智能时代,微信如何不被谁干掉,这肯定是马化腾、张小龙深度思考的问题。

“唯有生态,方能生生不息”。如何以最简洁的方式高效地赋能给生态伙伴?可以运行程序的“小程序”,试图从未来着手,以“降维”的方式,通过解决PC时代、移动时代的生态痛点,聚合全球创业者和码农们的力量,来解决这个时代困扰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的痛点问题。

二、张小龙的“小程序”会解决生态中的什么问题?

在腾讯的所有产品中,微信“小程序”是唯一一个在功能或产品形态没有完成前、一年之内曝光3次的产品,内敛沉稳的张小龙在提到“小程序”时,毫不掩饰“内心里是非常的激动”。

“小程序”是什么?张小龙用“无需安装、触手可及、用完即走、无需卸载”来形容它的特点,并花了1个多小时来阐释它(请见文章结尾视频)。小程序,不是操作系统,不是搜索引擎,不是浏览器,不是APP生成器,在微信上没有入口,它是一种赋能给程序员的新存在,能实现应用程序所需要的基本元素。

传统意义上,可以运行程序的程序是操作系统,但“小程序”肯定不是,它在微信上,可以跨苹果操作系统、安卓操作系统甚至其他。从单机时代到PC互联网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智能时代,软件被使用的方式边界或许有变化,但软件的本质没有变化,它仍然是以一种程序、一种代码的载体形式存在。

PC互联网时代,人们通过浏览器去访问网站提供的资讯和服务,但鼠标和键盘的障碍,使上网的只能是一部分人;移动互联网时代,通过手机(尤其是触摸屏的使用),整个互联网使用人数获得爆炸式增长。

移动互联网虽然大大提升了人们获得信息和服务的便捷性和丰富性,但是对于个人使用者、企业、开发团队来说,存在着一个难以解决的共性问题:基于不同操作系统的APP应用模式。

对于个人使用者而言,在PC互联网时代,人们是通过浏览器,从一个网页跳到另一个网页上去获得信息和服务,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和服务被封装在不同的APP中,你需要下载不同的APP并去打开它们,它们大量占据手机的运行内存。虽然微信成长为超级APP并推出公众号后,人们可以直接通过公众号去获得信息和服务,但基于订阅和推送的模式,使得用户感觉受到骚扰,微信公众号的打开率已经出现大幅度的下滑。

对于大多数企业用户而言,在PC互联网时代,它只需要构建一个网站,人们就可以去访问它的信息和服务,线上营销的核心动作只有一个,就是如何让人们更便捷地发现你、找到你。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网站的访问量大不如前;APP的推广比较复杂,从苹果App Store和腾讯应用宝来看,APP的打开频率越来越低,卸载频率越来越高,尤其是,当人们换手机时,仅仅会留下几个超级APP和常用的工具APP;微信公众号也出现同样的情况。 对于企业而言,网站、APP、微信公众号一个都不敢少,但效果甚至不如之前。企业主越来越焦虑,企业营销工作者们越来越忙碌。

对于APP开发团队而言, 成员要有懂苹果的、懂安卓的,成本高、开发周期长、开发难度大。植根于微信这个超级流量入口的“小程序”,尽管会对微信自身的服务号造成冲击,但对于开发展者而言,确实是个不容错过的机会。

据了解,“小程序”对开发人员的素质、技能需求比苹果和安卓低,参与者极有可能出现井喷。对于前端开发者而言,转型到微信“小程序”几乎不需要什么成本,Web前端人才的美好春天真的就要来了;从后端的角度来看,要求较高,会存在着数据交互的需求,在2B产业服务市场尚未饱和的情况下,瞄准小程序后端市场,专为企业提供后端支持服务,是一个不错的创业路子。

三、下一步:启动AI时代的人机交互革命?

为了不打扰用户,“小程序”在微信上是没有入口的,这并不意味着它放弃了线上,而是意味着它想全然地拥抱线下,“小程序”的入口就是二维码,出现在线下人们需要使用它的场景里。不知不觉中,张小龙通过“小程序”,在战略布局上,帮助马化腾完成了从线上到线下的生态闭环

 因此,就不难理解,苹果为何对“小程序”如此紧张,但它最多也只能不允许“小程序”叫“应用号”,却不敢叫微信下架,如果不能使用微信,人们可以放弃苹果手机;但人们绝对不会因为不能使用苹果手机而放弃微信。

当然,现阶段“小程序”还不足以对APP、尤其是重量级应用的APP们构成威胁,但那些使用频率不高的酒店订房、餐饮类、医药排号、交易等功能型APP,狼已经在眼前啦!

听小伙伴们讲,目前整个微信团队,已将最重要的力量聚焦在“小程序”上,全力以赴地以解决公测中出现的那一个又一个的坑。从正在测试的小程序来看,有些涉及到AI,尤其是被视为可取代人工客服的聊天机器人,这意味着AI的在消费级服务中的商业化普及,会大幅度提速。

关于AI,马化腾认为是下一代基础设施,他预言,在下一代基础设施上,未来10年,人机交互界面的迭代是个大概率事件,而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上,幻想10年后,系统会藏在一个眼镜里,屏幕投入到视网膜里面,通过眼睛就可以启动以眼镜形式存在的机器,这想象力确实疯狂。

在毛姐的平凡人的想象中,在一家餐厅,用手机扫描了一下餐桌上的二维码,然后出现了一个界面,毛姐说:我要重口味、低热量、有辣味的素食,价格请控制在50元以内……一会儿,一 个机器人推着菜上来服务……

 PC时代,人们通过鼠标和键盘,成就了微软和一个大生态以及跟以往不一样的世界;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通过手机触摸屏,成就了苹果和一个更大的生态以及令人瞠目结舌的世界;智能时代,又会成就什么呢?

毛姐在想,如果马云老师也认为张小龙的“小程序”是马化腾的“大王牌”,会不会也同库克先生一样,睡不好觉呢?嗯,至少他读到毛姐的这篇文章,小心脏应该扑通扑通地跳得比平时快那么一点点吧…

张小龙微信公开课视频


  • 案例
  • IT/互联网
  • 通信
  • CEO
  • CIO
  • CTO
  • IT
  • 研发
  • 供应链/生态
  • 大数据

推荐

我要评论

毛江华

中关村天使投资联盟

执行秘书长

中关村天使投资联盟 执行秘书长

中关村天使投资联盟执行秘书长,拥有 20多年 ICT 行业工作经验,是中国早期知名科技博客之一。曾服务用友8年,担任集团市场部副总经理;服务《计算机世界》10 年,担任首席记者,获中国产业经济新闻一等奖,全国产经十佳记者,曾被聘为北航软件学院特聘教授(全媒体营销与品牌管理,硕士课程),是BDAI100、“贝德尔的ICT世界”联合发起人之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