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明:数字化战疫,从智慧化防控防疫开始

  • 首席数字官

  • 2020-03-13

  • 来源:

文丨赵博智 编辑丨唐洪涛

来源丨首席数字官

新冠疫情涉及范围之宽,感染人数之多,对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危害之大,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破坏之严重,是前所未有的。我们应怎样做到智慧化防控?3月10日,中国卫生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院长王景明作客锦囊专家数字化战“疫”医疗专场,从自然疫源性疾病的角度,分享了防控防疫的方法。

以下内容为【首席数字官】根据王景明院长的直播内容编写而成,欢迎阅读。

由于自然疫源性疾病疫源地、携菌携毒动物的不确定性、病毒在传播过程中经常性变异的特性,疫情爆发流行时,人类不能及时诊断疾病、确认传染源、没有有效疫苗保护易感人群,只能采取对症的药物治疗方法,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非典)、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禽流感)等,每次爆发流行时都造成了区域人群恐慌、健康损害和“封城”巨大经济损失。

提高自然疫源性疾病认识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病毒、细菌),病毒在活体细胞内通过病毒复制方式传播,细菌大部分在体外在获得营养液就可以繁殖

中国目前的法定传染病共39种,大部分传染病可以通过预防接种获得免疫能力,或可应用抗生素得到治愈。

自然疫源性疾病是“自然”的,即在自然界中原本存在的。由于该地区具有该病的动物传染源、传播媒介及病原体在动物间传播的自然条件,当人类进入这种地区野外活动、旅游或进食野味时可能染病,这些地区称为自然疫源地,这些疾病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鼠疫、森林脑炎、兔热病、蜱传回归热、钩端螺旋体病、恙虫病、肾综合征出血热、乙型脑炎、炭疽、狂犬病、莱姆病、布鲁氏菌病、禽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新冠病毒肺炎等。

人类的经济开发、垦荒、砍伐森林、水利建设等,会破坏或改变原有生物群落,使病原体赖以生存的宿主、媒介发生改变,如鼠疫-跳蚤,疟疾-蚊虫叮咬等,进而导致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增强或减弱。

人们滥吃野生动物行为,导致滥捕、滥杀野生动物,也是干扰自然疫源地和增加感染机会的原因。

2003年“非典”和2019年“新冠肺炎”,均发生于冬春季节,或由人捕食携带“冠状病毒”的果子狸、蝙蝠、穿山甲或蛇引起。

人类已经进入健康4.0时代

1.png

医疗卫生行业已从个体就诊单一医疗事件,向对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婴儿、少年、青年、壮年、老年)、不同健康状态(疾病、亚健康、健康),采取不同干预手段(预防接种、诊断治疗、养老休闲)转变;

从医院单一科室诊疗行为向院域、区域、广域健康信息共享协同服务转变;从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侧改革向需求侧、监管侧共同参与、信息共享的大健康产业服务体系转变,标志着医疗卫生行业进入健康4.0、进入到智慧化革命时代。

2.png

健康4.0从纵向明确了人从生到死不同成长时期的健康、亚健康和疾病服务与管理内容,横向定义了提供健康服务的各相关部门,进而实现以医院为主体、个人为主线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智慧服务。

通过私人医生、家庭医生签约,医联体、医共体建设等建立区域协同医疗体系,建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全民健康智慧服务体系。

世界卫生组织新近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从而定义了大健康的内容。

如何实现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智慧化防疫?

信息化建设,通是基础,用是目的,需要进行流程优化和组织重构,形成信息化与传染病精细化管理融合,实现对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新冠肺炎”爆发流行的教训之一,就是对已经有密切接触史的“带毒”病人没有及时发现和隔离。病人及易感人群佩戴口罩是自我隔离和防护的及时有效方法,可以减少和避免通过公共交通工具和宴会聚会途径隐匿传播,减少和避免跨区域、跨国界的“家庭、医院、社团”聚集爆发流行,如武汉某医院脑部手术医务人员受新冠肺炎病人感染,而此次援助武汉的医务人员无一染病,就说明防控的重要性。

正确的应对策略应该是应用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系统,整合融合各级各类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形成覆盖省市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每个就诊的个人健康信息管理系统,每日对直报和自动获得的公共卫生信息及时进行分析和疫情防治决策;对出现的发热、咳嗽、头痛病人爆发流行情况,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准确跟踪和追溯每个疑似染病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要求,及时隔离观察治疗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形成CDC牵头的群防群治的防疫战争。

3.png

医院信息化不但要满足医院工作人员和医院病人使用需要,还要满足医院工作人员在家庭办公、满足医联体、医共体医务人员及家庭医生、私人医生签约客户就诊及健康服务需要。

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从医院内部网扩大到广域互联网,才能实现个人与医疗卫生机构在区域和广域信息共享,才能实现与物联网对接,才能实现可穿戴健康设备与不同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对接,实现个人生命体征信息采集、药品耗材使用信息汇总,实现全民全生命周期健康智慧服务和对传染病疫情监测与防治服务等。

医院可以通过云HIS或虚拟专用网络方式(VPN)实现医院信息工作在互联网开放,可以满足医院用户在任何时间、地点进行医疗健康服务工作、可以通过个人设备(BYOD)进行医院信息上报等,既减少传染病暴露机会还可提高工作效率。

以下环节应特别注意:

1.顾客O2O诊疗模式提高诊疗效率,减少传染

顾客通过医院网页、触摸屏、APP、医院人工窗口进入医院信息系统,提交健康订单(也就是电子健康记录),获得医院就诊医生预约安排,减少就诊区人员密度和不必要接触;到医院后直接到预约诊室就诊,根据病情安排检查检验、手术、取药、自动扣费等。整个诊疗过程,顾客按预约流程有序进行,顾客可以预知每个诊疗操作,还可以看到每个医务人员的诊疗意见,实现过程参与和全程告知。

2.医务人员优化诊疗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收到健康订单信息,激活诊疗活动,按健康订单要求,除体检需要接触病人外,各种检查检验处置报告都可以实现“无纸、无线、无胶片”传输,对有疫区接触史和疑似症状者,尽快追溯和排查诊断,减少传染病传播机会。

3.医院诊疗活动保障

根据诊疗需要,自动安排手术室、医疗物质材料等,保障医疗活动有序进行,对发热门诊和传染病疑似病人实施有效消毒隔离、治疗、追踪、追溯。

4.信息互通共享实现传染病群防群治

医疗卫生改革不是简单的供给侧改革,而是涉及到需求侧和监管侧共同参与的全民健康智慧服务友好体系建设。人在医疗机构及健康服务体系服务过程,形成以人的健康记录为核心诊疗过程记录,形成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核心业务信息流,各相关部门的中央集中式控制变为诊疗事件现场分布式智能部署,实现各利益攸关方共同参与和信息共享的的健康服务利益共同体。

健康服务供给侧:整个业务活动均在网上进行,形成实时、客观记录,分别向顾客本人公开诊疗记录、传染病防治信息,向卫健委公开医疗过程和疫情信息,向医保局公开合理诊疗过程及收费,从人员、物资、设备、费用支付等方面实现对传染病的联合防控。

健康服务需求侧:顾客无障碍全程共享健康服务过程记录,随时看到每项检查检验收费情况,随时与医务人员进行交流,可以看到医院及自己居住区周围疫情动态信息,有效进行自我保护或隔离,如在公开场合自觉佩戴口罩。

每次疫情都会重复出现敌对国家释放“病毒武器”谣言,当人们了解自然医源性疾病区域性、季节性、周期性变化和受人类活动影响,以及传染病传播与年龄、种族、身体状况无关的特性后,谣言会不攻自破。

如此次新冠肺炎在美国、意大利、日本、伊朗的流行,说明其不是对针某人种的特定病毒;而且在人口自然迁徙和多种族通婚的情况下,几乎很少有“纯种”单一民族国家。

健康服务监管侧:健康服务及医疗过程、诊疗收费以及顾客身份信息和通讯方式,实时对卫健委、医保局、商业保险公司等相关部门公开,对及时有效诊疗,追溯或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新冠肺炎”防治在国际上获得的阶段性胜利,既得益于政府牵头传染病群防群治运动,也得益于健康4.0服务理念,使互不隶属的各相关部门从利益博弈关系,变为信息共享和利益共享的健康服务利益共同体关系,如口罩、防护服制作供应、生活用品供应、配送,疑似病人隔离、追溯、诊疗等协同抗疫活动。

医疗卫生信息化一定要从医院的内部的局域网扩大到广域的互联网,才能够实现刚才提到的一些上述要求,才能够实现个人医疗卫生机构在区域和广域的信息化的共享,才能实现与互联网对接。物联网对接不仅仅是可穿戴的设备,也包括像健康小屋或者其他的采集健康服务信息,都自动地纳入到的健康服务记录时,包括体温、药品、抗生素的应用信息,都能够不断满足个人全身的周期需要,也满足了CDC的信息的采集的需要,实现对全生命周期健康的智慧服务和对全染传染病的疫情监测和防治服务。 

对此,您有何看法?欢迎留言。对于发表精彩观点者,我们将赠送精美礼品。

关注「锦囊专家」,让数字化转型的新趋势、新技术、新案例变得触手可及!


微信图片_20200218172729.jpg
想加入小锦交流群吗?请添加“锦囊专家-小锦”微信好友
(请务必注明姓名、单位名称、职务、关注领域等实名信息)


  • 观点
  • 案例
  • 医疗卫生
  • 软件信息
  • CTO
  • CIO
  • CDO
  • 战略
  • 研发
  • 生产制造
  • 运营
  • 市场营销
  • 销售
  • 财务
  • 人力资源
  • IT
  • 行政
  • 供应链/生态
  • 客服
  • 采购

推荐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