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瀚资本杨歌:新基建背景下的数智化产业发展机遇

  • 锦囊专家

  • 2020-04-02

  • 来源:

文 | 付媛媛  编辑 | 唐洪涛

来源 | 数字产业创新研究中心

疫情之下,数字基础设施的价值凸显,中央密集部署加快“新基建”的进度。

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提出,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3月21日,工信部发布《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从加快新基建等6个方面出台20项具体举措。

那么,相比于传统基建,新基建的“新”在哪里?在新基建背景下,数智化产业发展的机遇?5G产业链的未来发展前景?AI和物联网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数字产业创新研究中心】记者专访了星瀚资本创始合伙人杨歌,看一下他眼中的“新基建”。

杨歌,星瀚资本创始合伙人,中国投资协会股权和创业投资专业委员会理事,工信部人才中心企业经营管理骨干人才导师,清华大学创业学分课主讲导师,五道口金融学院特聘导师,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嘉宾导师,中科院人才交流开发中心特聘专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认证课程导师,凤凰学院执行院长,对外经贸大学创业导师。

记者:近期,国家把5G、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列为经济建设重点任务,称之为“新基建”,您认为区别于传统的基建,新基建的“新”在哪里?如何看待“新基建”这一概念?

杨歌:我觉得国家对新基建这个词汇的定义非常贴切,传统基建也叫做八通一平,因为传统基建,无论是房屋建设还是道路建设都需要做一级土地开发和二级土地开发,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把底层的生地加工成熟地。八通一平包括水电、网络、电视线、交通基础设施、燃气,通的意思是将这些东西全部铺设和建设完成,使得地面上的建筑在这样一套网络下完成生活和办公的必需品,是属于地上建筑、楼宇、民宅、商业地产的最基础的建设环境,所以叫做基础建设。

而新基建是指要建设物联网、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在物联网基础下的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这些环境依靠电力系统和简单的网络系统是完成不了的,所以还要铺设在物联网下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5G的信号传输、弱电控制、物联网基础的信号控制,以及智能控制的系统,比如5G终端和终端基站,以及所有设备里关于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的条件,都属于在智能制造环境下所需要创办的新基建。

那么新基建的定位到底是什么?我认为是智能制造,因为智能制造里包括了新基建的内容,比如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机器人、高端装备制造、边缘计算、人工智能芯片、大数据处理、计算中心、基站和网络组网建设,这些都属于智能制造环境下的基础。国家通过“新基建”这样一个很有定位性的名词,把所有的基础网罗和打包了,也就是说这些东西都是未来智能制造环境以及物联网的建设基础,建设它的环境就叫做新基建,所以我认为这个定义非常精准。

记者:“新基建”的推进对中国企业的数智化发展带来哪些机遇?企业该如何开掘与共享背后的数字红利?

杨歌:我认为机遇非常多,因为新基建是一轮升级,从基础环境建设升级到物联网、智能制造环境的时候,对于很多企业来讲,有非常多可操作的部分。

现在,第一阶段最看重的是产业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的升级。产业互联网在过去几年里的数据基本上还是停留在供应链数据统计和消费数据统计,属于软性数据。这两年就会产生硬性数据,比如对物流、仓储进行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改造,就是产业互联网的进一步提升。

互联网改造的三流在于信息流、物流和支付流(现金流)。信息流和支付流基本上已经升级到了全数字化的水平,但是物流目前只是处于统计数据阶段,还可以进一步升级到智能管理阶段。

对于办公形态,比如远程娱乐、远程医疗、远程办公、远程教育等,在智能制造环境和新基建环境搭建的基础之下,还会进一步升级。过去几年,远程医疗和远程教育只是依靠于简单的视频传输和远程对话,但是当新基建进一步升级的时候,就可以远程操作设备,远程的设备互动甚至场景互动,都会进一步升级。 

所以说这一轮升级,是从工作场景、交互场所的升级,现在只是一个开始,在开始的过程中需要搭建一个生态系统,使得这些场景有一些基础载体,这就是新基建的意义。

当这些基础搭建的差不多之后,在各个行业就会发生不同的响应和作用,每一个行业都会因此而加载和升级,这就是下一轮的过程,但是我们不能把这个事情看作一个风口,它是长期的生态建设到商业建设的过程。

以鲲云科技为例,鲲云科技是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芯片公司,主要是把人工智能的标准模块封装到芯片里面,形成人工智能计算在端侧和边缘侧的升级。比如,海康威视的摄像头、工业互联网里的机器人、局域特边缘的互联网计算等都可以用边缘计算芯片完成一部分人工智能,这个趋势非常明显,地平线、寒武纪、华为等公司都在做这件事。而鲲云科技人工智能芯片的计算效率、能耗和先进性在行业里非常领先,它的应用场景,包括物联网和边缘计算的场景是下一代物联网升级的必然趋势,会解放中心计算的计算力,下放到边缘侧,让物联网的各个节点上都具备计算能力,这是未来10年之内的重要发展方向。

以科百科技为例,科百科技是诞生于微软加速器里的一家优秀企业,主要是做农业物联网和工业物联网里面的传感器加响应器的一套组织体系,在各个农业场景和工业场景里收集数据,通过传感器把信息收集汇总,去分析农业事件画像和工业事件画像,通过画像去描绘、响应,做出应急反应,以提升农业自动化和工业自动化的过程。 

记者:5G做为新基建的关键技术,面临着哪些挑战?您如何看待5G产业链的未来发展前景?

杨歌:我觉得5G的建设,是从理论技术到基础环境建设到环境建设成熟开始进行软硬结合、基础建设和上层建筑建设的逐渐发展的过程。

在2019年、2020年的阶段,5G的发展正处于基础环境搭建、组网建设、基站改造的基础硬件环境的升级过程,在过去两年中,很多商家或企业试图把5G定义成一个新商业的名词,但是并没有成功,因为5G目前还处在基建环境的搭建过程。

基建环境搭建就是组网建设和基站改造,中小型企业很难快速建立商业化体系,需要有政府支持、行业协会的企业合作逐渐发展。5G更多的是B2B(企业对企业)或G2B(政府对企业)的过程,因为商业环境场景并不成熟,所以很难B2C。

预测在5年之内,5G的基础建设环境会基本搭建完成,同时上层建筑的应用环境会升级,比如手机、工业管理的移动设备、网络设备等在基建完成的基础之上,能够自己把模块和接口升级,升级完成之后,5G的应用环境就会全都搭载完成,产生模块化、商业化、软件化、数据化的应用。

在这个时候会出现一轮大的升级,大家会在上面进行开发和改造。因为5G对于数据传输的效率要比4G大接近两个量级,所以可改造的东西非常多,我们比较看好的是远程办公、远程工业互动、远程商业互动、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包括虚拟现实的进一步发展,因为虚拟现实对于数据的要求非常高。这都是5G在之后会推动的一些产业,但是现阶段仍然处在基础设施环境搭建的过程。

任何一个技术在进入市场的过程中,它的应用都是从理论到硬件载体到系统建设到软件到数据到应用商业的爆发的过程。最初的应用都是属于基础的、浅层的,非常接近于技术本身的,这是一个技术刚出现的状态,当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它的特点是高层应用、复杂的应用和其他技术串接联动的应用和商业场景渗透的应用,这是技术发展到中后期的状态。

现在4G已经发展到了后期的状态,就是和商业环境场景渗透的复杂应用状态,而5G现在仍然处在基础的、硬件的、物理的应用状态,说5G没有应用是不对的,其实很多商家已经开始布局5G,但是和大众人群认知的消费类、娱乐类、工作类的应用不一样,现在5G无法应用到这个程度,因为还在基础环境的建设里,但是对于基础环境建设的B2B的公司来讲,5G已经开始应用了,所以现在处于5G应用的初级阶段。

记者:很多传统产业领域正在推进智能化“新基建”发展,基于AI、IOT等技术,您认为会带来哪些应用转型和产业发展机会?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杨歌:AI、物联网的应用场景非常多,对于每一个行业来说都是加成和加载的过程。

我认为,应用不能生硬,不能理想化,AI和物联网的应用要和行业进行天然的组成,或者是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偶合,要自己适配、迭代,而不能生搬硬套的去使用一些已经成型的AI技术。很多人觉得互联网升级就是把互联网的一套体系从其他行业转移过来,然后就可以用,可能互联网还可以这么做,但是AI和物联网不能这么做,AI和物联网在行业的升级过程中是一套完全要适配于行业自身的一套体系。 

所以,从业者对AI和物联网的认知要非常深透,并且对于自己所处的行业非常深刻,把它们结合、耦合和捆绑起来,形成一套适配于自己行业的一套人工智能体系,并且用人工智能的算法和数据直接加成于自己这个行业的特点,建立出自己行业的模型,才能有效的应用。

很多公司对于AI和物联网建设的基础比较浅,或者生搬硬套的方法,对于行业的管理和加成效果并不好,要能够深入的组合,才能爆发出更多的商业价值。 

  • 观点
  • 新闻
  • 案例
  • 农业
  • 采矿
  • 制造
  • 食品饮料
  • 烟草
  • 鞋服纺织
  • 家居家具
  • 化工
  • 钢铁
  • 机械装备
  • 汽车
  • 能源化工
  • 建筑
  • 批发零售
  • 交通物流
  • 住宿餐饮
  • IT/互联网

推荐

我要评论

锦囊专家

锦囊专家

自媒体

锦囊专家 自媒体

以智库为引擎的科技服务平台,始终致力于“通过构建全球智联网,为企业提供强大创新后盾“这一使命。平台现有全球高科技及行业专家2万名,为政府、各类型企业、投资机构提供专家咨询、研讨、调研、营销、培训等相关智库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