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化运营:开启银行运营未来新篇章

  • 首席数字官

  • 2020-10-22

  • 来源:

来源丨BCG波士顿咨询


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引发了卫生危机,还对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影响。政府为稳定私营市场,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干预措施。在此背景下,疫情之后的世界将呈现何种面貌开始成为热门话题。很明显,关注韧性、长期发展以及短期生存的组织最有可能在疫情之后的世界中取得成功。

由于疫情引发的动荡,银行面临一系列挑战。前台和中台部门面临利率下滑、客户需求变化以及信贷风险攀升等难题,运营部门自身也面临一些挑战:服务需求迅速变化,客户大规模向数字化渠道迁移,前所未有的巨大需求量,员工工作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无法依靠实体网点和纸质文件照常开展工作。全球范围内批发银行的运营依然依赖于人工流程,缺乏端到端自动化,不具备快速扩大或缩小运营规模的能力,这些短板使上述挑战显得尤为严峻。在疫情过后的世界中,这些问题不再是次要问题,而将成为损害组织韧性、妨碍长期发展与生存的重要挑战。放眼未来,银行需要自动化程度更高、更具韧性、响应更快的运营系统。

新常态下,打造智慧化运营系统对于推动银行转型和发展至关重要。简而言之,智慧化运营描述的是一种目标状态,一种自我修正的稳健运营模式。借助智能技术,该模式让银行能够实现持续运营、灵活运营,及时响应客户需求。银行将智慧化运营能力嵌入组织中,不仅能增强运营韧性,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还能够优化客户体验,降低成本。

疫情中异军突起、一举成名的企业都是那些从疫情中汲取经验教训,将之融入战略愿景的企业。这些企业不仅着眼当下,还聚焦长远。众所周知,无论是在疫情期间还是疫情之后,完善的数字化渠道都是成功的关键。然而,企业数字化的成功同样离不开有效的运营系统。在帮助银行转危为安方面,智慧化组织将发挥必不可少的作用,能够助力银行构建富有韧性、持久运营的服务组织,使其既能满足当前客户的需求和期望,亦能轻松应对突然发生、无法预料的变化。

1、批发银行运营数字化要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以及疫情之后

近年来银行业数字化取得了巨大进展。为发挥技术的巨大潜力,推进批发银行业优化转型,有必要在银行运营部门中部署有效的数字化方案。疫情之前,数字化可能只是一项中期任务,但由于疫情的发生,数字化已成为当务之急。

迄今为止,银行的数字化重点大多为面向客户的环节;后台和基础设施优化方面的投资相对不足。遗留平台普遍存在,阻碍了数字化进程。由于前台业务和监管相关投资较多,数字化投资回报通常较低。即便是数字化水平最高的银行也认识到了投资后台的重要性。BCG发布的《2018年数字银行对标分析研究报告》(2018 Digital Banking Benchmark)显示,数字化转型道路上处于最前列的银行将大部分数字化预算(30%)用于运营数字化,而刚刚启动数字化转型的银行用于后台数字化的预算则少得多(15%)。然而,即使是拥有数字化能力的运营部门,也极少具备端到端数字化能力,这些部门往往只是对制裁名单过滤等价值链部分环节进行了自动化。银行运营工作本身存在诸多痛点,且须满足监管合规和风险管理第二道防线的限制要求,因此需要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当前银行运营通常依赖人工操作,集中化程度低,不同产品、地区和板块之间存在差异。由于存在由人工流程衔接起来的多个技术平台,业务办理过程中往往需要与客户或客户经理反复沟通,要求对方重复提交已经存储在银行其他位置的文件和信息,客户体验通常不尽如人意。

此外,运营部门中数据平台和数字化流程采用率较低,导致后台工作效率低下,推高了运营成本。前台部门不得不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于处理价值较低、费时费力的工作,如手动录入客户数据(可能会导致信息漏录、错录,提高运营风险)。繁琐费力的合规检查中容易出现人为错误,致使交易完成和合规审批的等待时间无法预计,从而引发客户不满(参阅图1)。

图1 | 客户导入操作流程现状 

银行和金融平台互联互通,极具复杂性,近年来人为错误风险日益攀升。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错误可能会对机构的整个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构成威胁。技术让投资公司和金融机构能够以闪电般的速度做出交易决策的同时,也会极大地放大计算错误所带来的后果。

银行运营工作高度依赖人工,不仅会推高成本,损害客户体验,还将影响组织的稳健性和灵活性。在疫情期间,这些挑战显得尤为严峻。难以缩小、扩大运营规模,依赖线下网点人工操作,依赖纸质文件,这些问题都大大削弱了全球各地银行在疫情期间的调整适应能力。

疫情的爆发对银行构成了几个实实在在的挑战。地区性的隔离限制措施致使运营人员无法实地办公。社交隔离和远程办公从根本上改变了后台的架构设置。银行不得不面对大部分运营人员无法实地办公的事实。即便是从产品视角来看,运营部门同样疲于应对在各类政府计划刺激下空前暴涨的贷款宽限和新贷款需求。人工运营架构无法应对工作量激增的情况。在抗疫隔离封锁的时期,银行被迫适应产品经营模式的变化。譬如,在无法使用纸质文件的情况下,打造数字化贸易金融方案。

长期内,随着世界进入新常态,人们的工作方式将发生根本性转变。随着社交隔离期限的延长,居家办公接受度的不断提升,以及对实体办公场所作用的深度反思,批发银行将面临全新挑战和重大机遇。因此,银行需要未雨绸缪,打造具有足够敏捷性和适应力的组织,使其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时能够应对自如,强势增长。

2、借助智慧化运营构筑运营韧性

为解决上述挑战,批发银行不仅需要将数字化方案全面融入银行的基因,还需要将合理的成果交付方式嵌入其中。智慧化运营是推动疫情之后组织运营方式转型的首要力量。智慧化运营的定义是什么?智慧化运营对于银行有何助益?

如其名称所示,智慧化运营模式能够在人工干预最少的情况下实现自我修正和自我维护。得益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进步,智慧系统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保持最佳性能。智慧运营系统不仅能够取代人工,降低运营成本,而且能够实时处理海量数据,提高运营效率(参阅图2)。

图2|采用智慧化运营系统的未来客户导入流程 

借助新一代智能技术和核心业务自动化,智慧化运营系统能够不断自我修正,根据触发条件实现信息自动化流通,从而增强组织的韧性,推动实现客户流程的全方位自动化(参阅图3)。此外,智慧化运营还能够大幅减少低价值工作,让员工能够专注于客户体验和高附加值工作,为银行创造竞争优势。简而言之,智慧化运营是解决成本、数字化和客户体验问题的万能良方。

图3|智能技术是运营模式转型的关键促成因素 

智慧化运营通过遵循一系列关键原则,帮助批发银行解决客户面临的问题和自身运营中存在的挑战。成功的运营模式必须能够让客户“自己办理业务”,为客户提供自助式服务流程,实现客户操作最简化,并且在流程最初告知客户流程持续时间和所需的信息。重要数据和信息必须经过数字化、标准化处理,并存储于共享库中供银行所有部门使用,减少数据的重复收集。日常决策必须实现智慧化,利用高级认知分析工具为决策提供支撑,并嵌入自我监测、自我修正能力(例如,利用其他位置已有数据自动填充缺失字段,并对其进行标记,以供复核)。除此之外,支撑流程的IT平台必须具备一定的集成度、灵活性、可拓展性以及稳定性,保障信息的无缝传递。

在缓解许多银行疫情期间面临的挑战方面,智慧化运营大有可为。智慧化运营系统具备适应性和可拓展性,不易受隔离封锁等外部冲击的影响,在突发状况下能够确保运营的连续性和韧性。智慧运营系统还可帮助银行降低对实地办公员工的依赖,减少实体办公需求,让员工能够聚焦高价值工作。另外,银行借助智慧运营系统能够迅速适应特定产品需求的变化。与在连续制造领域的智慧化运营系统相同(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实时变化调整生产),银行智慧化运营系统能够在人为干预最小的情况下迅速应对需求变化。诚然,部署智慧化运营系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在当前局势下,许多银行应该在权衡利弊后考虑采用。银行没必要一步到位在所有流程全面部署智慧运营系统。我们建议银行分步实施,逐步实现关键流程的智慧化运营。

数据和数字化技术是影响各行业应对疫情方式的关键因素,银行业也不例外。在企业、政府和社会的疫情过程中,技术的快速开发和部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Zoom等视频会议平台被迫应对使用量持续暴增的状况,会议场次从每天1,000万场增至3亿多场。政府和卫生服务机构开发的密切接触者追踪应用程序必须在数周之内完成开发并上线。成功的数字化产品服务必须有能力应对使用量剧增的情况,并且能够快速落地;数字化方案开发动辄耗费数年的时代已经宣告结束。技术在疫情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应对使用量剧增所需的技术规模,都向银行释放了一个行动信号。运营数字化不仅能够为银行带来竞争优势,还可能是银行在变幻莫测的世界中生存的必要条件。

3、批发银行智慧化运营实际应用领域

智慧化运营以实用的解决方案为基础,帮助银行消除运营部门中的人工流程和流程壁垒。智慧化运营的具体原理是什么?智慧化运营具备哪些特征?为了展示智慧化运营能够在批发银行价值链关键环节中为批发银行创造哪些价值,我们将对四大高价值应用领域进行具体分析。

01.客户导入

批发银行新客户导入是个极其缓慢的流程,需要客户和银行双方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方可完成。客户通常需要与多个银行工作人员打交道,通过电话和邮件反复沟通。而且客户不清楚流程的持续时长以及所需信息和材料。由于不同产品的客户导入流程彼此孤立,客户在同一家银行可能需要重复导入多次。许多潜在客户难以忍受繁琐重复的导入流程,选择中途放弃。

借助全行范围内共享的全渠道、自助式客户导入平台,智慧化运营能够解决上述诸多痛点。客户在流程最初就能够了解需要提供哪些数据。通过调用银行内部数据和公开数据资源,自动填充大部分所需数据,最大程度减少人工输入。系统会自动纠正输入错误,并在数据缺失或需要复核时自动发送提醒。机器学习流程会及早对异常情况进行标记,并将其流转至合适团队进行人工干预。完成数据审核和更新后,系统会自动触发后续流程步骤,无需人工重新启动流程。

这样不仅能够改善客户体验,减少后台人工操作,还能够生成宝贵的业务洞察:如客户生命周期价值以及导入过程中放弃的概率。银行能够基于这些输出对客户进行优先排序,适时进行干预,确保高价值客户的满意度以及留存率。

02.商业贷款审批

商业贷款业务依然是一项以人工操作为主的业务。数据和分析工具在线识别、产品定价、申请人优先排序和贷款审批中发挥的作用较小。决策主要依赖于客户经理和信贷审批人员的判断。数据录入和处理工作大部分依靠人工完成,流程成本高昂,容易出错。

智慧化运营能够大幅降低银行对人为判断和人工操作的依赖,提升决策水平和成本效益。算法能够依据内部数据和公开数据生成信贷限额和贷款定价建议。除了极少数特殊情况外,绝大部分情况下审批流程都可以实现自动化。借助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的KYC数据集中共享平台、World Check数据库、美国财政部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数据、银行内部数据等各种数据来源,合规检查亦可实现自动化。需要作出判断时,可采用监督式机器学习技术,将人为判断和仿生自动化相结合,从而提升决策的质量和效率。

在大多数不需要人工干预的非特殊情况下,信贷决策将实现瞬时化,决策成本将趋近于零,客户体验也会得到显著提升。由于能够依据价值高低和紧迫程度及早识别异常情况,银行对异常情况的处理效率亦会提高。异常问题将被发送至合适的任务团队,等待人工干预。与此同时,借助于机器学习技术,需要人工处理的异常情况也会逐步减少。这就是理想状态下的智慧化运营系统。

03.跨境支付

在当前的跨境支付业务中,致电银行工作人员(通常为客户经理)是客户追踪跨境支付进度的唯一途径。客户通常难以获取费用和汇率信息,通过多家代理银行进行交易时尤为如此。支付失败后,退款和对账流程十分漫长。

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源在于:各业务阶段依赖人工干预,多个专业团队各自为政,采用不同的技术平台。这些问题都可通过运营智慧化加以解决。借助互联互通的系统以及共享参考数据平台,银行可根据客户指令实现直通式处理,无需进行人工干预。出现合规问题时,系统会将问题自动移交给客户经理或合规人员处理,问题处理完毕后,系统将自动触发后续步骤,从上次中断之处继续对交易进行处理。系统会向客户提供交易进度实时信息。客户及其收款方的流程亦可纳入银行智慧化运营系统中。举例而言,可通过收款方的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向与之互联互通的银行智慧化运营系统发送电子发票,为对账提供便利。

04.信用证开立

贸易融资是批发银行业务中另一个运营效率低下的业务领域。信用证、提单等大量的非标准化文件必须由人工填写和确认,而且往往会用到多种语言。贸易融资业务流程不但时效慢、成本高、易出错,还存在欺诈风险。根据2017年BCG和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联合发布的《贸易金融数字化创新报告》(Digital Innovation in Trade Finance)的估计,单次贸易融资交易涉及的数字域交互次数高达5,000次左右。如果能够将贸易融资业务流程全面数字化,则可简化或避免90%的数字域交互,形成一个处理速度快、错误率低、欺诈风险小的业务流程。

疫情期间,许多买方和供应方都有过由于关键文件数字化程度较低而无法顺利开展贸易的经历。受封锁隔离措施的限制,许多买方和供应方极难提供原始文件,虽然开发了一些变通方案,但其效力却可能无法得到不同的银行、监管以及其他法律机构的认可。

贸易融资本不该处于如此困境。智慧化运营系统可提供一个无纸化、无缝衔接的端到端流程。为实现智慧化运营,需要建立一个数字资源库,使买方和供应方都可访问,并能够以数字形式上传所需的文件。信用证开立所需的信息可以从上述文件中提取。遇到数据缺失、运输单据不一致、虚报货物金额以及发货地为被制裁国等问题时,系统会自动生成红色标记。系统内置翻译程序,有助于处理涉及多语种文件的交易。智慧化运营平台能够自动触发相关步骤,对缺失信息进行验证和补充,并在有效执行上述步骤后完成交易。大多数情况下,客户只需发起交易、上传电子文档即可,银行方面也仅需要进行极少量的人工干预(样本质量检查、欺诈检测除外,不过借助监督式学习技术,上述两项工作也可逐步实现自动化)。

4、智慧化运营的价值

全面部署智慧化运营系统的批发银行将收获四大益处。

首先,能够增强银行运营管理体系和风险管控机制的韧性。智慧化运营能够最大程度减少人工流程以及人工干预,从而降低人为错误的发生概率。我们估计智慧化运营能够帮助银行减少10%—25%的运营损失。在风险管控方面,人工智能和高级分析工具能够大幅提升银行风险度量的精确度。

然而,对技术的依赖可能导致银行面临一系列新的风险。银行需要将这些风险纳入风险管控政策之中,认真考虑技术失灵可能带来的后果。

此外,由于运营工作是银行有效运作的关键,容易受到监管部门的密切关注。英国推出了高级管理人员及认证制度(SMCR),要求高级管理人员对运营问题负责,力图将运营韧性作为监管工作的中心。疫情之后,银行运营稳健性将得到进一步重视。2018年金融危机后,对资产负债表的压力测试变得常态化,运营压力测试也可能是监管机构针对近期一系列事件的应对举措。自动化运营是银行在疫情之后的新世界中构建韧性、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其次,自动化运营有助于银行增强客户体验,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依据我们的估计,通过提升流程顺畅度和自动化水平,减少客户精力占用和信息输入要求,银行可实现5%—15%的客户留存率提升以及3%—5%的获客效率提升。此外,借助智慧化运营,银行能够更高效地利用数据构建长期客户关系,更清晰地了解目标定价,防止客户流失,提高价格实现率。

另外,智慧化运营还可降低银行的运营成本。依据我们的估算,通过聚焦高价值工作,缩减人员编制,优化职责分工,银行能够节省20%—35%的运营成本。实体办公空间是运营成本的主要构成之一,随着疫情进一步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不仅在当下,长期亦会如此),银行对实体办公空间的需求极有可能会减少。智慧化运营能够帮助银行适应居家办公新常态。

银行会对智慧化运营转型的可行性以及合理性存有疑虑。我们为多家银行提供过相关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落地上述批发银行运营方案,虽然这些银行可能无法在一年之内大功告成,但通过开展为期三年的渐进式项目,大多数银行的运营部门都可实现智慧化运营目标,能否达成目标取决于银行原有运营系统的复杂程度、资金实力以及数字化能力。

5、智慧化运营落地

虽然目前智慧化运营的应用领域仅限于少数连续制造行业,但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凸显了在服务行业,尤其是批发银行应用智慧化运营的迫切性。智慧化运营系统落地工作需要多年才能完成。为此,银行必须重新构思端到端流程,打造相关能力,开发相关技术,并与其他银行以及客户分享技术和能力。当下正是银行考虑未来运营系统、提升系统稳健性、开始布局智慧化运营的良好时机。

我们认为最佳落地方案是从“灯塔”论证项目入手。最好能够在单个流程或产品中引入智慧化流程(最好是与其他产品或流程依赖关系较弱、对客户和员工构成痛点的产品或流程),开展概念验证。“灯塔”项目可为后续举措起到示范作用,提供宝贵的经验,为自动化运营转型落地、人才梯队建设和思维培养提供借鉴。

长远来看,为推进银行自动化运营的成功落地,不仅需要关键的技术支撑(如生物识别、数据分析、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数据存储和包含等技术),还需要高管层制定项目路线图,成立项目团队。

疫情发生前,智慧化运营技术使银行能够以降低成本、改善客户体验的方式构建竞争优势。但如今,智慧化运营已是势在必行:银行要么打造运营韧性,适应全新的工作方式,要么在不可预见的危机中毫无防备、不堪一击。

  • 案例
  • CIO
  • 运营
  • 云计算

推荐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