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松控股李洋:数字经济时代的产业数字化转型探索与思考

  • 2021-06-30

  • 来源:

雪松控股集团CIO兼CDO 李洋先生

以下内容根据嘉宾现场演讲整理:

数字经济时代的大格局分析

现在数字经济是整个时代的大格局,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数字基础设施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当前全球信息基础设施正加速向高速率、广普及、全覆盖、智能化方向发展。

第二个大的格局是数字产业在发展,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型数字技术已经在各个产业平稳的发展。

第三个方面,产业数字化转型已经深入人心,产业数字化主要涉及农业、服务业、金融业、制造业、医疗等等各行各业。

第四个方面,可以清晰看到数字化的主要特征,数字政府也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通过这个峰会向大家展示产业数字化转型怎么做?怎么做的第一步,我们有必要把数字化转型的定义和内涵进行一个界定,正确的定义和内涵不单纯是基于科技,数字化转型是在数字经济时代将其经营领域类的价值创造,这个价值创造包括用户体验提升,面向用户;商业模式创新,业务增长,组织流程效率,风险控制抓手等一系列的需求,诉诸一系列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提升竞争力和实现业务成功。

因此,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科技的转型,数字化技术的转型,更深层次的内涵是业务、组织、机制、技术等综合方面的转型升级。这个转型需要有价值创造为体现,转型对用户、公司、业务、生态伙伴、员工等都应该有所贡献,而且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长期科学和系统的工程。

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

数字化转型定义它的本质分三方面,一方面是型,一方面是转,一方面是数字化。型,主要是战略和目标,转主要是战术和路径,数字化,把它放在最后,它是属于型去转的工具和手段,主要强调战略、战术、工具手段有机的结合。

有了这个定义之后,我们需要进行数字化战略设计,设计原则我们可以依据企业的愿景、目标、合作伙伴,在这里面会有我们的收入,也包含产生的成本,在这里面指出几个原则:

一、用户导向原则、用户感知、验证提升;

二、价值导向、降本增效、创造利润、商业模式;

三、业务导向,不同行业企业因地制宜;

四、良性发展原则,可持续、不挖坑、不短视;

五、适度超前原则,解决现有问题、未来发展、科技引领。

战略设计过程当中我们提出了“一横三纵”的战略要点,是以业务为中心,使用我们“科技、安全、生态”构筑战略的原则,国家正在提信创,信息技术自主创新是驱动数字化转型的助推器,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数据、应用都不可避免衍生出更多的风险,风控措施和手段也要保证良性发展,是保障业务创新发展的护航员。生态,是助建融合共生、共同发展的数字经济新时代的必由路。

有了战略之后,要有战术,我们这里提出“3-1-1”战术设计,大家看到中间部分包括业务数字化,业务数字化根据不同领域提炼出来面向不同行业普遍适用,不过不同行业会有小的差别和侧重点不同。提出如下七个领域,包括营销、研发、生产、服务、供应链、风控、运营,在这七个里边都可以找到相应的战术设计,这个战术设计包括大数据、AI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也需要有配套的数字化模块。两个1分别是左边和右边的支柱,左边是数字化生态,刚才提了战略要点,数字化转型离不开创新,这是我们所分享的3-1-1战术设计。

有了战术设计,落地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领导者是非常重要的运营者,CIO和CDO一定要具备CEO、CTO、CSO、CMO、CPO的综合素质,大家可以看到绿色T形人才的要求,纵向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技术生命线,技术要谈到IT战略、应用数字化技术、架构要做治理,这是技术人才所关注的。横向领域包括我们要领先的企业经营,安全、市场、流程和组织,T型人才,由纵向+横向可以看到要的是什么样的领导者。

有了这个领导者之后,我们需要打造一支配备的组织,如果只有光杆司令很难主导数字化转型的工作,我们从人员、流程、技术都有相应的配备,包括人员,志同道合、自驱力强、技术过硬。流程,自身流程提效协同流程提效建立优化流程,技术,搭建平台、信创能力、应用技术、驾驭技术。

产业数字化的一些实践和思考

第三个部分我们想从更加具像的角度以大型多元化世界五百强的数字化转型实例与大家分享。

第一个实例讲的是云原生驱动数字化转型,前面“3-1-1”的战术设计图已经列出来了数字化基础设施,我们都知道,云计算设施分为三个层面,一个是IAAS、PAAS、SAAS,IAAS通过存储、计算、网络、风控管理、监控作为我们基础设施。PAAS,平台层我们会包括公共组建,中间件、数据缓存之类的,SAAS我们会根据业务应用,社区应用,商品交易应用助力数字化转型,这个地方举的例子是云计算架构。

与云计算一脉相承的是云原生,它是一套面向研发、运维及交付的方法理论体系和架构,云原生主要面向业务敏捷的,我们在实践中运用了基于业务敏捷云原生基础设施,这里面包括了业务敏捷,组织的敏捷,设施的建立等,我们基于SAFE的敏捷模式框架进行了实践和一些改良适配,这个框架业界应用比较广泛,越来越成熟,包括业务需求分析与设计,促进它们的共生,这里面我们也通过一键开发平台来做可视化的显示。

云原生技术里面也有用到DevOps,全流程最新的开发模式,包括产品、运维、研发,安全把这些打通,通过我们相应的最新的开发模式,来完成DevOps,乃至是DevSecOps。

设计的过程中还用了基于SpringCloud的微服务,这个设计模式基本上做到了组件的可复用,做到高效衔接,构建高容量并可以支持高并发的一系列应用。

通过微服务和DevOps进行研发和设计之后,通过持续集成持续部署,包括服务平台、应用服务中心、应用商店、认知、监控告警、追踪综合技术在内,我们这里面应用的云原生比较系统,使得开发人员、运维人员在自动化和高效体制下面向业务人员的相关工作。研发过程我们做了自动化测试,一个是UI测试,一个是API测试,最基础是Unit测试,把测试有机的结合起来,提升我们的测试效率。

这里给出一个使用基于云原生技术的业务敏捷方式支持供应链金融的例子。供应链金融是我们国家关注的重点,也是产业数字化转型很重要的领域,把上下游资源,通过“四流合一”的方式将资产端、资源端进行对接,从四个层面综合了把我们前面所用到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全部在这里面体现,时间关系这一块我就不详细举例。

我们可以一起看看降本增效的成果,我们可以看到国内的产品无论是研发、运维、安全,他们都说在交付、研发效率、运维效率这个方面都有几倍甚至几十几倍的提升,使得我们交付的周期从几个月到一周甚至到几天。另外一个方面,安全设施,基于DevOps的理念或者是规范流程也在不断的完善,这是我们讲的第一个例子。

第二个例子介绍的是,通过构建数据中台变现数据资产,将科技从实用资产转化为战略资产。数据中台是我们业务中台非常有机的实现部分,业界描述的数字中台通常包括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业务中台是阿里2015年提出来的,类似于用户、交易、商品,核心可分离的业务形态能够把它剥离出来作为中台支撑,数据中台是相辅相成的,我们构建数据中台主要分为四个层面。

第一层,数据采集层,我们把这个业态,类似于制造,把相应业务模块数据的采集,包括未来还要进行相应的数据治理,我们要把它根据结构化、非结构化等方式都要进行划分。

第二个做数据计算,根据我们最上层的数据应用的实时计算,要把它区分,根据相应的平台,比如flink,Hadoop各种架构我们区分它是离线还是实时计算。

第三个要放在统一的服务平台里面,要构建数据服务的门户,最上层主要是面向其他数据的应用,包括需要不同的数据集市和数据访问API,无论是IT人员,还是业务,包括制造单元都需要在数据应用层来对这些数据进行应用。

在数据无论是采集、计算、应用,要做主数据管理、元数据管理、数据安全管理、数据质量管理、数据治理这么一套统一的工作,这一块正在跟业务部门一道构建我们的数据中台,这一块也是我们所谓数字化转型的抓手,真正实现数据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够实现资产的变现,能够体现我们的变现价值。

结合目前多元化集团数字化转型包括传统信息化的经验,最后想给CIO、CDO一些建议。转型的过程中,麦肯锡一直在做这个调研,现在企业转型的成功不超过20%,为什么出现这个问题?经过近20年的经验总结出来了“李洋十二条”,一到四条主要是价值观,五到十二条主要是实践落地方法论层面,这十二条主要包括:以企业主人翁的视角看待数字化,以经营企业的思路经营IT,做事业,不做噱头,在实干中实现目标,不在PPT上高喊战略,实现KPI。

没有适合所有行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也需要不断的迭代,快速试错迭代和优化。

数字化转型和不要盲目行动,给后来者留下一片废墟,主要是从财务、ROI的角度来说,我们做的事情不是一上来就推翻前面所做的所有工作,我们还是要保留前面投资价值的前提下,有原则和目标开展数字化转型之路。

我们需要找到利基市场,积小胜为大胜,我们需要不断的迭代,从红海找到蓝海。

重视流程,组织/人员和技术,不要拿着锤子找钉子。打造生态,综合各利益悠关方,不闭门造车,不自娱自乐。

  • 观点
  • 新闻
  • 金融
  • IT/互联网
  • CIO
  • CDO
  • IT
  • 数字化

推荐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