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集团云网运营部总经理刘志勇:云网融合2030--创新数字基础设施新供给

  • 2021-08-20

  • 来源:

来源丨CIO时代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信”)是国有特大型通信骨干企业,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国家队和主力军,“十四五”目标是打造成为一家科技型、安全型和服务型企业,不仅做好自身的数字化转型,还将赋能助力全社会数字化转型。中国电信将按照“网是基础、云为核心、网随云动、云网一体”发展方向,加快构建以“三中台一平台一底座”为核心的数字化平台,全面实施IT上云三年计划和客户IT上云工程,稳步提升数据采控和数据治理水平,坚定不移推进云网融合2030长期演进目标,持续提升企业运营能力,更好地服务人民美好生活。
 
记者:中国电信数字化发展状况如何?
 
刘志勇:中国电信是一个半原生的数字化企业,信息化起步较早。早在2002年,中国电信就通过麦肯锡进行流程再造、IT固化,打通堵点,优化部门职责,满足发展需求。经过近二十年的信息化投入,IT与流程不断匹配,企业运营效率明显提升。
 
2015年,中国电信又从梳理整治数据采集过程存在断点等问题入手,正式开启数字化转型之路。2020年,中国电信正式提出了“云改数转”战略,从而进入了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新阶段。目前,正在向全域数据自动化采集发力,主要以重点应用场景、AI大数据赋能,驱动进一步的流程再造,并同步优化构建与之相适应组织架构,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同时,中国电信清醒的认识到,数字化转型要经历初始级、单元级、流程级、网络级和生态级五个发展阶段。目前中国电信还处在流程级到全面网络级的演进过程中,与数字化转型的目标蓝图相比,尚处于起步阶段。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促进商业模式变革,选取好的应用场景,通过场景驱动解决数据问题。数据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要从匹配应用场景需求的角度去评价数据的有效性。
 
中国电信将2021年定义为数据治理之年、数据质量提升之年。希望通过1-2年努力,有效夯实数据治理基础,对内更好地为生产、运营服务,进一步提升企业治理能力,对外更好地赋能千行百业。
 
同时,中国电信今年也启动了自身数字化平台打造工作,包括“三中台(业务中台、数据中台和安全中台)、一平台(原子能力平台)、一底座(以云、网能力为代表的技术底座)”,其中业务中台为第一抓手。这是中国电信正在打造的竞争优势和服务优势所在,是落实“云改数转”战略、推进业务布局落地和企业平台化的直接枢纽。目前,中国电信已经打造了“云翼、云道、云眼、云桥”四个集中的上云基础平台,并通过原子能力平台实现了全网DICT能力统一开放、统一管理、统一运营。中国电信的“上云四平台”和原子能力平台是为推动中国电信智能云改、助力数字中国建设而设计开发,致力于成为垂直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使能者。
 
记者:基于“云改数转”战略,如何进行部门重组和上云部署?
 
刘志勇:“云改数转”战略是具有中国电信特色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本质是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与改革。为顺应新一代信息技术演进和数字经济发展的潮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国电信开展了一系列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优化,其中一个重点就是将网络运行维护事业部、企业信息化事业部两大部门合并成立云网运营部,并对内设处室及职责、下属生产操作中心和条线组织体系进行了变革,这是CT与IT的深度融合,在运营商中尚属首家。
 
云网运营部作为全集团云网运营和企业信息化工作的统筹管理部门,负责推动落实集团公司云网融合与数字化转型的重大战略部署,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电信特色的云网融合和企业信息化运营管理体系。
 
上云是企业面向未来发展的必选项,早上云、早受益,中国电信积极推进企业上云。去年7月,中国电信正式发布“IT上云三年计划”,明确提出自身“新建系统100%上云,存量系统三年上云”目标,致力于从根本上降本增效,助推数字化转型。今年末,中国电信上云率要达85%;到2022年末,实现全部上云,包括系统、数据、流程、应用等。
 
中国电信在总结自身IT上云经验的基础上,2021年启动了客户IT上云工程,计划在未来三年中,协同几百家合作伙伴,以原子能力形式推进自身平台开放与生态聚合,赋能产业数字化升级,服务千行百业转型升级。
 
中国电信将通过全面上云,促进内外部客户数字化转型。对内通过系统上云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客户感知,解决实际业务问题,降低IT总成本;对外作为企业上云标杆,提供上云咨询方案、迭代云公司IaaS/PaaS产品和运维能力,推动业界优秀SaaS产品上天翼云,助力客户节约大量运维成本,实现效率及能力大幅提升。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不同业务特性对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专属云、边缘云等需求不一样,中国电信部分系统、数据有必要放在公有云。准确地讲,目前中国电信上云采用的是混合云架构,系统部署在天翼云,并加大了天翼云的研发投入,很多核心能力能够实现自主掌控,保障系统、数据、应用的安全和可靠。下一步还将进行多云汇聚,与阿里云、华为云做好配合。同时,中国电信也进行了一些自研,如PaaS、虚拟化、安全态势感知,已经有了很多合作伙伴,仅云网运营部就有300多家。
 
记者:IT团队、人才培养有何部署与挑战? 
 
刘志勇:云网运营条线队伍规模大,人才济济,自有员工近8万人,其中IT人才超1万人,仅总部就有680人,下设15个处、4大中心,包括智能云网调度运营中心、智能云网业务运营中心、政企智能服务运营中心、企业管理运营中心。
 
但目前存在人才分散,大数据/AI、云、IT自主开发人才占比偏低,技术、业务全能的复合型数字化人才引进难等问题,下一步80%以上新进人员将重点扩充这方面人才,并积极探索完善人才集约使用机制。
 
同时,数字化转型是技术、业务双驱动,既要结合好业务痛点,又要发挥好技术特长。当前,各级领导干部对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新模式的接受度仍然面临考验。对此,我们将通过加大培训认证,普及IT团队数据意识,推进现有人员转型。
 
记者: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有哪些新技术应用?
 
刘志勇:中国电信一贯重视新技术应用,比如,去年在全球运营商中率先规模商用5G SA网络。中国电信AI大数据中心也在持续进行基于视觉、机器语言的开发,目前已有60%-70%智能客服均由机器人完成。此外,在应急大数据指挥、调度方面做得也非常好,在政务云领域市场占有率较高。5G、大数据+AI、云化技术、区块链、算力网络等新技术,在中国电信服务于政府、制造、矿山、医疗、教育等诸多行业的应用场景中均有涉及,物联网、大数据服务于平安社区、智慧社区、智慧乡村建设,成果显着。
 
中国电信通过“上云、用数、赋智”进行数字化转型,以数据赋能决策,去年中国电信大数据团队为工信部不断优化数据模型,形成中国特色抗疫数据支持;同时,仅用三天时间就将武汉市医院信息、系统上到天翼云。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快速建成正是得益于上云、用数。
 
记者:2021年重点任务是什么?有何难点?
 
刘志勇:中国电信今年一项重大工程就是建设覆盖31省的云网数据采集和控制平台。一方面,要梳理数据和开放能力标准;另一方面,要建设各大数据应用平台,包括主数据管理平台、数据安全平台等。在数据治理方面,今年中国电信将在运营域、客户域、计费域、生态域等建立起明确的主数据管理规范,根据不同场景,推动主数据规范管理,同时采集使用其它数据。
 
在采控平台建设过程中,主要难点在于所采数据来自不同系统和厂家,标识、格式、定义、内涵不统一,难以关联应用。所以在系统生成数据时,必须相对统一标准,并且运营商要自主掌控标准,统一调度,做到一键入云,即能够在全国任一地方发起入云。为此,中国电信要有自己的数据采控规划,与合作伙伴共同定义数据。
 
记者:数字化转型规划蓝图是什么?
 
刘志勇:中国电信将锚定“领先的综合智能信息服务运营”企业战略愿景,按照数字化发展、平台化运营和生态化创新路径深化推进云改数转战略,“十四五”时期致力于打造成为一家科技型、安全型和服务型企业,不仅要做好自身的数字化转型,还肩负着推动全社会数字化转型的社会责任。
 
去年中国电信发布了《云网融合2030技术白皮书》,将按照“网是基础、云为核心、网随云动、云网一体”发展原则,坚定不移地推进云网融合,其中包括云网协同、云边协同、云网边一体三个发展阶段。
 
当前,中国电信云网融合的愿景目标是通过实施虚拟化、云化和服务化,形成一体化融合技术架构,最终实现简洁、敏捷、开放、集约、安全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资源供给;通过优化云及大数据中心资源布局,建设云边一体计算能力,提升标准算力,打造大数据及AI等高阶能力;通过数字化应用场景梳理,推出5G定制网的“致远、比邻、如翼”三类服务模式。
 
同时,数字化转型永远在路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中国电信将根据不同发展阶段,不断提出数字化转型的新目标新要求。
 
中国电信鼓励更多合作伙伴将PaaS组件部署在天翼云,未来中国市场主流云尤其是对外开放服务的云不会太多,我们希望达到数字化转型最高境界,与更多伙伴深度合作,实现生态运营。
  • 新闻
  • 观点
  • IT/互联网
  • 通信
  • CIO
  • IT
  • 数字化
  • 云计算

推荐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