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保函数字化的发展实践

  • 2022-03-03

  • 来源:银行家杂志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正在与各行各业深入融合,改变着市场格局和业态。在银行数字化转型浪潮中,保函业务发展出了全新的模式——电子保函,其具备在线办理简捷、方便查验真伪、全程电子留痕、实际应用广泛等特点,能够有效助力中小企业发展,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01.商业银行保函数字化的发展

 

保函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然

保函业务是国家为扶持实体经济配套的重要金融工具之一,也是银行公司业务的重要增长点。在经济新常态下,线下保函业务难以满足市场发展需要,亟需数字化革新。 

 

线下保函业务难以满足客户时效性及精细化管理需求。一是企业经营活动时效要求逐渐提升,申请人线下开立保函需要到银行申请、签署纸质协议、信开保函文本人工传递至受益人,全流程周期较长,难以满足在投标、履约、预付款等领域的应用需要。二是保函内容与基础交易信息高度相关,保函经过多次传递过程涉及人员众多,信息保密管理难度大,容易存在信息泄漏和遗失等风险。三是纸质保函仍属实物保证凭证,保函受益人保管成本高且不易辨别真伪,难以满足企业精细化、数字化的管理要求。 

 

商业银行保函线下模式遭遇瓶颈。保函由于具有类型多、交易频繁、纸质资料多、保证金存放流程繁琐等特点,使银行在开立保函时业务处理流程长、签发效率低,严重限制了保函业务的服务能力。同时,纸质保函真实性查询手段落后,真伪难辨,存在伪造保函、金融机构职员提供假保函的可能,增加该项业务的风险,影响了该项业务的发展。因此,以数字化驱动保函业务全流程再造,赋能保函使用数字化指令革新,用电子保函替代纸质保函是保函业务发展的必然选择。 

 

保函数字化转型条件已经具备

市场需求推动保函数字化进程。保函市场规模巨大,随着数字政务的发展、大型企业自建数字采购平台的出现以及交易场景的不断丰富,市场、客户及银行自身都对保函业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平台对接、系统直连、特定场景下定制化保函服务需求开始大量涌现。通过改造传统银行保函的人工纸质落后模式,实现银行信用、保函专业和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以数字化方式重塑银行的保函服务成为趋势。 

 

政策发力支持保函数字化实践。201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关于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指导意见的通知》中要求,“推动电子营业执照、电子担保保函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应用,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2020年6月,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六部委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行工程担保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积极发展电子保函,鼓励以工程再担保体系增强对担保机构的信用管理,推进‘互联网+’工程担保市场监管”。2020年2月,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积极应对疫情创新做好招投标工作保障经济平稳运行的通知》中要求,“改进投标担保方式。在全面推行投标保证金线上缴退的同时,大力推广使用保函特别是电子保函替代现金保证金,实现在线提交、在线查核”。上述相关政策的出台为保函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以科技赋能保函数字化应用。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电子保函是保证人以使用CA证书进行电子签名的数据电文为介质,通过计算机网络向受益人开立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担保凭证,保证在申请人未能按双方协议履行其责任或义务时,由保证人代其履行一定金额、一定时限范围内的某种支付或经济赔偿责任。同时,电子保函遵守法律规定、遵循数字签名系统和数字证书技术标准和规范,与纸质保函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保证人应用数据证书对保函电子签名后,可保证电子保函的真实性、防伪性、不可篡改性和不可抵赖性。电子签名技术的应用为电子保函业务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02.保函数字化转型方案研究

保函数字化建设沿着“线上化、智能化、场景化”的发展思路:一是服务流程从线下到线上,二是产品功能支持快速迭代与智能配置,三是服务模式向场景化应用递进式发展。用“互联网+”形式探索保函业务全流程数字化交易,实现科技赋能金融产品、金融产品支持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 

 

基础建设期——服务流程从线下走向线上

在保函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建设期,聚焦解决纸质保函签发手续繁琐、办理周期较长、真伪难辨等问题。该阶段以信开保函为主,为保函业务线上化阶段,完成从申请、审查、签约、开立、查验等流程线上化,提升客户体验及业务处理效率。 

 

对客服务渠道线上化。保函申请人可从网银、银企直联等自助渠道发起融资申请,查询业务办理进度,流程节点实时通知,提升客户服务便利度。保函受益人可通过手机银行扫描保函文本中的二维码、银行官网等方式对保函文本内容进行在线验证,满足保函受益人在线验证保函真实性的需求,防范“假保函”事件的发生,防控业务风险。 

 

银行审查流程线上化。银行内部自动生成保函审查任务,审查通过系统自动签发保函,打通风控、产品等多个系统,完成申请、审查、签发等流程线上化,降低操作成本,提升业务处理效率。 

 

合同文本及印章电子化。系统自动生成开立保函协议、申请书、征信授权书等电子合同,合同双方以电子签名方式签署,免除面签环节,实现协议在线签署与电子化存档。同时,线上智能生成标准保函文本,打印输出加盖电子印章的保函正本,免除实物章用印。 

 

业务拓展期——产品快速迭代与智能配置 

在保函数字化转型的业务拓展期,聚焦解决产品功能快速迭代、非银行格式保函文本智能化配置等问题。市场瞬息万变,需求不断涌现,保函产品功能的快速迭代适配市场需求能力,成为提升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实践中,大量客户基于受益人要求存在开立非银行格式保函的需求,保函电子文本的智能配置与快速上线成为关键。 

 

构建产品中台支持快速迭代。探索建立产品系统中台,打破系统孤岛,方便快速迭代及个性化开发,提升系统的复用性。通过产品及客户签约、客户资产类型管理、账务清分与结算、交易真实性验证、出账流程等综合管理、灵活配置、敏捷开发,支持组件能力服务化、服务能力编排化,实现产品的快速迭代创新。 

 

研发智能“电子合同中心”。基于产品中台建立保函要素字段库,提供保函模板的新增、编辑、签约等功能,并通过对合同中心、网银框架页面等一体化设计,实现从法审文本到网银保函模板的快速配置。电子合同中心可存储包括银行标准保函文本和客户提供的经过银行法律审查的非银行格式保函文本,实现对全部保函格式的支持,缩短保函文本投产时间。 

 

场景应用期——全流程数字化与生态合作 

在保函数字化转型的场景应用期,聚焦解决场景项下保函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的问题。保函数字化基础功能上线后,将依托细分行业和具体应用场景,借助技术和数字化手段,进一步向场景化、直联化方向发展。该阶段保函以电开为主,实现保函开立、修改、索赔与撤销全流程的数字化,真正实现电子保函全功能。 

 

拓展电子保函生态合作场景。市场需求催生电子保函的发展,招投标全流程数字化为投标保函的数字化提供业务基础。相关政府规章、政策性文件等陆续出台,鼓励在建筑工程、诉讼、大宗商品交易、对外劳务合作等领域使用保函替代保证金,以减少企业资金占压,电子保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批量获客的业务机会。 

 

保函开立至索赔“一站式”办理。通过银企直连、平台对接等采用电开方式支持招投标平台、政府部门、法院、大型买方等核心受益人客户,并围绕受益人客户批量开发其交易对手(保函开立申请人),实现保函文本数字化传输、在线索赔、在线退回等功能,真正实现电子保函全流程数字化应用,提升保函业务对客服务能力。 

 

开放电子保函API接口。践行开放银行理念,根据不同应用场景对外输出电子保函标准API接口,缩短直联保函对接周期,实现项目高质量敏捷交付。同时,通过提升产品对外输出能力,实现金融服务的“开放、合作、共享”。 

 

03.保函数字化应用场景及案例

 

银企合作——非银行格式电子保函应用案例 

背景。保函业务数字化初期先行满足了客户在线开立银行标准格式保函文本,但由于客户保函应用场景不同,存在着大量非银行格式电子保函的开立需求,客户差异化诉求日益增多。客户提供的保函文本需商业银行逐笔进行法律审查及开发维护,系统上线周期长,客户体验不佳,已愈发不能满足保函数字化发展的需要。如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参与投标项目众多,投标保函需求旺盛,对时效要求苛刻且保函文本需根据不同受益人的要求采用不同格式。保函文本的在线灵活适配及快速投产,成为电子保函的重点突破方向。 

 

方案。通过产品系统中台,一是对内构建业务类、数据类、风险类等标准化组件,灵活配置实现产品迭代和敏捷交付;二是对外发布标准接口,输出银行金融产品服务能力,实现批量获客,提升行业影响力。基于产品中台研发智能“电子合同中心”,通过行内各系统信息交互,建立保函要素字段库并对接法律审查系统,提供保函模板对新增、编辑、签约等功能进行文本要素的灵活配置,缩短保函文本的投产时间。 

 

案例价值。非银行格式电子保函应用范围广,可复制性强。客户保函申请、协议签署、资料传递全部在线上办理,出函速度快,可验真。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电子保函是商业银行开展“无接触”式服务的典范。 

 

银关合作——海关单一窗口汇总征税保函案例 

背景。2015年,海关总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汇总征税”新模式。汇总征税从“逐票审核,先税后放”的征管模式改为先进口后征税,企业通关时凭商业银行出具的保函先提货,次月完成本月应纳税款。海关总署发布公告,自2018年7月1日起启动汇总征税担保数据电子传输,电子保函势在必行。 

 

方案。海关总署、中国人民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通过担保数据电子传输系统,实现担保备案、变更、撤销、担保额度扣减和返还、索赔等全流程的数字化。客户可以直接从单一窗口发起开立汇总征税保函,在线签订保函相关协议文本,银行审查通过后以数据电文方式将电子保函发送至受益关区,无需提供纸质保函,能够达到多地备案、多处通关的效果,大幅提升通关效率。 

 

案例价值。单一窗口电子汇总征税保函真正实现了企业在线申请、保函电子开立、即传即用电子防伪、在线查询保函额度,解决了进出口企业线上服务痛点,实现了单一窗口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落地,有效支持外贸企业发展,为企业提供便利化服务。 

 

银政合作——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电子保函案例 

背景。2019年5月,国务院强调要促进数字证书(CA)跨平台、跨部门、跨区域互认,逐步实现全国互认,推动电子营业执照、电子担保保函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应用,以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这标志着招投标领域迎来电子保函时代。 

 

方案。商业银行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数据直联,企业在交易平台发起保函申请,由交易平台将相关数据加密后,通过接口在线推送给对接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在线完成行内审批流程、电子合同数字签名,生成电子保函后加密推送至交易平台,电子保函根据其不同类型依照法定时限予以解密、公示。受益人还可在线发起电子保函索赔申请,一键触达银行,快速处理索赔事项。电子保函的开立、修改、加解密、索赔等全流程在线处理,有效解决招投标领域交易频繁,时效要求高的需求。 

 

案例价值。电子保函的安全性、便利性、经济性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得到认同,尤其是电子保函替代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等现金形式的担保,可大幅度为企业减负,并提升市场活跃度。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数字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招投标全流程数字化进程,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完全的线上交易,电子保函应用范围持续扩大。 

 

电子保函市场前景广阔,尤其是非融资性电子保函,将成为各商业银行公司业务发力点之一。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冲击下,实现产品的数字化转型,满足企业多样化金融需求是银行产品实力和科技能力的体现。以国家战略和产业政策为导向,聚焦企业间交易行为,应用线上化渠道提升客户保函应用便利度,利用数据互联加强保函参与方的信息对称,通过电子签名、数据加密等技术手段防范业务风险,持续推进保函业务的数字化转型及应用,为中国实体经济的蓬勃发展作出贡献。 

  • 观点
  • 案例
  • 银行
  • IT/互联网
  • CIO
  • CTO
  • CDO
  • IT
  • 财务
  • 保函数字化

推荐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