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健康管护体系 打造数字化“城市HMO”
-
2022-03-08
来源:每日商报
随着2022年全国“两会”的召开,“数字健康”又一次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话题。
近年,我国数字健康快速发展,特别是因新冠疫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互联网+医保”政策破冰,数字健康已成为医疗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过,在行业蓬勃发展的背后,因种种原因,一些业态发展不尽如人意,甚至成为了的“面子工程”。
全国政协委员、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主任顾建文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全国已建成的互联网医院超过了1700家,但九成以上的互联网医院处于建而不用或浅尝辄止的“僵尸状态”,现阶段互联网医疗如何定位和发展,以避免资源闲置、效率低下,已成为当前行业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在此情形下,政府、专家学者及企业等各方也在思索数字健康在新时代之下的落地路径。此前,首届亚洲医疗健康高峰论坛上,WHO首席科学家苏米娅·斯瓦米纳坦建议,“我们需要思考如何从国家整体角度做规划,以及如何利用数字科技更好地加强现存的服务,以加快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结合中国本土实践,数字医疗平台微医创始人廖杰远谈及,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衡是我国医疗体系最大的挑战,数字医疗不仅能够把医疗服务能力“送”到基层,更重要的是,在医联体建设成为新医改主轴的背景下,数字医疗将成为医联体建设的驱动力。
当下,我国在顶层设计中,一直积极鼓励数字健康在分级诊疗改革中的应用,以发挥其在促进医疗资源去中心化、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降低医疗服务整体成本等方面的价值。2021年10月,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深入推广福建省三明市经验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16次提到“医疗联合体建设”,并要求加强对医疗联合体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绩效考核,探索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行医保资金总额付费。业内分析,文件旨在通过推动分级诊疗改革,构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健康维护体系,实现更有效且高效的全民健康管护。
所以,在构建新时代的健康管护体系(HMO)的进程中,数字健康被认为是重要的驱动力。沿着这一医改新路径,行业已经在积极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果。
以微医在天津的实践为例:2020年初,在天津市卫生健康委的指导下,由天津微医互联网医院牵头、协同267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的紧密型互联网医联体——天津市基层数字健共体,具有突破性意义的是,其以慢病管理为切入点,探索实施医保“整体打包付费”“按病种和按人头打包付费”等支付方式,落实新型健康责任制,激发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效能,构建起以健康为中心的高效健康管护体系,形成数字化的“城市HMO”。2021全国深化医改经验推广会上,天津市基层数字健共体入选“推进医改 服务百姓健康十大新举措”。
有媒体报道,微医的核心业务在过去两年里实现了聚焦和升级,以HMO为核心的业务模式已经固化,并在疫情催化和医保改革助力下,呈现了超高速的增长。
其在多个区域互联网医院营收达到甚至超过了大型三级医院规模,并实现了医保的总额管理和按病种/人头付费,是中国探索HMO模式最具代表性的平台。
报道还称,围绕HMO核心业务,微医对业务单元、能力模块和区域业务进行整合,组建了以医疗、医药、保险以及数字化为核心能力的四个业务基地,形成“支付+供应”的闭环体系。基于此,微医在全国落地“城市HMO”“专病HMO”、“社区HMO”“企业HMO”等多种形式的健康管护组织,切实提升用户健康指标、降低医疗费用支出增幅。
据市场分析,参考大洋彼岸HMO“先驱”联合健康的经验,完善的“医、药、数、保”四项能力,正是构建HMO的基础,微医已成为中国版“联合健康”的最佳“潜力股”。
- 医疗卫生
- 观点
- 案例
- CIO
- CDO
- IT
- 数字化
- HMO
- 互联网+医保
- 数字健康
推荐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