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打造“未来工厂”,引领企业数字化转型

  • 2022-03-14

  • 来源:工信头条

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6月30日中央深改委十四次会议上强调,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快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的根本性变革。浙江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根据工信部有关文件精神和工作部署,以数字化改革为总抓手,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核心架构,努力打造“未来工厂”智能制造标杆,引领撬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奋力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

 

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核心架构,打造现代化新型组织,引领数字文明时代企业组织形态变革

2021年以来,浙江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全域全系统推进数字化改革。经济领域着重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目标着力建设数字经济系统。即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核心架构,支撑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工业、农业、服务业与信息业深度融合,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优化要素和服务,构建实体经济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其中,产业大脑以产业互联网为支撑,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汇聚一二三产数据,融汇智能模型、算法和工具,集成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价值链,融合市场侧和政府侧,贯通供给侧与需求侧,重塑产业生态,实现产业治理的现代化和数据价值化。“未来工厂”泛指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单元,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建立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和管理服务模式,实现创新、高效、绿色、协同发展的现代化新型组织,包括工业的未来工厂、农业的未来农场、服务业的未来市场、信息业的数字工厂等。“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是数字经济系统的核心架构,产业大脑以数据驱动供求关系循环优化,“未来工厂”在产业大脑支撑下重构组织模式,两者通过耦合共生,系统重塑产业生态、竞争规则和治理模式,促进企业组织形态变革,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以工业领域为突破口,率先打造“未来工厂”智能制造标杆,撬动引领企业数字化转型

根据全球智能制造发展趋势,立足浙江省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和实践,2020年,我省率先在工业领域部署推进“未来工厂”建设,出台实施方案,探索建设路径和标准;2021年,根据省委数字化改革总体方案的部署,研究制定“未来工厂”建设导则和评价标准,明确了“未来工厂”建设的“1533”体系(“1”即为企业综合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提升目标;“5”为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安全化管控、数字化管理、绿色化制造五项基本能力;“3”为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等模式创新;“3”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产业生态三类关键支撑),进一步推动“未来工厂”从理念创新、实践创新到改革创新。

 

图片

 

推进企业全生命周期核心环节的生产流程再造,实现提质增效降本。“未来工厂”以生产效率、产品质量、能源利用效率“三提升”以及综合运营成本、新产品研发周期“两降低”为基本目标,以五大基本能力建设为路径,以三大模式创新强化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提质增效发展。截止目前,已累计培育建设“未来工厂”61家,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423家,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高47.8%、能源利用率提高16.3%,产品不良率降低36.9%,运营成本降低20.4%,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4.3%。

 

加快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模式创新,引领企业组织形态变革。“未来工厂”建设核心是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推进生产流程再造、企业组织重构、要素资源重组,以制造模式创新引领组织形态变革。阿里巴巴迅犀服装“未来工厂”依托大数据敏锐洞察消费、快速组织生产,建立“平台接单、按工序分解、多工厂协同”的共享制造模式,实现100件起订、7天交付的商业模式,实现服装企业共享犀牛“未来工厂”产能;海康威视智能视频终端“未来工厂”构建“海康威视云中心”,形成“千余种品类、万余种型号”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能力;春风动力高端动力装备“未来工厂”依托定制平台输出1800多个定制产品模型,可提供自动检测、远程指挥等增值服务。

 

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业技术、数字化生态组织三大支撑,引领企业生产方式变革。作为唯一的国家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示范区,浙江积极利用数字经济发展优势,瞄定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引导和支持制造业企业不断导入数字化技术、手段和理念,改变制造业“粗老笨重”的面貌。吉利电动汽车“未来工厂”以数字孪生技术驱动,打造领克首款智能电动汽车ZERO Concept,创造“超越期待的出行体验”;老板厨房电器“未来工厂”应用CCD在线视觉检测,缺陷识别不超过6秒;中策橡胶高性能子午胎“未来工厂”应用5G+人工智能辅助人工实现轮胎检验,不良率降低40%。

 

以产业集群为重点,聚焦细分行业,开展智能制造试点,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产业集群是浙江经济特色,集群数字化转型是产业数字化的基础。浙江曾在轴承行业率先探索形成了以“企业数字化制造、行业平台化服务”为重点的智能制造“新昌模式”。在数字化改革大潮下,浙江结合细分行业产业大脑建设,进一步在江山木门、乐清低压电器、织里童装等36个重点产业集群深化推进智能制造试点,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同行业样本合同复制推广的轻量化智改模式。衢州江山市探索木门行业工业数字工程市场化改革,通过抓“N+X”工程样本合同,探索形成了依据样本合同找总包商、签订合同、监管质量以及验收结算一条龙的轻量化改造“江山模式”。一是参照住房销售合同,形成《江山木门企业数字工程“6+X”样本合同》,明确了智能制造工程承包合同标的,细化了工程承包内容,解决了工程合同模糊,企业心中没底的问题。二是针对自动拆单与智能排产、设备互联与智能运维、四级报表智能统计等6大基础共性场景,明确工程价款为50万元(不含装备采购款),推出采购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等X项个性化场景价款和工期清单,不仅提高了合同适配的灵活性,还大幅降低企业工程费用。三是明确工程服务的技术要求、工程实力、验收方式等条款。确定工程样本工期以2个月为准,其中软件+硬件安装15天,调试磨合45天,培训则贯穿全程,业主合同权利得到充分保护。四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行工程服务牵头总包商的公开招标,承担总包责任,再由总包商自主选择和联合分包商,形成总包商总负责的商业模式,促进了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提升系统解决问题的供给与服务能力。

 

图片

 

产业大脑赋能中小企业的一键集成模式。浙江湖州的织里童装涉及上下游1.4万家市场主体和约30万从业人员,年销售额超650亿元。针对企业规模低小散、供应链协同难、数字化技术水平差等问题,该地依托童装分行业产业大脑建设,整合基本单元功能模块,开发“一键智造”“一键集采”“一键设计”“一键用工”“一键金融”“青少年体型指数”等6个应用场景,服务了2600余家童装产业链企业。目前,已有6500余台智能机接入物联中台,快速实现全国1125家加工型企业产能跨区域调配,生产订单加工电子合同9782份,整体产能利用率提升20%以上。

 

“未来工厂”企业赋能的延伸服务模式。近年来,浙江引导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协同创新、协同制造、协同服务。卧龙电驱基于政务“一朵云”和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电机行业大脑,建设智能制造、工厂互联、供应链采购协同、供应链金融等场景应用,汇聚融通资源要素数据,实现资源优化与社会协同。自10月份上线以来,已覆盖28个省市区、10个相关行业,接入生态圈企业700家、大型电机驱动设备1301台套,在线率80%以上。浙江中控牵头建设化工行业大脑,提供研发设计、智能生产、能耗管理、安全生产、设备管理等应用服务,助力化工行业数字化改造。

 

以小缺口推动大改革,建设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应用,有力支撑企业和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

通过对1.5万余家规上企业调查发现,66.5%的企业反映缺技术缺人才,43.9%的企业渴望普惠性的诊断评估服务,30.7%的企业表示缺少可学习借鉴的案例,30.6%的企业希望能够帮助对接优质供应商,25.4%的企业有培训需求,20.4%的企业希望提供金融支持。针对上述共性需求,我省积极探索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政府引导、社会协同的智能制造公共服务模式,建设了“智造荟”重大应用,实现横向数据互通、纵向业务贯通、省市县一体化应用,支撑智能制造深入发展。

 

图片

 

建设省域智能制造数据资源平台。基于产业大脑基础数据仓建设智能制造基础数据资源库,形成企业库、项目库、供应商库、专家库、技术人才库、标杆案例库、解决方案库、配套产品库、政策库和标准库。目前已入库工业企业4.75万家、供应商2500余家、专家人才800余名、标杆案例275个、系统解决方案及配套产品等近5000个。接入发改、科技、市场监管、金融等相关部门数据资源,与分行业产业大脑、产业链一键通等场景应用实现融合互通。共同参与国家智能制造数据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拟进一步链通国家层面有关智能制造数据资源,率先建成省域数据资源平台。

 

建成企业服务侧多跨场景应用。企业侧面向企业智能化改造共性需求,建成上线“智造展馆”“智造问诊”“智造商服”“智造采供”“智造评估”等多跨场景应用。主要为企业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诊断分析、改造对接、项目登记备案、项目申报、线上评估等基本服务,以及政策标准、标杆案例、供应商、解决方案、配套产品、专家人才等数据资源服务。截止目前,1.3万余家规上工业企业进行线上自诊断,5300余个数字化、智能化项目纳入省市县协同管理,1815家已完成改造的企业进行了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自评估。搭建智能制造产品商超,依托大数据、AI算法等实现解决方案和配套产品精准寻源,通过线上线下集采活动,推广智能装备、工业软件等自主可控产品,平均降低企业采购成本10%左右。

 

建成政府治理端的综合应用系统。政府侧对政府业务管理与服务流程进行系统性重塑,按照“摸排诊断—项目培育—对接服务—对标评估—区域评价—示范推广”六大环节,建立起智能制造全流程协同推进机制,开发上线省市县一体化业务管理系统,为省市县协同推进智能制造提供系统治理工具。建立供应商地图和档案,对供应商进行画像,实现制造企业精准匹配,解决方案和配套产品精准寻源。研究制定《区域智能制造发展评价指数》《智能制造供应商管理规范》《智造荟运营管理指南》等配套制度机制,全省一体化协同推进智能制造的良好生态正逐步建立和完善。

  • 观点
  • 案例
  • 制造
  • IT/互联网
  • CDO
  • CTO
  • CIO
  • 生产制造
  • IT
  • 数字化转型
  • 未来工厂
  • 产业大脑

推荐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