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数字化转型就是上一个系统吗?
-
2022-03-22
来源: 金融大数据观察
前几天,和某银行业务条线的朋友聊天,我给他的业务提出了一些数字化的建议,他听后很高兴,认为按照这个方案,他的业务条线就完成数字化转型了,我听后有些愕然,愕然的原因在于他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事实上,这种现象应该说不仅仅在传统金融机构很普遍,甚至在一些所谓的专业第三方机构里也很普遍,很多人将数字化转型等同于数字化,甚至是信息化,更直接的说甚至认为是上一个系统,所以,有的时候你会很纳闷,一些机构开展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评选几乎就是某个银行或者金融机构上线了一个系统,然后,就成典型案例开始宣传了。
01 数字化转型认知模糊的背后
数字化转型热潮已经持续两年了,为什么很多人尤其是业务条线的人还是简单的认为数字化转型就是数字化、信息化甚至干脆就是上线一个新系统?我想这背后的原因很多,比较突出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一是数字化转型缺乏统一的定义,被“老师”带偏了。数字化转型热潮一起,概念很火,但是,没有统一的定义,很多金融机构往往会邀请一些外部老师讲课,一些员工也会通过书本、自媒体去了解数字化转型,这当中存在的问题是很多老师要么来自咨询公司,要么自己创业,要么讲的太虚,要么就是在兜售“中台”等私货,很多自媒体写手又以技术出身的居多,也往往容易讲的偏技术化,不够接地气,导致很多人会将数字化转型等同于数字化、信息化甚至是上一个系统,一些业务部门甚至会认为数字化转型就是技术条线的事。
二是业务条线有意“装傻”。由于数字化转型是对组织价值链的重构,涉及战略、业务、组织、技术等方方面面,具有整体性、复杂性以及革命性的特征,数字化转型挑战很大,一些业务部门甚至在数字化转型中可能成为被“革命”的对象,这也导致一些业务部门对于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性不高,但是,又要落实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战略,而做个系统,搞搞信息化,或者提点数据应用相关的需求则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因此,这也成了很多业务部门的第一选择,在这种背景下,一些第三方机构也乐于顺水推舟,搞一些案例评比,帮助一些银行营造数字化转型成功推进的氛围。
02 到底该如何理解数字化转型
银行的数字化转型的主要目标是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变,为用户提供更快、更好的体验和产品服务,满足用户即想即得的需求,超越用户期待,要实现这个目标,不仅仅需要的是做一个系统,搞个数字化,还要有战略的调整、业务模式和流程的再造,组织机制的变革。说白了,不论多么高大上的技术都只是工具,技术的确很重要,但是,从商业价值创造的角度来说,核心还是商业逻辑的变革,一定是先有商业,后有技术,一定不能本末倒置。
单纯做系统,搞数字化,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效率,但是,如果没有商业逻辑的变革,其为用户、为企业带来的收益有限,很容易遇到天花板,远远谈不上数字化转型。
所以,对于银行来说,数字化转型首先要想清楚的是我的商业模式要怎么转,而商业逻辑的根本是流量,不论你在线上做生意,还是在线下做生意,你都需要先有流量,才可能会有客户。商业的本质还是流量漏斗,所以,要把漏斗的开口做大,把层层转化扩大,你才有机会获得成功。对于银行来说,如何做大漏斗的开口是确定数字化转型战略的基础。这也是为什么银行那么热衷于场景的根本原因,毕竟金融场景本身不是强刚需,过于低频,很难做大开口。
从战略的角度来说,银行的本质还是经营风险,强项是金融业务,核心还是要通过金融服务创造价值,场景作为用户的第一触点,场景只是银行实现金融业务战略的一个手段,因此,银行首先需要明确要重点拓展的金融业务方向,搞清楚目标用户是谁,目标用户的刚需场景是什么,从而确定重点拓展的场景,明确拓展的方式、商业模式,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如何用数字技术把商业模式实现,需要哪些底层的数字技术支撑,需要配套什么样的组织架构,先商业,后技术,我想这才是数字化转型的应有之义。
- 观点
- 银行
- 金融
- IT/互联网
- CIO
- CDO
- IT
- 财务
- 数字化转型
推荐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