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观点:实施“东数西算”工程 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底座

  • 2022-04-13

  • 来源: 中国电子报

图片

 

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东数西算”工程被认为是继“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之后的又一重大基础设施工程。该工程以高速智能通信网络为根基,旨在实现我国东西算力均衡布局,优化算力成本,进一步夯实“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底座。

 

为加快推进“东数西算”工程,需要深入认识实施“东数西算”工程的重大意义,科学研判推进“东数西算”工程面临的诸多挑战,积极应对、精准施策,一体化推进算力优化布局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实施“东数西算”工程的重要意义

 

“东数西算”是优化全国算力资源整体布局的关键一招。近年来,我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迅速。2021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2021年,我国数据中心由124万家增长到500万家。

 

虽然我国算力规模增长速度较快,但数据中心布局供需结构性失衡的现象较为突出。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互联网行业蓬勃发展,产生了庞大的数据,需要大量算力支持,但数据中心供不应求。而在经济不发达的西部地区,产生的数据较少,数据中心却日益增多,导致供过于求。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可以有效缓解东部算力不足问题,同时改善西部地区有算力无数据的境地,有利于优化东西部算力资源配置,提高全国算力资源利用效率。

 

“东数西算”是推动数字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破题点。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数据规模迅速扩大,庞大的数据量对数据处理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建设绿色、节能的数据中心也是大势所趋。“东数西算”工程强调绿色发展要求,提出建设绿色低碳的数据中心,在建设模式、标准和技术等方面发掘节能潜力,并对8大算力枢纽提出了绿色节能等发展目标。

 

“东数西算”工程有4个数据中心枢纽分别设在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这些地区幅员辽阔,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资源,气候适宜,具备建设绿色数据中心、推进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同时,还能够响应西部大开发政策,带动西部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推动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此外,结合“西电东送”工程,在弃风弃光地域建设数据中心,既可以降低电能损耗,又能推动清洁能源开发,实现双赢。因此,推动“东数西算”,既践行了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又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进而促进经济绿色化转型,是推动数字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破题点,可为建立绿色低碳发展的数字经济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东数西算”是构建东西部协调发展新格局的重要纽带。当前,东部拉动西部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已不能满足发展需要,推动“东数西算”成为东西部协同发展的新路径。目前,东西部算力需求分布不均衡,整体呈现为东部紧缺、西部过剩。但是,东部地区在数据需求市场、科研人才和技术等方面存在优势,西部地区则在自然资源和要素成本等方面存在优势,两者可以形成资源互补、协同发展。

 

“东数西算”工程可以实现东西部地区数据的互通,有助于东西部建立长期有效的协作发展机制,进而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数字经济平衡稳定发展。一方面,可以缓解东部地区算力资源捉襟见肘的现状,降低建设数据中心的成本压力,延伸东部地区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将东部算力有效引导至西部,可以有效推动东部地区相关产业转移,促进西部地区数字化经济发展。

 

“东数西算”是掀起数据中心产业链投资热潮的新动能。数据中心的产业链条较长、覆盖门类较广,包括土建工程、信息通信基础软件、IT设备制造和绿色能源供给等。虽然数据中心的预期收益较高,但前期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在政策引导和行业需求的驱动下,“东数西算”工程实施落地,可以吸引大量投资,继而为数据中心产业链建设提供必备的资金。根据国家发改委预测,“东数西算”数据中心的建设将吸引超过4000亿元的社会投资。有机构测算,“东数西算”工程预计未来5年或将带动每年千亿元的投资,对相关产业拉动作用突出。相关研究报告的量化数据也显示,计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和GDP将分别增长3.3%和1.8%。可以预见,围绕“东数西算”投入的资金、人才、技术,将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东数西算”工程的推进难点

 

算力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有待深化。算力是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力,算力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引擎,是全球竞争的焦点。算力网络是以“算”为中心、以“网”为根基,提供一体化服务的新型基础设施。尽管我国算力规模增长迅速,但算力供给与调度的统筹能力较差,目前未完全构建新型算力网络格局,数据中心算力设施与网络发展也有待进一步融合,未完全形成统一体系。

 

西部地区产业承载能力稍显不足。虽然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但在高等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方面存在劣势。在引入高层次人才的“青年千人计划”中,西部地区人才比例虽逐年升高,但仅占全国引进总人数的10%左右,与东部地区差距较大。同时,西部地区还存在人才流失严重、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人才储备不足,叠加资金不够充裕、技术相对落后且产业化水平较低等因素,使得西部地区处于产业承载力不足的困境。

 

数据传输安全性风险进一步加大。“东数西算”工程横跨我国东西部,跨度大、距离长,且承接的数据量巨大、潜在价值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大量数据的长距离传输增加了数据泄露、被窃取、被非法篡改的风险,服务器被病毒入侵,网络层也容易受到攻击。此外,内部人员的操作不当也容易导致隐私、敏感数据的泄露,因此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尤为重要。

 

推进“东数西算”工程的几点建议

 

一是强化统筹协调,推动算力基础设施有序建设。推进“东数西算”工程,要加强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统筹协调,构建全国一体化新型算力网络。倡导建设多元化、智能化、高效能的新型算力基础设施,有效支撑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制定以应用效能为导向的算力评价体系和评测标准,推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发展。此外,还要加大存算一体化建设力度,为算力网络基础设施实现一体化打下基础。

 

二是强化引才育才,提升西部地区产业承建能力。“东数西算”工程的实施必然会带来大量的数据迁移,为西部相关产业发展带来契机。但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人才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西部地区提升产业转移承载能力的关键一环。具体而言,西部地区的人才培养应结合实际需求,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加大对数字经济人才的引入力度,培养数字经济发展的领军人才。同时,积极推进合作共建,与东部发达地区联合组建专业化团队,把东部地区的人才、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引入西部,提升西部地区的数据中心产业管理水平和承载能力,提升其人才自主培养能力。

 

三是强化安全责任,织密扎牢数据安全风险屏障。从法律层面来看,要加大数据安全法等相关法律制度的贯彻落实力度,强化相关法律责任和义务,提高数据安全意识,构建数据保障的规则与体系,为数据安全传输、存储和使用保驾护航。为了保障数据中心在物理层面上的安全,应在制定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强化数据中心相关国家标准的宣传推广力度,进一步提升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效率。从内部管理来看,必须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体系,明确数据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任,规范安全操作人员行为,落实各项数据安保措施,确保“东数西算”工程的数据安全。

  • 观点
  • IT/互联网
  • CTO
  • CDO
  • CIO
  • IT
  • “东数西算”
  • 数据安全
  • 算力

推荐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