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由于工艺流程复杂、故障风险较高、资本设备密集、生产条件多变等特征,面临着生产风险高、环境污染大、设备管理难等行业痛点,煤炭行业从“黑”到“绿”的转型之路,荆棘丛生,那么煤企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布局?
转型刚刚起步
自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后,叠加双碳目标驱动的供给侧结构化改革,我国煤炭行业数字化转型走上了快车道,近五年的数字化发展超过以往十年的综合发展速度。
与此同时,受智慧煤矿为主题的数字化转型驱动,自2020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后,覆盖上游规划设计、中游采掘填充、下游运输的全煤炭产业链智慧化加速部署实施。
虽说国家层面出台多个文件推动煤炭行业转型升级,但当前转型现状如何?“其实,当前煤炭行业整体数字化、智能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格创东智工业现场产品专家曲宗福在接受“工业互联网世界”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煤炭行业整体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程度仍比较低,传统人工模式在作业中依旧占据主导地位,导致从安全生产、发运效率、运营、管理、管控等方面无法匹配业务发展及时代发展。
朗坤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副院长吴爽在接受“工业互联网世界”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煤炭行业的智能化转型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虽然近几年局部优秀案例涌现,但从全局发展和实际应用效果来看,距离数字化、智能化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当前,煤企对于数字化转型的研究还不足,在推动数字化转型工作方面,只能说才刚刚起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信息化分会副会长陈养才此前曾表示,但好在越来越多企业深切感受到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显著优势,已不再踌躇于“要不要”转型,而是更加深入地思考“转什么”“怎么转”。
虽说整个行业转型还处于初级阶段,但事实上,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已走在整个矿山领域的前列。据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完成116个智能化煤矿建设,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已完成省级(中央企业)验收132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已完成省级(中央企业)验收105个,已有26种机器人在煤矿现场应用。
“煤炭行业大部分矿山企业,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自动化监控、生产管控,以及经营管控相关的系统建设。”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煤企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除此之外,国内已经形成数十个大型煤炭集团,特别是国有企业在智能矿山建设方面已经投入巨资。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