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国企改革进入新时期
-
2022-04-27
来源:北大纵横
一 理现状
陕西西安国资体量在全国位于前列。除绝大多数大型省属国企之外,西安市属国企也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当前主要集中于城市功能、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纺织工业、现代制造、旅游文化等行业,其中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制造相对具有一定优势。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如西安市城投集团,能够在国内城投公司中位居前20之列,2018年至2020年连续三年被陕西省企业家协会评为陕西百强企业;现代制造方面如陕鼓集团,2021年位列‘中国机械工业百强’榜单第29位,在百强名单前50名中是唯一一家陕西本土企业。除了以上两个行业外,其他行业还需要较大的提升空间,旅游文化、医疗卫生及纺织工业还不够强,与西安的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还不相适应;同时国有资本在航空、纺织、物流、人才、会展、体育等行业领域配置不够,相关产业发展还比较薄弱。此外还有较多体量大、优势强的驻地中央企业。整体国资结构特点突出,有利于一盘棋统筹发展。西安近年来整体也表现出了较强烈的改革意识也很强烈,希望能够被赋予更多的改革自主权,有更多探索创新的机会。十三五期间,全面实现了“20345”总体发展目标,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即全市国有资产总额、净资产、利税总额实现翻番,综合实力(资产总额)在 15 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前五。2021年,西安市国资委提前两个月超额完成国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年度任务,受到省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表彰。截至目前,西安市国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已完成96%。
二 印机遇
2021年8月18日,经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同意,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批复辽宁沈阳、浙江杭州、陕西西安和青岛四省市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实施方案,意味着第二批综改试验正式启动实施。随后在8月26日,陕西西安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工作启动会正式召开,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通过视频方式出席会议并讲话,表示陕西西安要以开展综改试验为契机,积极打造区域性综改试验特色亮点。要突出聚焦区域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一带一路”建设、西部大开发等重大国家战略,统筹区域内国有资本布局和结构调整,协调推动国有企业创新发展;要突出聚焦激发企业活力效率,持续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不断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进一步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引领力。西安作为目前综改试验唯一一座西部区域城市,其国有企业国企也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与改革契机。
三 启新章
《西安市现代产业布局规划》提出聚焦高端产业与产业高端,构建“6+5+6+1”产业体系,即“6大支柱产业+5大新兴产业+6大生产性服务业+文旅产业”。其中,6大支柱产业为电子信息制造、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产业;5大新兴产业包括人工智能、5G产业、增材制造、机器人、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6大生产性服务业包括现代金融、现代物流、检验检测认证、研发设计、软件和信息服务、会议会展产业。
与此相应,本次综合改革试验方案提出,到2022年,先初步形成包括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5个千亿级产业集团、7个一流企业的国有经济区域布局,创新发展效果显现,上市公司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企业利润实现年均两位数增长。到2022年,打造2个具有完整产业链的万亿级产业集群,包括以西电集团、中车西安车辆、陕汽控股、法士特、陕鼓集团等企业为骨干,发展先进制造业;以陕旅集团、陕文投、西旅集团等为牵引,吸引中央文旅企业参与,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同时推动中央企业及重要子企业投资西安、项目落地西安,推动中央企业在西安设立区域性、功能性总部和研发中心。设立陕西西安区域综合改革试验基金,为重点项目落地提供支持。
此外,以产权为纽带,通过实施股权多元化或混合所有制改革,市场化推进央企、省企、市企的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推动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和优秀企业家集中。以优势企业为“头雁”,打造航空航天、汽车制造、高端装备、现代物流和新材料5个千亿级产业集团。培育陕煤集团、陕西有色为世界一流企业,支持中航发西航、中航西飞、陕汽控股、法士特、陕鼓集团等企业培育为世界行业领先企业。
下一步,西安将围绕陕西省“推进企业上市三年行动计划”和西安“龙门行动计划”,培育上市后备资源,推动国有企业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板块上市发展,落实企业上市分阶段奖励政策,力争区域内每年新增两户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我们有理由相信,国有企业将在西安“6+5+6+1”现代产业体系中充分发挥引导、配合、协同作用,助力西安发展迈上新台阶。
- 观点
- 政策
- 新闻
- 政府/公共部门
- 西安
- CEO
- CIO
- CTO
- IT
- 行政
推荐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