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建设与信息化建设如何协同与相互促进?
2022-09-19
来源:CIO发展中心
有很多企业都在搞流程和制度建设,也在搞信息化、数字化转型,然而却碰到这样的问题:
公司的流程、制度文件与信息系统实际执行流程不符,文件写的是一套,系统做的又是另外一套;
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乙方主导项目开展,现状调研后直接输出一份业务蓝图和系统设计方案,根本不管你公司内部的流程和制度如何去进行匹配;
系统上线后,各个业务部门的领导们经常直接要求IT部门修改系统流程;今天刚改完发布,明天被修改流程相关的另外一个部门领导就又跳出来找IT部门的麻烦:谁让你这样改的?IT人员反复做无用功,还两头受气。
要解决以上问题,并让流程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做到互相协同,互相促进,在这我从组织、文化和流程设计上给出几点建议。
在组织上,建议公司把流程管理和信息化职能放在一个大部门下统一进行管理,由一个又懂流程又懂IT,还懂业务知识的领导进行管理。为什么这样设计呢?因为流程与信息化本来就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两块职能。只管流程不管信息化,做的流程没有落地工具的支持,很难实现固化与落地;只管信息化而不管流程,信息系统的建设很难成功,因为每个信息系统上跑的都是一段业务流程,流程不理顺,系统落地的效果一定不好。为了能够让两块职能有效配合与协同,最好放在一个大部门下统一进行管理。
在公司建立一种文化:所有流程文件必须落地执行,不落地的文件就是一张废纸。流程最好的落地方法就是信息系统的固化。通过流程与信息化部门不断进行宣贯导入。最好是自上往下,先说服老板,通过老板的嘴在重大会议上亲自宣贯强调。
在信息化建设项目的主流程上,强烈建议专门增加流程优化设计阶段。所有信息化建设项目必须先完成业务流程的优化设计,再进行系统设计。业务流程的优化设计必须输出完整的流程架构图以及详细的流程文件。未来系统依照业务流程设计来进行设计。为了避免乙方参与的项目不愿意配合搞流程优化设计,在一开始招标与签订合同时候就约定好项目实施方法及交付件。在项目验收环节设计流程管理部门的管理者参与验收,项目没有交付流程架构及相应流程文件的不准验收通过。
对于系统上线后未来流程的优化调整,建立《流程固化/修改流程》。要求所有涉及到对IT系统流程要进行修改和优化的,必须先发布更新相应的流程文件。只有流程文件被批准发布了,系统管理员才可以按照已发布的流程文件去修正系统。
在这里,可能要特别强调一下,作为流程和信息化部门的管理者刚刚推行此项政策的时候必须要抗住压力。某些业务部门的管理者无法理解你的要求,不愿意按要求先去发布相应流程文件,这个时候必须强推。除了一些确实无关大雅的调整(比如增加个抄送节点、增加一个字段)可以直接修改系统外,其他必须要先完成流程文件的修改发布。流程责任人有困难的可以安排流程管理部门的人员协助流程责任人一起进行修改。
还有一种组织架构重大调整会涉及大批量流程调整的,可以允许暂不修改流程文件,先改系统。但应该与相关部门约定好时间,什么时候可以补充发布流程文件,并让流程管理部门进行跟踪落实。
总而言之,要做到先有流程设计,再有系统固化;用系统流程固化和优化倒逼流程文件的完善建立。
- 推荐
- IT/互联网
- 观点
- CIO
- CDO
- IT
推荐
-
AI机器人、AI设计、AI文案、AI餐厅......近期,AI又一次刷屏网络,越来越多的行业、品牌都开始尝试涉足AI领域。
-
随着通货膨胀率达到40年来的最高水平,所有行业的企业都在努力弄清楚,如何在保持价格合理的同时,仍能赚到足够的钱来支撑自己的运营。通过实施智能供应链管理,公司可以在这种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节省资金,同时仍能接触到目标受众。
-
双轮驱动,业务和技术共同驱动。我本人是信息技术部门出身,但是我非常愿意跟业务一起合作,共同去探索数字化转型
-
蓝凌宣布将携手伙伴加速全线产品智能化,多行业、多场景赋能“数字中国”高质量新发展。
- 文章
如何画出技术架构图?
系统架构是概念的体现,是对物/信息的功能与形式元素之间的对应情况所做的分配,是对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元素同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所做的定义。
-
数字化转型是数字经济时代下重要的产业实践,其背后有没有方法论来指导呢?自然是有的。方法论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分别是:业务视角、IT视角、数据视角。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