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农村发展“三难”问题!中国邮政如何基于数字化服务乡村振兴

  • 2024-01-17

  • 来源:首席数字官

作为百年企业,中国邮政已经从传统邮政企业,发展成为多元化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涵盖普遍服务、快递物流、金融业务、农村电商四大业务板块,具备了普遍服务的渠道优势、快递物流的网络优势、金融业务的能力优势,以及农村电商的下沉优势。2023年在《财富》世界500强中列第86位,收入和利润规模均居世界邮政第1位。

近年来,中国邮政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加快转型升级,以数字邮政规划为遵循,体系化推进集团数字化转型发展。

中国邮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指示要求,以打造“一个中国邮政”作为战略目标,加快推进数字技术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构建中国邮政统一的IT管控体系,搭建用户连接、客户运营、数据洞察、核心业务、集约管理、技术支撑等六大平台,增强数据驱动、流程重构、科技支撑、敏捷创新四大核心能力,实现客户服务敏捷化、员工赋能数字化、生产运营智能化三大提升,打造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数字邮政助力服务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服务乡村振兴是中国邮政落实党中央战略部署的政治责任所在,是履行央企担当、助力共同富裕的社会责任所在。中国邮政聚焦农村销售难、物流难、融资难“三难”痛点,以中国邮政服务乡村振兴的“五大定位”为驱动力,发挥邮政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资源禀赋优势,围绕“发展乡村数字经济、乡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产业链升级、乡村数字普惠服务”四大领域,加快培育新能力、催生新场景、实现新突破,提升邮政“四流”解农村“三难”的综合服务能力,当好乡村普惠金融发展“播种机”,当好乡村智慧物流发展“推进器”,当好乡村综合服务能力发展“连通器”,当好乡村数字化公共服务发展“好伙伴”,构建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新生态”。

中国邮政认为要想促进农村发展,需要破解三难:

一是破解销售难。中国邮政依靠前端建立标准化数字化基地、中间做强数字化智能化运营、末端拓展六大线上线下渠道。线上激活31.9万社区拼团活跃团长,20万邮乐小店店主,邮乐直播2.36万场,线下建成1000个农品基地、2.7万农村网点、45万邮乐购站点,构建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产销对接体系,双向商流规模达303.9亿元。

二是破解物流难。中国邮政大力推进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通过强化数字共享、信息互通,支撑“交邮联运”“邮快合作”服务水平提升。覆盖300个地市,1600余个区县,邮快合作建制村有效覆盖率75%。建立了全国重点农产品“一品一策”寄递服务解决方案,推出“极速鲜”和“惠农箱”两大专属寄递产品。快递进村27亿件。

三是破解融资难。中国邮政大力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广融资E专属信贷产品包,邮储银行涉农贷款余额突破2万亿元,全年线上放款笔数占比超95%。成为农村信贷服务下沉力度最大、平均单笔金额最小、服务农户比例最高的大型商业银行。实现小金额农户贷款线上申请、秒批秒贷。大金额贷款需求由客户经理携带移动设备送贷上门、田间地头当场办理。图片

中国邮政以数据协同共享为核心支撑,加强客户统一运营,内部完成集团各板块数据整合,外部推进五大客群基础数据合作,建成农村市场五大客群基础数据库。搭建乡村振兴业务营销模型,精准开展营销活动,提升客户洞察力、数字化服务力及协同管控力,实现乡村振兴运营模式创新。

基于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打造农产品防伪溯源平台,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农产品监控体系,并且通过数据上链,提高数字资产流通效率,创新商业模式。

此外,中国邮政聚焦“智慧+农业”关键场景,通过云原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创新,实现运营效果整体提升。

在数字赋能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中国邮政也遇到了重重困难,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型农村运营主体“用网用数”能力薄弱,难以形成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主要表现在农村地区的“村、社、户、企、店”各类经营主体分散,网上运营能力弱、智能设备少、渠道推广薄弱,农产品品控难、追溯难、标准化程度不高等方面。二是数据要素流通挖掘不充分,农村流通领域数据协同共享难,数据价值无法充分发挥。主要表现在邮快合作跨主体数据联通存在断点、覆盖不全、时间不快、质量不高,农产品跨主体数据应用溯源难,农村授信数据基础弱等问题。

为体系化推动服务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中国邮政制定了“三步走”策略:在起步期主要围绕夯实能力基础,建立健全数字乡村能力体系架构与体制机制,培育智慧场景;在发展期将以“智慧+”场景为触角,加深场景业态链接,深化产业资源整合;在成熟期将创新、重塑商业模式,创造产业互联网新生态。

在推进服务乡村振兴的数字化转型进程中,中国邮政已获得专利33项、软件著作权60项。获得部委、行业奖项14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赋能乡村振兴》入围中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2022)、《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农户普遍授信模式》入选农业农村部金融支农十大创新模式。

在降低运营成本方面,研发智能网络规划模型提升寄递网络运营效率和件均边际效益,陆运运输单件成本同比下降7.8%,打破行政区划模型全程时限缩短4.99小时。在提高分拣效率方面,建设智能邮件共配中心,实现邮政邮件与民营快递邮件同机分拣,分拣时长降低40%。在解决行业痛点方面,打造农产品防伪溯源平台,累积接入农特产品350余种,解决食品安全和绿色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在推动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方面,打造黑龙江大米、湖南十八洞猕猴桃等52个千万级农产品基地和1104家中邮惠农示范社。建设邮乐电商平台,邮政自营农产品交易额122.2亿元。

中国邮政服务乡村振兴下一步规划

在以数字邮政服务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中国邮政总结了四方面经验:

一是坚持目标导向。围绕企业战略制定数字化转型目标,设定工作任务及具体举措。

二是坚持顶层设计。明确数字化转型战略,制定数字邮政等相关规划,系统性、体系化地进行顶层规划。从业务价值出发,组织落地实施方案,加快推动数字化能力建设。

三是坚持统筹推进。建立数字邮政建设组织体系,推动全集团统一方向、统一体系、统一方法,加快数字邮政建设。把数字化与企业发展过程中要解决的管理规范化、集约化、高标准市场化战略任务紧密结合起来,统筹推进运营、管理变革。

四是坚持平台建设。以集团统建中台为核心,推动六大平台建设,夯实数智化能力基础。实现更广范围、更大深度、更为快捷的IT能力、创新能力整合,以数智化赋能业务、创新产品、优化运营。

未来,中国邮政在数字化服务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方面将重点培育五大数字化能力体系:一个门户+两大基础+四类支撑+X个“智慧+农业场景”,统一底座,场景驱动,灵活配装,快速复用,为三农提供邮政综合服务,推进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数字化新生态,加速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进程。后续将实施服务乡村振兴“十大工程”推动业务转型,以商流为牵引,以物流为支撑,以数据为驱动,以金融为保障,构建“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实现村社户企店形成规模化和协同化的发展优势,最终带动千乡万村小产业融入经济大循环,助力千家万户小农品对接全国大市场。

  • 推荐
  • 观点
  • 批发零售
  • 金融
  • 交通物流
  • IT/互联网
  • 农业
  • 食品饮料
  • 软件信息
  • CEO
  • CTO
  • CIO
  • 数字经济
  • 工业互联网
  • 智能制造
  • 人工智能
  • 战略
  • 研发
  • 生产制造
  • 运营

推荐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