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丁少华:2.5万字详述《企业数字化原论》| 专栏

  • 首席数字官

  • 2018-11-20

  • 来源:

文丨丁少华 编辑丨秦丽

来源丨首席数字官

作者简介

丁少华,吉利汽车IT中心总经理,一个从事企业IT工作20多年的老兵。于1996年加入吉利集团,从事过产品设计、工厂运营、信息化建设等工作,参与了吉利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整个过程,企业IT建设的思考者和践行者。

《企业数字化原论》整体章节展示如下。首席数字官经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与原作者。


——前言——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庄周,《庄子·逍遥游》

有时候,学习国家领导人讲话,抑或是国家有关部委下发的文件,两化融合、供给侧改革、互联网+、去杠杆,等等,这些政策或指导性意见,不仅具有前瞻性,也极具普遍性和系统性。以两化融合为例,自2007年首次提出至今,并仍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对企业信息化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继而联想到一个部分、一个企业、一个城市、一个省份,……,范围越大,涉及面越广,涵盖人群越多,事务和问题越复杂,对其经营管理者知识和能力的挑战,又何止是普通人所能想象清楚的!这就是所谓的大小之辩、多少之辨、长短之辨吧。

回到本书所关注的焦点,感觉企业信息技术从业人员是很“悲催”的一类人,他们的知识“保鲜期”很短。为了保住饭碗,他们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企业的经营者或老板也很“悲催”,因为时不时有软件公司或咨询机构告诉他们要更新IT系统,否则企业将丧失已有的竞争力。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算起,作为企业IT从业者,我们接触了MRP、、MIS、ERP、PDM、CAPP、CIMS、BPM、ESB、PLM、SCM、SRM、TMS、APS、MES、CRM、LES等一序列专业术语及其对应的IT系统,最近几年又涌现了云计算、微服务、DevOps、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4.0、数字孪生,等等。如果统计专业术语的数量,IT行业的专业术语应该是最多的行业之一。因为每个专业术语的背后是一套理论和实践,于是,大家每年都在接触和学习新技术。“旧”的技术仍然需要不断深化和推广,“新”的技术又不断涌现并有待被快速学习和应用。

如果说现代社会的普遍情绪是焦虑,IT从业人员无疑是最焦虑的人群之一。新知识层出不穷,一天放松学习,就担心被技术趋势所淘汰。试问,世界真的每天都是全新的吗?到底有没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可以以之执简驭繁,帮助大家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做好各自的本职工作?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吾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笔者认为,庄子他老人家不是教大家不要学习,而是希望大家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和寻找规律性、本质性的东西,而不要被纷繁多变的现象所迷惑。找到了规律,从规律的视角看,今天和昨天差不多,这样才有可能“持古之道,以驭今之有”。作者将这篇文字命名为“企业数字化原论”,以“原论”点题,尝试去揭示企业数字化背后的根本性规律,供各位企业经营管理者和IT从业者参考。

——第一章 做事的哲学——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为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孔子,《周易·系辞上传》

我们每天所做的事情,往小了说是工作,往大了说是事业。如何长期地把工作做好,做成一份让人自豪的职业,乃至有成就感的事业,除了做事情的积极态度,做事情的方法也很重要,用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的语境来讲就是“活法”和“干法”。

在企业咨询界,有三种风格团队:理论派、方法论派和经验派,理论派擅长理论模型的构建和诠释,方法论派侧重的是方法论的提炼和应用,经验派提倡的是商业案例的剖析和借鉴。其实,要想把工作做好,能够应付各种场景,需要综合上述三者并予以灵活应用。笔者的概括是:

干法 = 样式(Style)+ 方法论(Methodology)+ 实例(Instances)


图1:干法——事业的哲学


样式(Style)

样式是对物体和事情的抽象和模型化,类似于逻辑学中的归纳和总结,异中求同,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发现现象背后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下一次实践活动。物体是指自然界的实体存在,事情是指物体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

中国古代哲人通过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以像其物宜的方式,将宇宙万物的基本特性分为两种:阳和阴;又根据各自的表现,将自然界万物归纳为8种(8经卦):乾、坤、离、坎、震、巽、艮、兑;又通过刚柔相摩,八卦相荡,小来大往,内外相推,以两两相重的方式,将自然界万物之间生克制化的关系归纳为64种(64重卦):屯、蒙、需、讼、咸、恒、蛊、临,等等;遵循的是0 à 1 (无极而太极),再1 à 2(太极分阴阳),再2 à 8(阴阳成万物),再8 à 64(万物演情事),这是易经思维中宇宙的“样式”。

在量子力学中,最基本的理论是“波粒二象性”,即事物都兼而具有“粒”的特性和“波”的特性。这里的“粒”就类似于上面说的物体,又或称“自性”;而“波”则有些类似于上面说的关系,又或称“他性”,任何事物都是“自性”和“他性”的复合体,这是量子力学中宇宙的“样式”。

在佛学中,佛说万物无自性,却也讲自性圆融,所谓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是佛学里宇宙的“样式”。

在中医体系中,有以心、肝、脾、肺、肾等五脏六腑在内的脏象学说和阴阳五行模型,也有包含三阴三阳、任督等奇经八脉等在内的经络模型,两者自成体系,相互补充又互有联系,这是中医学中人的“样式”。

类似的例子可以列举很多,但无论哪种学说或体系,无一例外,必须有自己对自然界和万事万物的“样式”化构建和诠释。“样式”不是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事物,但决定了事物的框架和走向。与“样式”有类似内涵的词汇还有:“先天”、“顶层设计”,等等。

实例(Instances)

“实例”是实际事物的具体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听到的、看到的、感知到的都是“实例”。任何实例都有三个主要特点:主客相杂、千人千面、动态变化、受限时空。

1. 主客相杂

我们通过感知所认识到的事物,都是绝对客观的吗?显然不是。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这是因为观察者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避免不了会掺杂自己的感情因素或成见。我们在观察风景的同时,自身也成了风景的一部分。所以,王阳明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归纳一句话就是: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2. 千人千面

正因为日常生活中的人们在待人接物时掺杂了主观因素,事物才变化纷繁复杂,变化多端。张三喜欢圆,李四喜欢的可能就是方的,方圆之中方见人生百态。生活中熙熙攘攘,人来人往,但人流中永远不可能找到一模一样的你和我。正因为这种多样性,人生才变得有趣,也为企业的创新和经营活动提供了各种可能。

3. 动态变化

实例的具体存在是动态变化的。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同样,今天的你我也不可能重复昨天的故事。正因为实例的动态变化,所以我们要用变化的眼光、发展的眼光去看身边的每一个事物。昔日的对手可以握手言和,往日的同志也可能分道扬镳,好的事情可能变坏,坏的事情也可能变好。

4. 受限时空

实例的具体存在是受制于时空的。孔子的“从心所欲不逾矩”,任正非讲的“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都是在承认并不违背规矩的前提下的有限自由,而这里的规矩很大部分是指当前时空下的限制。另一方面,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其实天时、地利比人和更难得,人和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去营造,而地利也要看当事人是否有的选,天时则只能等待。在中国人的口头禅中,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德五读书,越在前排的越重要;其实,命就是天时,运一半是天时一半是地利,风水肯定是地利,积德和读书就是人和。因此,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做成合适的事情,才是智者所为。

方法论(Methodology)

方法论是人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改造世界的方法。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来看,方法论由过程(Procedures)、人员和组织(Persons and Organization)、工具链(Tools)和信息(Information)等四个要素。

图2:方法论的四要素

1. 过程(Procedures)

过程描述了事物从酝酿、到触发、构建、形成,再到成熟(稳定)的演变历程。过程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按时间顺序和空间层次来开展(或演化)的阶段和作业活动。Procedure还有另外一个中文翻译——流程,不过笔者认为翻译成“过程”可能更贴切。任何事物,从无到有,都必须经历过程;而事物从有到优,则是在过程中不断进化的结果。企业经营就是为了实现某些特定目的的过程。

过程有有序和无序、优和劣等之分。CMMI,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能力成熟度集成模型,分别用初始级、可定义级、可重复级、量化级、优化级等五个等级,从无序到有序,从劣到优定义了过程的质量改进路径。

没有过程,就谈不上管理;没有过程,也就没有事物的优化和进化。只有达到了可重复级阶段,过程管理才能从“人治”变为“法治”;而到了优化级阶段,过程管理才可能从“人工干预”进化到自计划、自组织、自协调、自适应、自进化的智能阶段。

2. 人员和组织(Persons and Organization)

过程描述了做什么、什么时候做、在哪里做、怎么做等内容,人员和组织则定义了谁来做,什么样的人来做等问题。如果责任人空缺或做事情的能力不够,需要有相关组织来负责当事人的招募及其能力的培养、训练和资格认定;如果责任人做事情的意愿不强,甚至带有负面情绪,需要有相关部门通过检查、问责、激励等手段来确保当事人有足够的意愿把事情做好。只有当事人的能力和态度都没问题,过程中的每项任务才有可能按预定要求被完成。

3. 工具链(Tools)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既是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也是生产生活工具的创造史。在方法论中,工具的作用有二:一则提高当事人的工作效率,二则规避当事人的无纪律、随意性等人性弱点。

懒惰、无组织、无纪律、随意、讨厌复杂,等等,是一般人的天性,而管理某种程度就是与人的劣根性做斗争。通过将知识和经验予以工具化,既可以借助工具来确保知识和经验(最佳实践)的强制应用,也可以保证工作效率的提高,可以取到一举两得的效果。所以,我们常说,企业管理要规范化,规范管理要过程化,过程管理要工具化和透明化,才有可能在工具化和透明化的基础上做到量化和优化。

4. 信息(Information)

信息是过程、人员和组织、工具等三者的数据化定义和诠释。信息建立了这三者之间的连接和沟通的桥梁,并起到协调统一的作用。

在方法论中,信息是处于核心位置的。信息是方法论的点火器,启动方法论这个“工程机器”运行;信息是方法论的仪表盘,实时监测方法论的执行过程,必要时进行预警。如何信息不能得到有效的传递、分享和利用,方法论就不能得到有效的运行。

要想做好工作,做成事,我们要有正确的“干法”,而千千万万的“干法”无外乎包括“做什么(做正确的事情)”和“怎么做(正确地做事情)”等两部分。用哲学的观点看,做事的哲学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

世界观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所以我们要通过“样式(Style)”来解构和诠释形形色色事物背后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做到以简驭繁,这样在面对新事物、新问题时就不会束手无策。从“样式”的观点看事物,今天不过是昨天的重复或变种。

人生观则是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事物中如何选择和取舍,以趋利避害。如果我们能用“实例(Instances)”的观点去看待事物,就不会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并能求同存异,近而存同求异,在合理的个性化差异中与时俱进,长袖善舞。

连接“样式”和“实例”的桥梁是“过程(Procedures)”,先天的样式,通过过程的演变和进化,形成了后天的实例。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从企业经营的角度出发,如果我们希望“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还是要对从“样式”到“实例”的衍变过程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和管理,这就需要将过程升级到“方法论(Methodology)”,从过程、人员和组织、工具链、信息等四个维度系统性地进行迭代和进化。

易经有不易、简易、变易之学,“样式”为不易,“方法论”为简易,“实例”为变易。精不易之学为理论家,精简易之学为工程师,精变易之学为实用家,只有精三易之学方为实干家,才能做事、做成事,做成大事。有时候,笔者在想,世俗之学问无非持经达变而已;经者经典也,样式和方法论也;变者权变也,与时俱进,实例之学也。

企业数字化原论,以“做事的哲学”开篇,以“样式”、“方法论”、“实例”等三要素为之通论。

——第二章 企业的机理——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老子,《道德经·四十二章》

企业数字化,数字化是手段,企业发展是目的。要想探讨数字化如何为企业发展服务,首先必须要搞清楚企业运行的机理。本篇用三个视角、三个使命、三种能力、三种解构、一个保持,分别从企业环境、主要职责、核心能力、运行架构、管控焦点等角度对企业的运行机制进行多角度的诠释。

▌三个视角

三个视角指从宏观、中观、微观等三个角度去了解影响企业运行的内外部环境。为了确保上述分析具有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可以分别采用PEST模型、波特五力模型、VRIO模型。

图3:从三个视角看企业

1. 宏观视角

宏观视角是从社会层面去了解企业运行的外部环境。宏观环境的分析可以采用PEST模型来进行。PEST模型分别从政治(Politics)、经济(Economy)、社会(Society)和技术(Technology)等角度来展开。PEST的分析结果可以从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两个角度归纳宏观环境对企业的影响。

2. 中观视角

中观视角是从行业层面去了解企业运行的外部环境。中观环境的分析可以采用波特五力模型来进行。波特五力模型分别从既有竞争者、潜在进入者、替代品、供应商、客户等五个角度来展开。随着技术发展和经济形态的变化,应用波特五力模型时,有几个地方需要注意:

(1)单一的竞争关系转变为复杂的竞合关系

企业与既有竞争者、潜在竞争者等五种力量不再是单一的竞争关系,竞争中也包含了合作,具体是应该竞争多一点,还是应该合作多一点,要根据具体形势和企业当前的战略需要来定,但肯定不是单纯只有竞争,或者单纯只有合作。

(2)替代品对行业的颠覆性变革

随着技术等要素的发展,促进了各种形式的跨界,替代品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甚至可能带来颠覆性变革。从近几年的发展形式看,汽车制造销售企业的竞争压力可能更多来自于Uber、滴滴这样的共享出行企业,金融企业的竞争压力则可能更多来自于支付宝、腾讯之类的互联网企业。破坏式创新很可怕,很多行业或企业就是因为破坏式创新导致企业倒闭或整个行业消失,而破坏式创新往往是替代品带来的。

(3)五力模型构成的动态变化

技术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技术发展的速度加快了社会变革的速度和程度。所谓“城头变幻大王旗”,早上还是明显的竞争,晚上就可能是全方位合作,这要求企业对环境的细微变化要有灵敏的感知,并时时保持权变。

图4:五力模型中的最大变数——替代品

3. 微观视角

微观视角是从企业内部去了解企业的组织环境和快速调整能力。微观环境的分析可以采用VRIO模型来进行。VRIO模型分别从价值(Value)、稀缺性(Rarity)、难以模型性(Inimitability)和组织(Organization)等四个维度对企业的资源和能力进行分析,以了解企业应对环境变化和市场竞争的能力。

变革是无时不在的,企业的组织形态要能随着环境的变化随时进行调整。可惜的是,很多企业规模大了以后,组织惯性、惰性形成了对已有经验、已有资源的路径依赖,往往在变革中反应迟钝、步履蹒跚。

宏观、中观、微观三者之间是相互关联、动态影响的整体,其对企业的影响最终可以通过SWOT模型来进行呈现。

▌三个使命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打铁还需自身硬。企业的生存发展,最终还是决定于企业自身的努力。所谓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企业。企业要能立足并取得长足进步,还是要看企业是否能履行好她对客户、对市场、对社会的三个使命:创造、制造和营造。

1. 创造

创造指的是企业一定要为客户、为市场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产品和用户体验。管理大师德鲁克说企业的目的是创造顾客,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没有独一无二的产品和用户体验,企业必将陷入同质竞争和价格战。一个有创造力的企业可能因为经营水平低而面临经营困难,但至少还能活下去;没有创造力的企业则肯定会死亡,也应该尽早死亡。

创造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过程。道就是人性,是客户的显性或潜在痛点。一是解决痛点的产品或服务(或用户体验),二是产品或服务的载体、表现形式或交付过程,三是开发、构建和完成产品或服务的工艺方法、材料配方和组织形式。

2. 制造

制造指的是企业生产和交付产品或服务的过程。制造就是三生万物。企业的制造过程是资源转为产生或服务的过程。制造能力的高低,一则取决于获得低成本资源要素的能力,二则取决于资源转化为产品或服务的转化效率,后者尤其重要,尤其难得。智能制造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对资源的转化效率,转化效率高了就能实现产品或服务的低价高质;资源的转化效率低则肯定是产品或服务的高价低质。

制造过程必须是高质量、低消耗,并确保产品或服务与客户需求的一致。低质量、高消耗的制造过程,是对社会的犯罪,这样的企业应当让它尽早倒闭。

3. 营造

营造指的是企业应该营造一个健康的企业生态。企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企业自身受益,而是让包括股东、管理层、员工、合作伙伴、顾客、政府机构等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方都受益。任何一方的利益受损,企业生态都不可持续,企业的发展也不可持续。虽然说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是个伪命题,但动态调整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分配,以保证相对的平衡,还是必须的。在利益分配上,绝对的公平很难做到,但相对的公平还是应该的。

企业的三个使命,创造是前提,制造是承接,营造是维系。没有高质量的创造,就没有企业存在的必要;没有高质量的制造,企业就将入不敷出;没有高质量的营造,就没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种能力

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企业作为社会组织的一种形态,既有它的经济职能,也有它的社会职能。从经济职能来看,企业就是一个资源转化器。作为资源转化器的企业,必须具有三个核心能力:连接、整合、创新。

1. 连接能力

连接能力决定了企业能够掌握的资源数量和质量。连接能力越强,企业所能掌握的资源就越多,就可以在更多的资源选项中寻求优质资源。

连接能力决定了企业所能触达到的市场广度和深度。连接能力越强,企业就能为更多的客户提供更多样化的产品或服务,获得的市场机会就越多,占据的市场容量就越大。

类似于淘宝、京东这样的企业之所以称为平台企业,就是因为他们的连接能力强,从而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和触达更多的用户。传统企业的连接能力主要是通过买卖合同、雇佣合同等契约、以及分销渠道等来实现,连接的资源数量和质量有限,能够触达的顾客数量也有限。在数字化时代,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企业的连接能力可以实现指数级增强。

2. 整合能力

企业完成了对资源和顾客的连接以后,还要通过整合,让资源为产品或服务的创造、交付等过程所用,为满足顾客的各种需要所用。因为有整合能力的高低,所以有粗放式管理和精细化管理的分野。企业的整合能力强,就可以实现高质量、低消耗的资源转化和顾客触达,从而实现企业运营的高效益。有了高的转化效率,企业就可以实现产品和服务的高质低价。所谓的一分钱一分货,不是钱太多,而是脑力不够算。

3. 创新能力

整合能力最终还是要为产品或服务的创新服务。波特的三种竞争战略,其实本质上就是一种竞争战略:差异化竞争。只有为市场和客户提供独一无二的产品或用户体验,或者以独一无二的方式(包括更低的成本、不同的渠道等)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企业才有可能在市场立足。不管是新品装旧酒,还是挂羊头卖狗肉,抑或是羊毛出在猪身上狗来买单,都是为了求新创新。创新不仅仅是技术活,更是个艺术活。

▌三种解构

无论是三个使命,还是三种能力,最终都需要靠企业内部的组织形态来落实。另一方面,对于一个现成的企业,如何理解其运行机制,找到其中的问题,并不断予以优化,也需要对企业的组织形态进行解构,这就是常说的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借鉴中医理论,企业的组织形态可以有三种解构方式:价值链架构模型、物件架构模型、收入支出架构模型,分别从功能、构件、盈余等三种维度对企业进行解构,前者有点类似于系统论解构,后两者有点类似于还原论解构。

1. 价值链架构模型

如果把企业比喻成一个人,企业价值链架构模型就类似于人体的经络模型。企业价值链模型认为企业由两类“经络”组成:价值增值链和支持服务链。价值增值链将企业的研发、营销、采购、制造、服务等业务活动贯串起来。

图5:企业价值链模型

价值增值链主要由新产品创造流程(New Product Introduce Procedure,NPI)、订单交付流程(Order to deliver,OTD)和营销与服务流程(Marketing、Sales and Service,M.S.S.)等组成。

支持服务链主要指支持核心价值创造活动的支持性职能活动,包括人力资源的选、用、育、留、升、汰,财务系统的融资、投资、运营、核算,法务系统的合同管理与合规,IT系统的开发、交付与支持,行政后勤系统的办公、住宿,等等。

价值链架构模型以系统论,从整体去看一个企业,ERP等软件就是在这种指导下开发和运营的。价值链架构模型直接从线和面的角度切入,对人员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很多企业实施ERP之间要进行业务流程优化,但收效显著的企业比较少。

2. 物件架构模型

如果说价值链架构类似于企业“人”的“经络模型”,那么物件架构模型就是类似于企业“人”的“脏腑模型”。企业的运行要落实到一个个具体的存在,这些具体的存在,借用一个通俗的说法就是企业里的人、机、料、法、环,在物联网的语境中,这些具体存在都可以视为“物件”(Things)。这些“物件”既相对独立存在,又各自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有的“物件”负责设计活动,有的“物件”负责加工作业,有的“物件”负责运输作业,有的“物件”负责信息处理,有的“物件”负责信息的传递,……。每个“物件”都有各自运行的绩效指标,比如设备类“物件”可以用设备综合运营效率(OEE)来评价其效能,存储类“物件”可以用周转率来评价其效能。

数字孪生(Digital Twins)借用物联网等IT技术,将企业的物件架构模型进行数字化建模(逻辑模型),以逻辑模型映射物理模型,通过逻辑模型来监控、仿真,进而优化和控制物理模型的运行,是企业智能化的必经之路。

物件架构模型以还原论,从具体实体上去看一个企业,物联网和互联网等软件就是在这种指导下开发和运营的。物联网和互联网从某个点(“物件”)接入,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以面带体,数字化整个企业,入手简单、快捷,通过积小成为大成,在企业中推行,反而效果明显。

3. 收入支出架构模型

企业组织是社会的商业细胞,其主要功能是创造客户需求,进而创造价值和利润。收入支出架构模型又称为企业商业模式模型,是从资金流的角度去看企业的收入来自哪里,创造收入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支出以及支出的流向。只有收入大于支出,企业才有可能有盈余,也才可以持续发展。不能创造盈余的企业,要么是耍流氓,要么是伪商业模式。

图6:企业收入支出模型

除以上价值链架构模型、物件架构模型、收入支出架构模型等三种架构模型外,还有IBM业务领导力模型(BLM)、企业DNA模型、企业竞争力九力分析模型、德勤企业价值模型、集团企业管控模型等企业模型可供参考。

企业架构模型可以指导我们对企业的架构和运行机理有个框架性和系统理解。

▌一个保持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为天下正。企业就像一个交响乐队,里面有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打击乐组,等等;弦乐组又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等,木管组又包括短笛、长笛、双簧管、单簧管、英国管、大管等,…… 总之,企业是个多组织和专业工种、设备、环境等的集合体,这个集合体的全体成员必须目标一致、步调协同,才有可能演奏出一个完美的乐章,其中,最重要的要求就是保持一致性。

图7: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得一”

在企业中,一致性还有其他的同义词,比如协同、集成、同步工程,等等。这种一致性是全方位的,研发团队要面向市场和面向制造来设计和开发产品;质量和成本要从研发源头抓起;制造环节的人、机、料、法、环等要素要在时间和数量上高度协同,以实现“一个流”的生产;供应商的生产准备与物流配送应该与主机厂保持一致,这样就既不会有生产等待,也不会库存积压;……。敏捷企业、精益生产里的JIT/JIS,工业4.0中的三项集成,实际讲的都是协同和一致性。

保持协同和一致性是企业运行中全过程的要求。既要求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在时间顺序和空间层次上的一致;也要求企业内部,局部服从整体,个人服从团队的目标和执行的一致;也要求企业在设定经营目标时,要兼顾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当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违背时,短期目标要服从长期目标。

保持协同和一致性尤其要排除人为因素,与人的劣根性做斗争。企业是由人构成,人的自然本性是随意、散漫、懒惰、无组织、无纪律、短视、屁股决定脑袋,等等,这些负面因素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引导和控制,企业就将变成一盘散沙,就不可能有组织力和战斗力。

在组织学中,企业保持经营活动高度协同和一致的能力,又称为组织力。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能够以弱胜强,以少胜多,战胜国民党军队,根本原因是人民解放军的组织力更强。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因为幸福的家庭都基本遵循类似的原因和机理在生活。企业所处的行业、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企业的组织规模和形态,等等,可能有所差异,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企业现象或问题也可能是五花八门,但以上所述的企业运行规律和机理是相对不变的。只要我们弄清楚了这些规律和机理,在实际工作中就可以顺藤摸瓜,找到问题的本质所在,对症下药,并取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进而铸就一个个优秀的企业。

治大国如烹小鲜,治企则如同养生。企业的宏观、中观、微观环境每天都在变化,但只要企业在敏锐感知变化的同时,坚持立足于连接、整合、创新等核心能力的持续建设和升级,切实履行好创造、制造、营造的企业使命,在履行使命的全过程中时刻保持全局性、长期性的协同和一致,就能以不变应万变,就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而企业一切的经营和管理改善举措,一切的组织和业务变革、转型及升级都应该围绕三种核心能力、三个基本使命、一个长期保持来进行,企业数字化转型尤其如此。

——第三章 数字化范式——

技术是人类生活中一股活跃的力量,而它正在通过自己的“方式”重塑人类自己。

——凯文·凯利,《技术元素》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信息技术进步推动企业能力升级,能力升级重塑企业组织、运营或商业模式的变革。

▌信息技术进步

信息技术进步包括环境感知、数据采集、存储、运算、加工、处理等技术的进步。数字化三步曲,业务数字化,数字资产化,资产价值化,其中,业务数字化是基础。

1. 数据采集

在ERP和Web 1.0时代,IT系统能够处理的数据类型主要是数字和文本,而且这些数据的采集工作还主要通过人工录入来完成。Garbage in,garbage out。因为人工录入数据的随意性,数据在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安全性等方面的质量都较差,IT系统的运行和报表质量也备受诟病。另一方面,因为手段落后、人工工作量大、成本高等原因,人工采集数据所代表的事物,可能占物理世界的事物总量还不到1%,业务数字化率则更低。

最近几年,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采、语音识别、声纹识别、图像识别等技术日益成熟,几乎万物皆可为数据。数据采集技术的进步使得万物感知、万物互联成为可能。

2. 数据存储

在21世纪初,企业基础的数据存储能力按Gigabyte来算。随着存储技术的进步,现在的基础数据量发展到按TB来算,两者成本差不多,但存储量扩大了1000倍,甚至PB级的数据存储量也很常见。低成本的数据存储能力,推动了大数据的发展和广泛应用。

另外,区块链技术在数据存储和记录方面的创新,也将推动社会发展,尤其是在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变革,进而推动个人和企业金融、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创新和变革。随着类似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未来做坏事的成本一定会越来越高,做坏事者将无所遁形,从而大大降低社会生活中的交易成本,促进生产要素在全社会安全、快速地流动。

3. 数据运算

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运算等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是相互促进的。既是有很大的数据采集和存储量,但如果没有更高效的数据运算能力,长时间的计算等待也是难以接受的,更不要说进一步的商业化。其实,人工智能的原型在20世纪中后期就研发出来了,但并不广为人知;直至最近几年,Google翻译、阿尔法狗等人工智能机器之所以能够大放异彩,除了算法的迭代和进化,与数据运算能力的大幅提升是密不可分的。

在企业信息技术领域,包括内存计算技术、流式计算、云计算、边缘计算等运算技术的发展,不仅实质上推动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引用,并将进而促进无人驾驶、无人工厂的商业化。笔者乐观的估计,符合L5级的自动驾驶将会在2025年前后进入商业化阶段。

4. 数据处理

机器学些、深度学习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使得任何数据的识别和处理成为可能。在ERP和Web 1.0时代,计算机能够处理的数据主要是数字和文本;而在数字化时代,图像、声音等的识别和处理技术日益成熟。以人脸识别为例,腾讯优图实验室研发的人脸识别AI技术,应用于寻找失散儿童等公益项目,使得失散儿童的找回率大大提高。现在人脸识别、图像识别等技术已经在安全防护、环境监测、无人商店等领域正在得到广泛的应用。

因为AI技术的成熟应用,AI将很可能成为新一代人机界面,键盘和鼠标等计算机传统输入设备在不远的将来有可能消失。

▌企业能力升级

信息技术在数据采集、存储、处理等方面的进步,直接推动了企业能力的升级,具体就是企业的连接能力、整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图8:数字和数字化——使能器

在共享生活领域,因为智能手机和LBS(基于位置的服务)等的商业化,Uber、滴滴、Airbnb等公司将并不属于自己的车辆、房屋连接起来,提供给消费者使用,大大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使用,缔造了新型的共享生活模式。这是IT技术推动企业的连接能力升级,进而演化出一种新型的运营和商业模式。

在产品研发和制造领域,因为物联网、VR/AR技术的成熟应用,促进了数字孪生产品和数字孪生工厂的普及。企业应用数字孪生产品进行产品设计和虚拟验证,大大缩短了新产品开发和上市周期并大幅减少研发成本。进而,企业应用数字孪生工厂,对工厂的设计、构建、运营进行仿真和监控,并提供预警、预测和预防机制,使得无忧工厂或少人化工厂成为可能,将人们从体力或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这是IT技术推动企业的连接能力和整合能力升级,进而优化出新型的企业运营模式。

在消费金融领域,因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应用,人们不再需要去银行柜台,就可以完成开户、转账、货币兑换等多种服务。阿里旗下的蚂蚁金服借助支付宝沉淀下来的大数据,开发出新型的金融产品——借呗和花呗,取代传统的银行借记卡和信用卡,实现了生活场景全覆盖的无卡消费。这是IT技术推动企业整合和创新能力升级,进而演化出一种新型的企业和个人服务生态。

在交通出行领域,因为物联网、传感器、云计算、边缘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日益成熟,智慧城市在中国的很多成熟进行商业化试运行,在治理交通拥挤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符合L4级别的智能驾驶汽车已经在很多地区的路面进行商业化测试,无人驾驶离普罗大众的距离越来越近。这是IT技术推动企业研发和创新能力,进而演化出新型的社会和生活形态。

类似的例子还可以列举很多,但本质上都是信息技术在数据采集、存储、记录、运算和加工方面的进步,推动了企业连接、整合和创新等核心能力的升级,使得过去的不可能变成现在的可能,信息技术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使能器”角色。

组织和模式变革

信息技术进步推动企业能力升级,能力升级促进企业组织、运营和商业模式的变革,涉及的范围包括产品和服务、运营模式、公司管理和治理、组织形态、商业模式,等等。

图9: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内容

1. 产品和服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意味着人民占主导的需求已经从满足物质生活需求为主,向主要满足精神需求为主转型。

在面向终端消费市场(To C),消费者从以往更多地关注商品的功能和价格,转变到品牌调性、族群认同、情感寄托、社交等精神性需求,决定商品竞争力的不再产品的性价比,而是商品所传递的用户体验和情感诉求。

在面向企业服务市场(To B),客户关注的是标的物所带来的价值,而不是所有权归属,以租代买已经成为企业获得所需生产工具的主要手段。作为提供者企业,商品出售不再是其价值链的最后一个环节,而是要为购买者提供后续的资产运营、保养和维护、效能提升等全方位的增值服务,产品即服务成为商品交付的主要形式,即所谓的服务型制造。

为了应对上述需求的变化,智能产品和智能服务孕育而生。

以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智能手环、智能汽车为代表的智能产品,借助信息技术赋予产品更多的软件属性,让产品成为具有感知、连接、交流功能的“连接器”,建立起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沟通与协作的桥梁。消费者可以参与产品的定义和设计,也可以建立自己的社交族群和“自媒体”,发表自己对某件事情的看法和主张。

通过大数据对消费者进行精准画像,并整合周边生态的状态数据,针对消费者的个性和特点,结合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定制化服务,真正做到“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在生产型服务领域,客户关注的不再是产品功能而是其“最后一公里”需求的实现。基于效能提升、交易便捷化、整合性服务等增值服务成为产品及服务提供企业的竞争优势。生产者通过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对其产品运行进行远程实时监控,根据监控的性能表现进行优化并对产品进行远程控制,以保证产品效能的最大化。产品即服务、以租代售在印刷、工程机械、高科技、交通等领域成为趋势,比如,丰田将自身调整定位为出行服务提供商,而不是汽车制造商,就是产品即服务这一变化趋势的典型例子。任正非告诫华为员工,将简单留给客户,将复杂留给自己,其实是产品即服务实现策略的一种诠释。

智能产品和智能服务,目的是更好的用户体验,载体是信息技术和软件,交付特点是低成本、高质量的快速迭代和优化。

2. 运营模式

随着连接和整合能力的升级,企业研发、营销、制造、供应链等运营模式的数字化变革是全方位的,典型代表有精准营销、数字孪生产品和智能制造,等等。

图10:企业运营模式的数字化转型

(1)精准营销

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支持下,借助数字渠道(数字展厅、官网、消费者App、微信公众号,等等)的流量分析,企业可以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进行细致的洞察,对消费者的需求偏好进行精准画像,对消费者下一步的消费行为进行预测,为后续的产品研发和营销活动做指导,将自身产品和服务与消费者需求进行精准匹配。

图11:某车企数字渠道和消费者行为分析框架

通过对渠道的流量进行监控,一则可以对数字渠道的活跃度和留存率进行分析,用于指导数字渠道的优化和后续市场活动的投放;二则可以分析消费者的行为偏好,预测其未来的消费行为,对于提高销售线索转化率具有非常强的指导作用。

(2)数字研发

数字孪生是在物联网、VR/AR、仿真等技术支持对物理世界的数字化全息模型。数字孪生不仅可以表征物理世界,而且可以通过数字孪生来控制和优化物理世界。

在以往,通过物理样机来进行产品设计、工艺设计、产品验证等工作,耗时长,成本高。通过产品和工厂的数字孪生,对产品或工厂可能的实际表现进行模拟和仿真,帮助企业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可以取到与物理样机或试制工厂几乎等同的效果,从而可以大大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大幅降低产品研发和工艺开发成本。

图12:数字孪生在产品开发领域的应用

在互联网时代,不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谁快,就意味谁就能抢占更多的机会;而且,在一个“看脸”的时代,产品颜值的“保鲜期”越来越短。“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借助数字孪生,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无疑将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

(3)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的主要内容是产品制造和工厂运营的柔性、敏捷和无忧。

1)柔性制造

随着消费品市场走向供应过度,以及土地等资源的供应紧缺,未来的商品应该主要分两类,一者是聚焦商品的基本功能,一者是包含了更多消费者情感和个性化需求的娱乐性玩具。

以汽车行业为例,聚焦于出行等基本功能属性的汽车商品将会演变为出行服务,并由出行服务企业提供,而大多数有出行需求的消费者会选择出行服务企业提供的出行服务,而不是通过自己去购买和驾驶汽车来实现。少部分有汽车情节的发烧友则会选择个性化定制自己想要的汽车,这时候汽车商品更多的是成年人玩具中的一种。

我们将前者定义为出行服务,后者定义为玩具汽车。在无人驾驶等技术的支撑下,汽车的使用效率会大大提高(至少在当前的基础上提升3倍以上),作为出行服务载体的汽车商品需求在总量上不会很多。相反,未来的汽车增量市场需求将主要来自于个性化定制的汽车玩具,这就要汽车生产企业的生产设施具有高度的柔性化。

柔性化需要企业对现有的生产系统进行重新设计,并将大量采用计算机控制通用设备和U型作业单元。理论上讲,通用设备可以完成各种形式的加工作业,具体的作业要求则需要上一级的控制系统下发。考虑到每个产品的作业要求都不一样,由作业工人来判断和选择作业要求已不可能,作业要求的分解、选择、下发、执行和反馈等工作必须由IT系统来完成。

柔性制造需要企业在BOM系统、订单系统、计划系统、执行和控制系统等IT系统结合通用制造能力的实现来进行系统化设计。

2)敏捷制造

敏捷制造的核心是准、好、快、省、优。在精准实现客户订单需求的前提下,质量好,交付速度快,制造成本最低,从而实现高质量、高效率、低消耗、低成本下的企业高效益,这要求企业不断改进其生产方式,优化其生产关系,通过基于数据和流程的业务高度集成来实现。

图13:基于数据和流程的制造集成

在工业4.0的理论框架中,基于数据和流程的制造集成,其主要内容是三项集成:从市场à研发à采购à生产à运输à服务的端到端集成、从计划à执行à控制的纵向集成和从企业内部和上、下游供应链的横向集成,从而确保前文提起的、制造过程中的“得一”。

图14:工业4.0的三项集成

3)无忧制造

在智能制造领域,信息技术发展的目的,一则是提高生产力,二则是解放生产力。解放生产力的主要内容是实现无人值守的无忧工厂,将人从体力型、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

无人值守的无忧工厂,要求工厂运行的自动化、流程化和透明化,进而实现异常预警、预测和预防,再进一步实现工厂运营的自学习、自计划、自组织、自适应的四自工厂。

无人值守的无忧工厂,其信息技术支撑是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的工厂数字孪生。通过工厂数字孪生,前期可以先实现工厂运行的透明化和实时监控,在监控基础上再实现异常预警和预测,再寻求作业优化以实现异常预防,进而实现四自运营。

笔者相信,当无忧值守的无忧工厂成为普遍性现象,制造业所能提供就业岗位将急剧减少,工厂所需要的可能主要是机器人保姆,社会的绝大部分就业岗位将转向娱乐、健康、文化、旅游、教育等服务业,我们每一个从事制造业有关工作的人都需要为此提前做好准备。

3. 组织形态和领导力

未来的企业将会面临到供需两端的组织形态变革,即需求端需求个性化和碎片化的消费者,以及供应端的精英化员工(因为事务性工作大都由计算机程序和自动化设备来完成)。

我们以往的组织形态是基于组织和流程管控的中心化,以寻求企业经营规模化效应,要求员工抛弃个性,奔向共性,是一种以管为主的“收”式组织形态。企业通过中心化的“收”获得了经营的规模化,但同时牺牲了部分创新力。

个性化、碎片化的消费者需求不可能通过中心化组织来满足,精英化员工也不接受太多的管控和约束。与个性化、碎片化相对应的正是创新性,包括创新性解决方案、创新性客户沟通、创新性人本关怀,这需要充分激发员工的创造力,进而要求组织采取一种去中心化、“放”式的组织形态,“放风筝”的“放”。

图15:数字化企业的组织形态转型

海尔集团提出的“人单合一,打造创客平台”,就是数字化企业组织形态和领导力转型的具体体现。在海尔的“人单合一”模式中,将企业定位为“创客平台”,为员工或小微团队创造性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过程中提供资源支持,充分激发员工或小微团队的主动能动性和创造力。

数字化企业组织形态的另一个变化就是扁平化,完全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作为信息中介的中间层级将不再需要,那些只会上传下达、左传右递的管理岗位将消失。

4. 商业模式

在数字化时代,交易型企业将转变为关系型企业,大多数产品型公司向平台型公司转型,平台型公司向生态型公司转型。在企业生态内,产品和服务的形式多样化,提供方多样和和集群化。“羊毛出在猪身,狗来买单”描述的是企业生态中网络化、共荣共存、多赢、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成员关系。

企业生态的又一个重要特征是进化,进化的过程中将出现“新物种”。“新物种”是企业生态中资源要素、组织形式、产品和服务形态等的多维跨界、融合和创新,其创造力将具极大的破坏性(中性词),摧毁旧势力,孕育新势力,永无止境。

信息技术的进步不会停歇,只会加快;因技术进步赋能的企业连接、整合和赋新能力的升级也永无止境;而企业能力升级导致的商业和组织形态变革将是全方位、革命性的。企业要么主动引领这种变革,进而在变革大潮中占据制高点;要么被动响应这种变革,在变革中艰难调整,力争一席之地。一种普遍的情形是,很多传统企业形成了对原有经验和能力的路径依赖,再加上组织行为的惯性和惰性,在数字化转型变革过程中后知后觉、步履蹒跚,最终,在观望和犹豫中被时代淘汰。正如大润发创始人所说的:“战胜了所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

周易“革卦”卦辞讲小人(普通人)革面,脸变心不变,将数字化转型变革当成逢场作戏;真正的君子(有进取心的人)则豹变,至于大人(做大事情)更是虎变,脚踏实地、如履破冰、自内而外地进行转型和变革,才能够在时代大潮中勇立潮头(有孚改命)。

——第四章 数字化之道法术——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道德经·第八章》

从信息化到数字化,企业IT从业人员的使命和挑战日益多元化。数字化赋予了企业更多的可能,也赋予了企业IT从业人员更多的选择。在数字化征程中,从业人员将面临来自技术、业务、组织等各方面的挑战,也要不断地加强自我修养。我们要不断丰富和更新自己的指南针、定位仪和工具箱,笔者称之为数字化道法术。

“道”是终极目的或根本规律,“法”是达成目的的路径和策略,“术”是行进过程阶段性的手段和工具支撑。本章中,笔者将基于自身工作经验提炼出来的数字化道法术分享出来,供大家参考。

图16:数字化道法术

▌数字化之“道”

数字化之“道”,道即为DAO,Democratic,Autonomous,Organic。

1. 通俗化(Democratic)

通俗化就是IT界面应该极简,接地气,所见即所得,用户通过零学习就能掌握,以及数字化支撑下企业界面的极简。

人的自然本性是懒惰和厌恶复杂。复杂的界面是在违背人性的,沉浸在所谓专业技术中孤芳自赏的结果是无人问津,封闭,不被用户信任,最终导致自我的消亡,并必将被用户抛弃。作为IT从业人员,我们也要将简单留给用户,将复杂留给自己。

同样,如果一个企业的界面,包括消费者界面、合作伙伴界面、员工界面,等等,非常复杂,或不够“亲民”,消费者将离企业而去,合作伙伴将离企业而去,员工将离企业而去。

数字化服务的用户界面或企业界面不得不复杂是能力不够,故意装复杂则是有病。

有生命力的数字化服务和数字化企业,一定是by the users,for the users,最终才可算是of the users。

2. 自治化(Autonomous)

自治化指的是数字化服务的自我监控、自我管理、自我预防、自我纠错和自我优化,以及数字化支撑下企业运行的自治。

有些系统不能长期稳定运行,要么是日志已满,要么是内存溢出,要么是数据库锁表……,这些都是缺乏自我管理的系统和服务。相反,高明的程序员能够在软件设计时就避免这些低级错误。下工治已病,上工治未病,可惜的是,很多IT从业人员还停留在“下工”阶段,在软件开发时给自己挖坑,然后在软件运行时再“填坑”,而且大都还填得不彻底。

数字化支撑下的企业运行也是同样道理。企业应该要有自己的“垃圾清理”和“瘦身”机制,也要有自己的“感知”和“免疫”系统。最理想的企业管理是“无为而治”,不是不作为,而是因势利导,随曲就伸,道法自然。

3. 有机化(Organic)

有机化指的是数字化服务和企业运行必须具备类似生物一样的进化能力,通过基于过程的持续迭代和优化,确保自身的更敏捷、更精益、更高效。

人工造作的物件基本是耗散系统,随着能量的消亡,如果没有外在能量的输入,耗散系统将逐渐沉寂,并最终消亡。人作为万物之灵,具有很强的自我进化能力。在人的一生中,不仅可以通过繁衍生息将生命延续下去,而且不时在与外界进行能力和信息交换,以尽可能地延续其生命,这种交换是生命体无意识的自主行为。

数字化服务和数字化企业是处于物件和生物之间的一种存在,应该具备优于物件,接近于生物的进化能力,从而保持尽可能长的生命力。

通俗化、自治化、有机化是企业数字化的根本规律性要求,以指导数字化过程的始终。“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故称之为数字化之“道”。

▌数字化之“法”

数字化之“法”,法即为1024,熔合、精益无忧、设计思维和迭代、四化。1024是信息技术演变的基本范式,是数字化的基本“算法”。

1. 熔合(新物种)

企业数字化征程的阶段性成果是产生“新物种”,包括团队层面的“新物种”、产品和服务层面的“新物种”、运营模式层面的“新物种”,等等。

“新物种”的诞生过程包括团队学习、系统思考、挑战自我、愿景重塑、目标共创等环节。通过针对内外部环境的团队和系统思考,抛弃既有的路径依赖,将业务重新归零,重新定义团队的愿景和目标,并致力于取得阶段性的成果——诞生“新物种”。

团队层面的“新物种”指精通数字化技术、业务运营、商业模式以及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员工和微团队。

产品和服务、运营模式等领域的“新物种”指企业借助数字化技术进行连接、整合、赋新能力的升级,进而跨界创新,重构出新型的用户体验和交付方式。

2. 精益无忧

精益无忧指的是数字化服务过程及企业运营的零缺陷、零浪费和零干预。数字化的本质目的是促进生产力和解放生产力,其着力点是零缺陷、零浪费和零干预。

(1)零缺陷

企业运营质量的核心指标之一就是零缺陷。缺陷就像一锅粥里面的老鼠屎,看着吃着让人恶心。数字化要像是企业的“显微镜”和“滤清器”,让缺陷无所遁形。

缺陷预防要从源头着手,贯穿市场、研发、采购、制造、交付和服务的全价值链,数字化通过“感知”、“显微”和“阀门”,将缺陷扼杀在萌芽状态。

(2)零浪费

企业能否在市场中立足取决于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性,而能否活得好则取决于内部的成本控制。浪费就像人体的肥肉,不仅导致行动迟缓,而且还要不断消耗人体内难能可贵的能量。数字化要像是企业的“健身仪”和“连机器”,及时发现企业内的“赘肉”,予以定时清除,进而将企业各环节连接(集成)起来,确保大家步调一致。

(3)零干预

零缺陷和零浪费的高级阶段就是零干预。干预的目的是确保企业运营的有序、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即所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零干预的目的是实现企业运营的少人化和无忧运营。要实现零干预,从企业运营倒推企业设计,从实现运营的实时监控,倒推实现异常预警,倒推实现失效预测,再倒推实现隐患预防,最终在企业设计和构建之初就考虑了隐患防错机制,就可以将隐患消除于无形,从而实现企业运营的无忧。

有时候,我们有的IT团队开发很多业务报表(所谓的“业务智能”或“数据大屏”),而企业管理层并不喜欢用,本质是这些报表的作用不大。其实,如果我们的数据展现能够从业务的实时监控 à 异常预警 à 失效预测 à 隐患预防 à 业务改进,逐渐的下钻和深入,引导管理层更好地去运营企业,其使用效果会有全新的改观。

3. 用户体验和迭代交付

从客户的角度看,功能是及格线,用户体验才是可以出彩的地方。用户体验设计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数字化体现。用户体验始于用户旅程地图设计,终于用户活跃度、留存率和行为分析。

好的产品和服务不仅仅商品,更是艺术品。企业带给客户的不仅仅是具体的功能,更多的应该是感官上的愉悦和认同。匠工需打磨,景物自天成。巧夺天工只能出自上帝之手,落入到凡间的器物还需不断的打磨。数字化的迭代交付就是通过MVP(最小可行版本)来实现持续交付和持续迭代,通过A/B测试,打造艺术化的用户体验。

4. 四步曲

企业数字化的目的是获得赢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和提高运营效率,其四步曲是:业务流程化,流程数据化,数据资产化,资产价值化。

图17:企业数字化的价值

相比较信息化时代,数字化的显著特征是一切皆可数字化。在信息化时代,数据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数字和文本,来源主要是人工输入;在数字化时代,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持下,数据采集的广度和细度都大大加强。

在信息化时代,数据被企业当成一种运营成本。为了存储大量的历史交易数据,企业需要花大量的资金来购置备份和存储设备,目的仅仅是用于存档及偶然性的查阅。在数字化时代,历史交易不再是负担,而成为了企业的战略性资产。阿里通过对淘宝上的交易数据进行资产化处理,开发出了“芝麻信用”等序列数字产品。

数字资产化后还需要再回到业务场景中去,结合业务场景的需要进行变现。比如说,利用官网或微信公众号的流量数据进行消费者画像和消费者行为分析,进而用于提高客服处理效率和销售线索转化率,进而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和营业收入。

业务流程化,流程数字化,数字资产化,资产价值化,不仅仅是商业意识的觉醒,而更应该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本战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经营活动,从而将企业转型为数字化原生企业(Digital Native Enterprise,DNE)。

▌数字化之“术”

企业的数字化的本质是进化,进化在过程中酝酿、变革和诞生。基于过程是企业数字化工作开展的基本策略(术)。

图18:企业的变革历程

企业的数字化变革历程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的,中间会有很多反复。期间,要主动抛弃路径依赖,敢于向组织惯性和大企业病革自己的命。企业数字化转型要成功,必须在过程中积小胜为大胜,从小成走向大成,进而化蛹为蝶式。为了支撑企业变革循序渐进的过程,企业数字化工作开展必须要有清晰的过程,包括数字化的战略与规划、开发与构建、交付与部署、运行与支持、分析与改进等五个子过程。

图19:数字化过程与改进

数字化的五个子过程构成了企业数字化方法论(Methodology),可以从子过程、人员与组织、工具链、信息等维度进行分解,但上述过程更趋于紧密的集成化,比如将开发与构建、交付与部署、运行与支持等三个过程集成为一体的DevOps体系。

基于过程的观点,要求我们将每个工作过程化,从过程的细节中发现“魔鬼”和“天使”,进而通过持续开发、持续集成、持续交付、持续部署、持续优化的方法论,以信息技术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早日完成。

——第五章 小结——

这样,在我们这一行有两个流派——体验艺术和表演艺术。好的和坏的舞台匠艺成为了它们闪烁着光芒的共同背景。还应当指出,在内部情绪高昂时,真正创作的火花可以穿过令人生厌的刻板模式和做作的表演而闪耀。

——《演员的自我修养》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变革的“大戏”,“大戏”中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有些有剧本,有些则需要“即兴表演”。这出“大戏”能否成功的主要决定因素还是是人,企业IT从业人员应该力争成为这个剧本的主角,而IT人要想争到这个角色并把这个角色演好,要具备政治家、哲学家、工程师、艺术家和企业家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图20:企业IT人的五项修炼

▌向企业家学习如何“上位”

政治无关道德,也不要用卫道士的眼光去看政治。政治的目的是有序与和谐,但前提是要“上位”,所谓在其位才能谋其政。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大戏”中,IT人首先要争取成为主角,就首先得向政治家学习如何“上位”,让公司的老板相信只有你才能干。经营大会表决心,电梯、餐桌等场合的三分钟“政见发表”,江湖中同事或同行间“相互欣赏”,业务局部夸大化的“警世危言”,老板面前刷存在感,组织百人级誓师大会,等等,都可以借鉴使用,只要时机和场合把握得好,应该可以取到“上位”的促进作用。所谓时势造英雄,其实英雄也要善于造时势,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中,IT人要成为时代的“弄潮儿”,还要会谋势、迎势、造势。

对于如何“上位”的技巧,有心人可以从罗伯特·B·西奥迪尼的《影响力》或者我国众多宫廷剧的细节中揣摩。

▌向哲学家学习如何“简单”

“上位”以后,如何明确方向感和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就至关重要了。哲学家的使命是寻求宇宙的实相,基本技能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表面现象本源化,具体点就是解构和建构的能力。本书第一章:做事的哲学、第二章:企业的机理、第三章:数字化范式等中有很大篇幅在试图诠释企业数字化的规律,读者可以借鉴。

笔者认为,在未来10年,中国也许不可能诞生,至少不可能批量诞生像SAP、西门子、微软、IBM、PTC这样伟大的软件公司,根本原因是中国软件产业中缺乏大量优秀的软件架构师,而软件架构师的基本素质是哲学方面的解构和架构能力,因为我们的通识教育中就没有真正的哲学训练。中国人自己写的书,古代的或现代的,称得上哲学书的无非《周易》、《道德经》、《黄帝内经》、等极少数著作,其他绝大部分是社会伦理、心灵鸡汤式成功学著作。

没有扎实的哲学素养,就不可能有优秀的软件架构师,而引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历程需要我们有将复杂变简单,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解构和建构能力。

▌向工程师学习如何“落地”

企业是讲实践的,企业管理就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上位”了,也找到方向感和问题切入点了,接下来就是将改进方案变成实践。前面两步可以来点需的,但企业实践来不得半点虚假,因此企业IT人还要向工程师学习严谨、认真、务实的作风,通过只争朝夕、精益求精、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步步推进、的一序列实干帮助企业将数字化转型设想变为现实。

图21:企业实践的学问

所谓工程,就是由需入实,将样式演化成实例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必须有科学的系统学做指导,有严谨的方法论来计划、组织和控制,并根据实际场景进行适应性取舍和调整,最终要有量化指标来进行结果评价和反馈,以便于后续改进。

▌向艺术家学习如何“审美”

世上有三样东西最珍贵,真、善、美。“真”是关于事物的实相。朝闻道,夕死可矣!“真”的东西让人心安。“善”就像冬日的暖阳,能够融化坚冰,鼓舞和激励千万人,让人见贤思齐。“美”是简单、有序、和谐、自然,“美”的东西让心陶醉,余音绕梁三日而不知肉味。

“美”的东西才能让客户爱不释手。企业数字化,不仅要有“美”的技术、“美”的软件、“美”的产品和服务,还要有“美”的企业。

▌向企业家学习如何“经营”

企业数字化始于企业发展,终于企业发展。企业发展要有客户,有客户口碑。客户口碑来源的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型体验,这来源于企业的创新能力。

企业的发展要能自行“造血”,唯有“源头活水来”,企业的发展才可持续,这要求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要保持企业的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

企业的发展一直是“危”和“机”并存,“危”和“机”是商业的一体两面。准确把握“机会”,有效控制“风险”,企业就可以不断做强做大。

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IT人向企业家学习,学习“机”和“危”的把握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学习经营管理能力,用创新把握机会,用管理控制风险,用经营创造收入和利润。

IT人的五项修炼,企业家“经营”能力是核心,政治家“上位”能力是前提,哲学家“透视”能力是指引,工程师“实干”能力是保证,艺术家“审美”能力是升华。五项修炼完备,则IT人数字化引领角色能任,企业数字化转型事业可成。

——后记——

人类的辩证法到了释迦牟尼佛的时候才真正成熟。

——《资本论》

人类是一种充满欲望的存在。人的一生就是与欲望做斗争的历程,要么在从欲望中解脱,进而随心所欲;要么在欲望中挣扎,进而迷失自我。有的人,承认欲望的合理存在,并为满足欲望而不懈努力,因而有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伴随的负面影响是肆意掠夺、铺张浪费。有的人,将欲望视为洪水野兽,倡导存天理而灭人欲,因而有吾日三省吾身和如履破冰,伴随的负面影响是回归复古和封闭停滞,这两种极端做法都不能取。社会要可持续发展,应该不非今,不复古,不自限、不妄取,与时俱进。

以往,物理,生理,心理,仿佛三种互不干涉的存在。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量子力学等研究的推进,人们将会发现,物之性乃人之性,人之性乃天之性。性也者,此之为道。在天为天命,在人为人性,在物为物理。尽物之性,方能尽人之性;尽人之性,方能尽天之性;此之为法。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数据演而为信息,信息演而为知识,知识演而为智慧,人工智能者是也,此之为术。

曾经,看到欲望的肆意,笔者认为共产主义实现之不可能。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在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撑下,物质生产将由机器完成。如果人类的物质消耗能够有合理的节制,资源可以实现可持续的再生,物质生产的边际成本将趋于零。如果没有战争或巨大的自然灾害,在不远的将来,物质生活的共产主义可能成为现实。

未来的社会,将是人类精英与机器共治的社会。机器是没有价值观和道德感的存在,社会的演变方向将取决于人类精英们的道德追求。

树欲静而风不止,是风动,是幡动,抑或是心动?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一切都是人类社会的进化,而这种进化永远不会停止。

初见

人生若如初见,世界一切新鲜;

阳光播洒雨露,明月照亮清泉。

人生若如初见,天空难觅霾层;

呼吸无需刻意,霓裳直泄云间。

人生若如初见,杂草无以丛生;

烦恼即是菩提,行者轻装向前。

人生若如初见,情感不再羁绊;

匆匆擦肩而过,相忘于是坦坦。

人生若如初见,湖底清澈透现;

尘埃远离心镜,嬉戏即可翩翩。

人生若如初见,性情重返先天;

婴孩无记怨恨,发心本自天然。

如果你也是企业数字化探索者、观察者,对转型创新有独到的见解、夯实的案例,欢迎投稿!投稿请联系《首席数字官》编辑部:qinli@jnexpert.com


  • 观点
  • 汽车
  • CEO
  • CTO
  • CIO
  • 战略
  • 生产制造
  • 运营
  • 区块链
  • 云计算
  • 大数据

推荐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