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助力解决骨科医疗诸多痛点! 深圳骨科机器人亮相这场论坛
-
2024-03-20
来源:极客公园
骨科机器人手术时代已经来临。3 月 16 日, 在第十八届华西国际骨科论坛暨华西医院骨科学科联盟第五届学术交流大会上, 来自北京、上海、香港、德国、美国等国内外的专家汇聚一堂。在骨科精准手术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专题会场上专家认为, 骨科机器人能最大化提升关节置换术精准度, 通过 AI 赋能解决国内骨科手术医疗诸多痛点。

第十八届华西国际骨科论坛开幕式现场
骨科机器人手术时代已经来临
据了解, 在中国每年至少有上千万的晚期关节疾病患者需要等待关节置换手术, 人工置换关节手术作为关节疾病的终极治疗手段, 在治疗关节疾病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其手术量每年正在以 20%—25% 的增长率高速增长, 但因手术的复杂性、中国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基层医生手术能力薄弱等问题, 手术量远小于手术需求。
骨科机器人可以完美解决需求增长而医生紧缺的矛盾。骨科手术机器人是集医学、生物力学、机械及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于一体的医疗器械产品, 能够为骨科医生提供精细的术前规划、精准的术中操作, 从而使手术更安全、更微创, 可实现高精度手术。论坛专家认为, 随着机器人辅助置换手术的兴起, 临床上的数据比较来看机器人的精度远远高于传统手术, 术后的近期疗效也高于传统手术。不断成功手术案例显示, 骨科机器人手术时代已经来临。
第十八届华西国际骨科论坛主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主任兼关节外科主任周宗科认为,「机器人如此大范围的应用也推动了骨科学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其辅助手术, 我们能够更好地培养新一代的骨科医生, 缩短学习曲线, 提升他们的临床技能和手术操作水平。同时, 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科研平台, 有助于我们在骨科领域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推动智慧医疗的全面革新。以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医疗服务, 为人们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第十八届华西国际骨科论坛主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主任兼关节外科主任周宗科
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弯道超车
据介绍,「十四五」规划时期作为中国医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关口, 政府对新技术和高质量需求迫切的医疗领域给予充分支持。《中国制造 2025》《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 (2021-2025 年)》征求意见稿、《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重大部署纷纷将医疗机器人列为重点发展领域。在骨科手术机器人方面, 国产设备已经崭露头角, 关键技术已经实现突破。
此次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专题会场上记者了解到, 来自深圳的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 是首个国产髋膝一体骨科手术机器人, 一台设备就可辅助完成髋关节和膝关节两个适应症手术, 实现了技术上的弯道超车。
据介绍, 由元化智能科技旗下全资子公司骨圣元化机器人自主研发的手术机器人, 在关键技术上实现了「卡脖子」技术的重要突破。经历了几年的发展, 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已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了 2000 多例的临床手术, 特别是高原和不发达地区的手术, 突破了环境、术者、技术、方式等条件限制, 展现了其精准操作和微创手术的优势。
专家表示, 国产骨科机器人可以迅速提高医生的技术水平, 下沉到二级或者二级以下的基层医疗机构, 缓解医疗资源不均衡的压力。以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为例, 骨科医生只需经过培训就可以顺利使用开展手术。

如何提高关节置换术精准度? 专题讨论现场
据介绍, 机器人辅助手术的优势在于更加智能化、精准化和个性化。传统关节置换术比较依赖术中所见及手术医生的临床经验, 医生通常要在术中反复测量、对比, 从而匹配最合适的假体。由于患者个体差异大, 常会面临术中复杂情况需要临时处理。而手术机器人在手术之前快速建模, 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并且配备安全边界技术实时保驾护航, 确保术中安全。7 个自由度的机械臂更是精准灵活, 可以极大地提高手术的精准度。手术过程中不需要截骨板 (或类似工具) 辅助, 无需使用骨钉对病人腿部的手术部位进行固定, 机械臂以智能交互的方式全程辅助医生完成精准截骨操作。患者术后体验会更好, 恢复会更快, 实现快速康复的治疗理念。
骨科机器人更精准、更微创
此次论坛专家分享了国产骨科机器人手术案例, 指出其解决了国内医疗诸多痛点。
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的王添欣教授, 分享了香港中文大学在膝关节置换中采用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实践历程。他表示, 在机器人辅助下的关节置换手术确实体现出了更精准、更智能、更微创的治疗优势。他着重针对封闭平台机器人系统与开放平台机器人系统的进行了比较, 对比发现开放与封闭两种技术均可实现髋臼组件的精确定位。他认为, 随着 3D 打印技术的发展, 假体已经普及并且个性化定制, 开放的平台系统不仅仅是一下开放的平台, 更是完美的搭配。

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王添欣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关节外科作为国内最先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中心之一, 截至目前已成功实施了 100 多例国产机器人辅助下人工关节置换术。瑞金医院的何川教授坦言:国产手术机器人系统已发展到非常先进的程度, 已经可以协助医生更精准更轻松地完成手术并完美实现术前规划, 对于关节外科而言是一种变革性的技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何川教授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张瑗教授, 分享了在西藏日喀则使用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实施 29 例手术的体验, 他表示机器人手术具有临床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是一种更加前沿、科学、有望降低风险的医疗选择。他说:「高原环境特殊, 外科医生很可能缺氧, 但是机器人是不会缺氧的。在高原地区, 关节疾病更加复杂、病情更重, 机器人辅助手术可以更安全、更精准、更高效」。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瑗教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关节中心主任柴伟教授, 分享了机器人手术全新研究成果, 以及手术带来的全新标准和全新体验。通过「机器人+压力衬垫」的使用, 手术不仅精准度大为提升, 还让手术后的病患感受提升一个高度, 让人工关节置换变得「无感化」——「可让手术病人忘记了曾做过全膝关节置换术, 或跟没有做过手术一样, 没什么特殊感觉, 日常生活中不会特殊意识到是人工膝。」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关节中心主任柴伟教授
- 推荐
- 观点
- 制造
- IT/互联网
- CEO
- CTO
- CIO
- CDO
- 数字经济
- 工业互联网
- 智能制造
- 人工智能
- 战略
- 研发
- 生产制造
- IT
推荐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