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SU7正式亮相 智能化成关键“决胜点”

  • 2024-03-29

  • 来源: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从代步工具到移动智能空间,人们对汽车的想象与期待正随着技术进步变迁升级。不断提升核心科技能力的北京企业,也正奋力投身这场时代浪潮。在宣布投身造车3年后,小米汽车正式赴约。昨晚,小米汽车SU7亮相。

“小米要经过15年到20年的努力,成为全球前五的汽车厂商,为中国汽车产业全面崛起而奋斗。”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说。

图片

小米汽车工厂总装车间内,小米汽车正在进行下线前的检测

造车势力迎新“军”

“上市4分钟,‘大定’破万台。”举着同事递过来的后台数据,雷军在发布会后向记者展示道。半个小时前,他刚刚在舞台上交出了小米造车3年来的第一份成绩单。

大定,是指交5000元定金。吸引购车人的原因或许是因为雷军的描述——“这个时代的梦想之车必须要有最先进的智能科技和最出色的驾驶质感。我们希望造一台50万元以内最好看、最好开、最智能的轿车,造一台高品质的车。”

与一般的发布会不同,昨天晚上现场除了雷军,北汽集团董事长张建勇、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和理想汽车董事长李想等企业家齐聚发布会,中国汽车行业大咖云集。

“跟手跟脚、一踩就有”的操控感,全国都能开的高速领航、上车后无需进行任何操作就能自动完成“手(手机)车互联”的智能座舱、车身两侧只需要有5厘米空间就能完成的极窄代客泊车……“选智能电动车本质上就是选智能科技的实力,这是大家对小米、对新能源车真正的期待。”在雷军看来,“智驾+智舱+生态”将会成为小米汽车参与竞争的技术制高点,他也在现场展示了小米汽车的部分智能体验。

从手机行业“跨界”到汽车领域的雷军也分享了一路走来的艰辛。“造车3年来,我感觉造车真难。”他感慨道,如果没有北京市的支持,想要在3年内把环环相扣的造车工作完成是不可思议的。

聚焦智能化“决胜点”

当前的汽车行业,国际同行珠玉在前,国内同行英才济济,小米造车的关键优势在何处?

“智能是汽车的灵魂,智能化将成为这个时代的决胜点。”面对这个问题,雷军给出的答案是,新能源汽车的“上半场”已偃旗息鼓,开始进入智能化比拼的“下半场”,而这正是小米作为科技公司的优势,例如其在消费电子、操作系统、芯片、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研发能力大幅度领先于传统车厂。

除了智能科技“老本行”,小米也在材料、装备等制造行业“硬骨头”上下足了功夫。“一体化大压铸技术”是小米汽车的五大核心自研技术之一。它是通过巨型大吨位压铸机,将车身单独、分散的零部件“多合一”进行集成化生产的工艺。采用这种技术生产车身,生产效率高、零件坚固可靠,是目前汽车行业新技术应用中的“明珠”。而小米目前是全球唯二、国内唯一的同时拥有自研免热处理合金材料、自研大压铸岛集群的车企。

在智能科技领域投入多年的小米,也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了创新材料的研发中。据悉,材料研发团队通过人工智能仿真建模,在1016万种配方中多次筛选并经过上千次测试打样后,最终得到加入稀土、锆等微量元素的“泰坦合金”,实现了强度、韧性和稳定性兼具。

“一辆车的生命周期很长,只有下决心自研,才能真正做好迭代升级。”用真金白银的投入做好汽车,雷军现场展示了几个最新数据:小米在2023年研发投入191亿元,汽车等创新业务投入67亿元;2024年预计研发投入更是要达到240亿元。

20年“马拉松”力争全球前五

创业“老兵”雷军在科技圈早已是风云人物。但无论昔日有着怎样的光环,激烈的市场丛林竞争,是每个企业家、创业者再次上路时都需直面的考验。“小米要造车,肯定要和全球最好的车商比,如果连比都不敢比,那肯定做不好。”雷军说,他将小米SU7的目标初步定为“纯电豪华轿车的前三”。而放眼未来,他还有个更大的目标:用15到20年的时间,将小米打造成为全球前五的汽车厂商。“这是一场马拉松,比的是耐力、比的是后劲,我们更重视核心技术的积累。”雷军说。

对于雷军和小米的目标,多位业界资深从业者持乐观看好的态度。

“小米汽车最大的竞争力在于其庞大的现金流、强大的研发能力、互联网思维和品牌。”亚仕龙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刘小稚说。她同时提醒,制造汽车这种比手机复杂几百倍的工业产品对小米来说是不小的挑战,汽车供应链比手机、家电复杂得多,如何提高对关键零部件的掌控力,将是小米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梅松林认为,除了具备互联网新势力的天然优势外,小米既擅长软件也擅长硬件,更有其强大的生态优势。“依托不断壮大的生态系统,小米有可能建立起成本低、效率高、迭代快、用户体验好的垂直整合产业链。”

一线直击

小米汽车工厂探访:未来每76秒下线一台新车

海湾蓝、雅灰、橄榄绿、珍珠白、霞光紫……阳光下,一排排车尾左侧闪着银色“北京小米”标识的小米SU7整装待发。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小米汽车超级工厂近日投产,记者探访了这座占地面积71.8万平方米的智能工厂。未来,每一辆小米SU7汽车都将从这里驶出。

走进压铸车间,足足有两个篮球场大小、几人高的压铸岛伫立于眼前。这个“工业巨兽”除了块头大,本事也不一般。它能将72个零部件一次压铸成型,整个过程只需要100秒左右。

在100秒左右的生产节拍内,模具要经历一场“冰与火”的淬炼:先后经历700℃铝液的加热、7℃冷却水的降温。为了在这一剧烈温差过程中保持稳定性,技术团队自研了闭环温控设备集群,包含水温机、油温机、模冷站、热成像仪、模具内参数检测等设备,通过232个回路的精确控制和自动监测形成闭环控制,保障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抓取车门、送上铰链、车门安装……在车身车间的一处工位上,8台自动装配机器人正在有条不紊地协作。几秒钟后,左右两侧车门就在几台机器人的协作下完成了。据悉,机器人自动装配的精度能达到0.5毫米以内,这一数据甚至超越了三大豪华汽车品牌的极窄车身间隙精度水平。

边走边播放音乐、边在车间里如快递员一般不停奔忙的AMR自主移动机器人,让大块头零部件全部实现自动上线的自动视觉上件机器人,系统精度达到0.05毫米的自动检测机器人……在小米汽车超级工厂里,这样的机器人随处可见。“工厂的关键工艺100%自动化,引入超过700个机器人。”工厂相关负责人说。以车身车间为例,其综合自动化率高达91%,有400多台机器人,配合400多个高精度的摄像头,就可以实现黑灯生产。

电机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心脏”。当车速较高时,电机转子在高转速下会受到巨大的离心力,可能存在碎裂风险。为解决这一难题,小米与首钢共同建立了技术联合实验室,并在一年半的时间内进行108批次试验,共同解决了硅钢强度、磁性能和生产等多方面问题。“它的强度有多强呢?您可以理解为类似战斗机螺旋桨的强度。”在小米汽车工厂的展厅里,工作人员手持一片超强硅钢转子样品说道。

作为在北京成长起来的科技行业领军企业,小米造车无疑也将为北京的新能源及高端制造带来新动力。当前小米汽车70%的零部件来自京津冀产业链,将带动京津冀区域的智能制造能力与产业升级。在产能爬坡达到满产后,该工厂每小时可生产约40辆小米SU7,每76秒就将有一台新车下线。

  • 推荐
  • 新闻
  • 观点
  • 制造
  • IT/互联网
  • 科研/技术服务
  • 汽车
  • CEO
  • CTO
  • CIO
  • CDO
  • CFO
  • CMO
  • CHRO
  • CSO
  • 其他
  • 数字经济
  • 工业互联网
  • 智能制造
  • 人工智能

推荐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