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ik Walenza-Slabe:工业物联网重塑全球经济运行模式
-
首席数字官
-
2018-12-29
文丨Erik Walenza-Slabe 编辑丨李国欢
来源丨首席数字官
作为 IoT ONE的 CEO,我们做的事情是分析技术如何改变今天的环境,给企业、市场带来哪些挑战和影响;做为工业物联网联盟智慧工厂的项目主席,我们做的事情是去解决那些一个企业无法解决的问题。
——Erik Walenza-Slabe
在“2018中国数字化转型与创新案例大会”上,IoT ONE CEO、工业物联网联盟智慧工厂项目主席Erik Walenza-Slabe,分享了工业物联网重塑全球经济运行模式中的四个转型。以下是「首席数字官」根据CEO Erik 演讲中的内容整理而成,未经本人审核。
Erik Walenza-Slabe IoT ONE CEO,工业物联网联盟智慧工厂项目主席
图片来源:首席数字官
▌转型一:数据驱动的洞察力可实现远程操作管理
今天对于企业来讲,全球化运作趋势十分必要,但若要实现全球化运作管理其挑战性是十分巨大的,所以,今天的管理者可通过全球远程运营的方式来实现远程管理。
在这当中,技术的支持十分重要,包括低成本传感器、区块链技术、物联网应用开发平台等。
以日立为例,日立在同泰国的生产设备厂商进行合作时,因为供应商规模较小,想实现全球化十分困难,于是日立采用的方法是使用传感器将工厂数据从泰国输送到东京,日立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了解泰国的工厂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等。
再如今天的亚马逊集团,今天的亚马逊允许技术人员在家工作。从全球运营的宏观层面来看,今天的腾讯公司也是如此,腾讯通过采用数字技术进行实时数据沟通,员工可以在任何地方办公。
▌转型二:每个行业都面临被新竞争对手颠覆的风险
与几十年前相比,今天的IT和OT在逐渐合并,数据访问推动了企业的价值创造,如同几十年前的石油,而且公司业务开始向边缘外扩展。
有了这些技术支持,如:机器学习、AI聊天机器人、边缘计算等,任何一个不知名的小公司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竞争对手。
以腾讯为例,过去无法想象一家游公司可以拓展到医疗诊断,但今天的腾讯就通过技术不仅作了医疗诊断还开发了社交软件。今天的平安也一样,通过人脸识别技术,既可以判断客户的个人信用,也可以知道该客户是不是犯罪分子,甚至可以为社会服务。
▌转型三:低用工成本的优势正在减退及消失
80、90年代的低价劳动力红利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低成本的自动化,包括产品上市速度、用工成本都发生了变化,今天许多行业在本地化生产 。
在企业应用了协作式机器人、无人机、机器视觉等新技术后,过去低用工成本的优势已经在减退甚至消失。
以富士康为例,富士康在美国、德国均建有工厂,其中第一个德国工厂使用了三十年,现在,富士康用机器臂取代了6万员工,整合电子商务,进行产品定制化,实现本地生产,全球交付。
▌转型四:大规模定制将作为“质量保证”取代标准化
大规模订制作为质量保证取代标准化,已成为一个公司持续发展的主要的竞争优势。今天标准化问题已经解决并且普遍存在,而且消费者需要独特性,因此定制化将会成为下一个独特的销售主张。
在技术应用方面,如在线交互式产品配置器、动态可编程生产线、3D扫描和打印等,都将成为定制化生产的有力支持。
例如定制巧克力,在购买巧克力时将巧克力的样子做一个订制,通过3D扫描和打印就可以生产出来;大规模订制生产的竞争优势还包括如汽车订制,日常产品的差异化设计,包装设计等。
- 观点
- 制造
- CEO
- CTO
- CIO
- 生产制造
- IT
- 区块链
- 云计算
- 大数据
推荐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