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后是两个世界的对决

  • 锦囊专家

  • 2020-02-20

  • 来源:

 文 | 史凯  编辑 | 唐洪涛

来源 | 数字产业创新研究中心
1.png

昨天,微信上一个朋友忧心忡忡的问了我一个问题,“凯哥,这次疫情对传统企业影响巨大,好多企业迟迟不能复工,面临生死存亡的挑战。你觉得这对于我们这样的数字化转型服务的公司来说,会有什么影响呢?”

我的回答是,“数字化转型服务类企业的客户大部分都是传统企业,他们在这次疫情中短时间内受到了重创,投资缩减。所以,短期是有影响的,但是长期来讲,可能还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哦,这是为什么呢?”

“这次疫情对传统企业的冲击巨大,在某种程度上,帮助企业的领导层建立了对于数字化本质上的认知,这个效果是多少个咨询公司,做多少数字化转型咨询项目都不可能达到的。”

这句话说完,我意识到一个很重要的点:这次疫情,掀起的是两个世界对决的序幕。

本次疫情给传统产业的启示

十几年来的灵魂拷问:为什么要做数字化

过去近二十年,我一直在做的工作都是帮助企业做数字化,从最早的税务系统CS架构的征管软件到企业流程再造BPR,从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的建设到企业云架构迁移。

站在我的视角,软件吞噬世界,从业务流程驱动到数据驱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必然的选择,是世界进步趋势,是一个不需要被论证的公理。

但是,这么多年以来,我一直都会被很多人问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要做数字化?”

当然,这个问题在不同的阶段,会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出现。

2006年,我做ERP的时候,问题是“为什么要做信息化?ERP是提高效率还是降低效率?”
2008年,我做数据仓库的时候,问题是“数据仓库和BI不就是给领导的政绩工程么?它还有什么价值么?”
2010年,我做企业级PaaS的时候,问题是“PaaS就是技术人员的自嗨和玩具。”
2012年,我做企业云迁移的时候,问题是“把应用系统迁移到云上,那数据安全如何保障?”
2014年,我做企业级大数据咨询的时候,问题是“大数据就是个概念,真的有价值么?”
2016年,我在结合精益思想做企业级数字化转型规划咨询的时候,问题是“这就是新瓶装旧酒。”
2017年,我提出数字化转型从流程驱动到数据驱动的时候,问题是“这是不现实的,流程永远还是企业第一重要的推动力。”
2019年,在我推广数据中台的时候,问题是“这就是个概念炒作,很难落地。”
 
如马老师所言,世上的事情是因为相信而看见,如果企业管理层没有这个意识,没有建立起对数字化的认知和信念,即使你给他多少遍培训,做多少个变革类的咨询项目,都很难让他坚信数字化是大势所趋,他会眯着一只眼揣测着项目的走向和背后的故事,拿着算盘算着收益,做着比较。
 
但是,有些战略性的工作,不是用一时一地的得失可以计算的,如果只看短期收益产出比的话,这个世界上肯定没有阿里云这三个字。
 
所以,如何能够让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建立起数字化思维,让他们意识到数字化的趋势,建立起投资数字化的决心和耐心,是像我这样的数字化工作者们的迦南圣地,千方百计,使尽洪荒之力依然求而不得。
 
但是,这一次疫情可能帮助我们做到了。
2.png

数字化世界和物理世界的对决

很多媒体讲这次疫情,是对中国企业的一次测试,一次商业模式的测试,更是一次数字化转型的压力测试。在某种程度上,一下子把物理世界的业务关闭了。

这对企业商业模式和战略认知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商业的本质是连接和移动

我一直认为,商业的本质就是连接和移动,建立更多的连接,将信息、商品和价值移动到需求方。好的业务就是建立更广的连接,实现更快的移动。
3.png

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把物理世界的基础设施构建的极好,荣获了基建狂魔的称号。所以,我们的商业大部分都建立在这个四通八达,效率很高的基础设施上,能够让生产方和需求方快速的找到对方,然后移动产品,服务和价值。

中国的人力资源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供给充沛并且成本较低,所以从成本的角度来看,能够用人去连接和移动的工作,企业都会充分的将人力资源发挥到极致。也就是说,能够用人力去解决的问题,基本上很多企业都不会考虑上成本更高的应用和系统。这也是为什么产业数字化的最后一公里很难推进的重要原因。

是啊,既然人力这么充沛,为什么不用人去解决呢?

但是,这一次突发起来的“黑天鹅”疫情,打了所有的传统企业一个措手不及。

销售见不了客户,不能请客户吃饭,那么如何建立信任,如何能够给客户讲解方案?

工厂的工人回不来,生产线启动不了,生产如何继续?

管理者和团队不能面对面开会,原来传统的管理套路、思路,面对面的观察,同在一个物理空间的手段都施展不了,如何能够保证团队效率?

业务之间的讨论,面对面都谈的磕磕绊绊,各种鸡同鸭讲,这种情况下如何进行?
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交易、物流、运输和付款,现在怎么连接?
 
一切的一切,都让传统企业管理者面临一个问题,如果物理世界的连接和移动突然停止了,企业如何经营?
 
物理世界商业的局限

从这些现象中,我们深刻的意识到,受物理世界的本质的影响,在物理世界里经营的业务是有其局限性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4.png 

时空局限
物理世界有时间、空间的概念,这意味着,我们会严格的受到时空的限制。你不能瞬移,每一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

物质局限
物理世界有很多其他由于物质实体属性的局限,比如材料、空气动力、生态环境等,在物理世界里,加工生产都有很多物质层面不可逾越的局限,这不取决于企业的经营能力,而取决于人类认知世界的水平。

人类局限
人类自身就是一个对于商业的巨大局限,人类本身的个性、习惯、生老病死等都会对业务带来一些局限。在这次的疫情体现的尤为明显。
 
所以,物理世界的商业是有很多局限的。

数字世界商业的优势

在传统企业面临窘境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在这个疫情期间不一样的现象。

电商的再次爆发、直播的疯狂、在线教育和游戏业的井喷,所有不强依赖线下人工生产干预的行业,在这个特殊的阶段都展示了升维的竞争力。
 
而传统企业也在这一次疫情中,快速调整和建立自己的数字化业务。

物美和沃尔玛基本上全面实现了无人自助收银结账,连称重区都开始无人化。
 
物理世界的行业,在领域和业务间有着很深的鸿沟,这原本是对头部领先企业的护城河,同时也是企业跨领域发展的枷锁。
 
而在数字化世界,行业和领域的边界很小,一切围绕用户,企业外部行业的边界在消失,企业内部部门的边界在消失。
 
旅游行业全面转型电商卖货,业务没有边界,全员营销,岗位没有边界。
 
对比物理世界商业的局限,数字世界商业占据了明显的高维优势。

5.png

时空优势
在数字化世界里,以光的速度在连接和移动,你可以在一分钟内触达物理世界一辈子都不能接触的人。

在数字化世界里,没有空间的限制,南极和北极只是两个IP地址而已,你可以实现瞬间的移动。

不像在物理世界,空间和时间对于所有企业都是公平的,没有差异。而在数字化世界里,完全可以用技术的手段,把时间和空间变成差异化竞争力。

算力优势
物理世界,再聪明的人和一般人的聪慧程度,计算能力都是有限的,而在数字化世界里,你的算力可以指数级跨维度超越竞争对手,形成绝对不可超越的优势。

数据优势
物理世界存储文件和信息的方式是无法和数字化世界相比的,数字化的优势不仅是数据的存储,更是借助区块链、大数据的技术实现数据的溯源和分布式存储。凭借这一点,物理世界难以企及的信任体系,在数字化世界里则容易很多。
 
以前,一个企业或者商业的成功大部分决定于一个天才的领导者,他/她高瞻远瞩,能够超越很多局限,做出超越行业水平的产品和决策。
 
现在,随着信息化应用的发展,数字化世界的业务本身也在逐渐形成,信息的透明,天才的领导者与普通众人的差距在缩小。这种情况下,哪个企业能够更多的连接到数字化业务世界,将传统物理世界的业务数字化、数据化,就能实现智能化,从而规避物理世界业务的局限,让自己的业务建立升维的竞争力。
 
物理世界的基本逻辑是线性的,数字化世界的业务可以是非线性的。
 
对未来的脑洞

未来物理世界和数字化世界将不断融合,充分利用数字化世界的优势,补充物理世界的局限,毕竟在地球这个物理世界还是围绕人开展一切活动的。

人类的物理属性决定了我们还是要在物理世界里才能感受到更多的幸福和快乐。所以未来,我们的工厂可能都会迁移到太空的其他星球,那里有最小的阻力,有更好的技术处理环境污染,然后通过数字化网络远程控制机器人工厂,而地球就作为人类躯体享受的乐园。

在数字化世界里思考、设计,在物理世界里生产。

在数字化世界里连接,在物理世界里享受。
 
此次疫情,给传统企业领导者打开了一个不得不去面对的未来。

我坚信,这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来说,是一个痛定思痛的阶段,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本次疫情的背后,是物理世界思维和数字化世界思维的对决,而这个对决的结果是,传统产业数字化的大门从此大开无阻,高速前行。


对此,您有何看法?欢迎留言。对于发表精彩观点者,我们将赠送精美礼品。

关注「锦囊专家」,让数字化转型的新趋势、新技术、新案例变得触手可及!


微信图片_20200218172729.jpg
想加入小锦交流群吗?请添加“锦囊专家-小锦”微信好友
(请务必注明姓名、单位名称、职务、关注领域等实名信息)

  • 新闻
  • 观点
  • 农业
  • 采矿
  • 制造
  • 食品饮料
  • 烟草
  • 鞋服纺织
  • 家居家具
  • 化工
  • 钢铁
  • 机械装备
  • 汽车
  • 能源化工
  • 建筑
  • 批发零售
  • 交通物流
  • 住宿餐饮
  • IT/互联网
  • 通信

推荐

我要评论

锦囊专家

锦囊专家

自媒体

锦囊专家 自媒体

以智库为引擎的科技服务平台,始终致力于“通过构建全球智联网,为企业提供强大创新后盾“这一使命。平台现有全球高科技及行业专家2万名,为政府、各类型企业、投资机构提供专家咨询、研讨、调研、营销、培训等相关智库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