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集团副总经理廖振波:车企应加速推动系统性调整 打造行业转型先手播

  • 2021-10-12

  • 来源:

来源丨新浪财经

廖振波表示,无论世界汽车产业,还是中国汽车产业,都在进入一个转型调整的关键期。对“先手”环节的把握,无疑对于未来十年,乃至更长远将来的发展,都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对此,他谈了两个方面。一是,面对行业变革挑战,车企应加速推动系统性调整,打造行业转型先手。二是,面对碳中和要求,车企应加速推进碳足迹溯源,落子先手技术路线

以下是他的演讲实录。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来到第十三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盛会。感谢贾可博士的盛情邀请。受北汽集团姜董事长委托,今天由我和大家做一个简短的交流。

今天的会议主题叫做“先手”,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话题。当前全球汽车行业适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新技术快速渗透,汽车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加速落地,带动整个行业技术、模式、生产制造以及管理运营均在发生革命性变化。另一方面,降低碳排放全新共识,推动全球能源格局变革,新能源和汽车全产业链减碳,成为未来发展的最重要影响因素。尤其中国汽车,经过改革开放以来40余年发展,正在处于由大变强,由逆向模仿跟随,进入自主创新、构建自身全球性产业地位的关键节点。

国内电动化发展深入推进,智能网联技术与商业模式日新月异。碳达峰,碳中和(2030年/2060年)战略成为各个行业未来长期发展的关键约束。可以说,无论世界汽车产业,还是中国汽车产业,都在进入一个转型调整的关键期。对“先手”环节的把握,无疑对于未来十年,乃至更长远将来的发展,都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一是,面对行业变革挑战,车企应加速推动系统性调整,打造行业转型先手

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变革正由表及里改变汽车行业,挑战传统行业格局。在产品技术层面,动力系统与智能网联系统的变革,使新时代的汽车产品平台发生巨大变化,市场供需的新平衡正在重构。传统车企依据原有战略布局的大量整车产能和传统驱动系统的产能,对自身发展形成巨大掣肘。而新兴电驱动系统、智能网联软硬件技术的快速冲击,同样给行业带来极其明显的挑战。

在组织结构层面,受整车成本结构变革驱动,“软件定义汽车”时代下,智能网联相关人才的重要性极大提升。但主要传统企业在这一领域,人才明显不足,成为面向未来进一步调整的重要瓶颈。而技术与人才的共同变革,自然推动汽车企业的组织结构变革,更加扁平化、高度灵活性的创新型组织,严重挑战传统车企僵化的科层式组织结构。

在产业链层面,传统汽车从整车到零部件层次分明的Tier1、Tier2产业链划分,在新技术的催化下开始蔓生出大量交叉行业,汽车数据服务、产业解决方案协同、产业链间软硬件整合等Tier 0.5、Tier 1.5型产业逐步生发,对传统垂直型产业链管理带来显著挑战。

在研发流程方面,电动化和智能网联化推动研发周期缩短,关键零部件布局更深,强化研发对消费者的响应效率,OTA升级模式取代传统产品升级,催动传统车企自上而下的研发体系变革。

在经营模式方面,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格局推动汽车品牌差异化加深,围绕消费者的营销、渠道以及文化创新层出不穷,严重挑战传统汽车领域同质化博弈的运营思路。

行业变革的巨大挑战,推动全球汽车企业加入转型调整之路。无论欧美、日韩还是中国,无论产品,技术,还是生产制造、营销模式以及供应链管理,新兴领域的发展都在快速推进。可以说,在全新的转型之路上,尤其是在资源配置及组织形态架构上,谁先真正调整过来,谁就能发展的更好。我们清楚地看到,无论是老牌国际车企,还是中国企业都在为适应这一趋势而推动变革。

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重要参与者之一,北汽集团率先涉入纯电动汽车领域,并同步开启智能网联汽车的研究,在面对行业变革的调整中持续探索,抢抓先手。

在技术研发方面,自主与合作并举,逐步掌握新能源汽车核心电机、电控,以及电子电器架构技术。并通过开放合作,持续破局芯片等卡脖子技术。实现“软件定义汽车。”

在发展模式方面,我们积极构建差异化优势,与华为、麦格纳合作开发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ARCFOX,打造品牌差异化优势。未来五年,以ARCFOX形成的差异化品牌形象和积累的软、硬件技术能力为基础,我们逐步向大众化车型,和其他差异化场景渗透。

在组织管理层面,我们强化体系建设,落实以消费者为中心发展理念,推动组织扁平化,产融结合重构供应链管理体系,同时进一步加大数字化转型步伐,从营销到产品再到管理体系,全面推动数字化落地。以自身的探索,为中国汽车行业构建转型先手贡献力量。

二是,面对碳中和要求,车企应加速推进碳足迹溯源,落子先手技术路线

中国碳达峰,碳中和(2030年/2060年)战略部署,成为下一阶段我国各行各业发展的最核心约束。而与此同时,海外主要发达国家,同样在大力推动各种类型的减碳政策,并以全方位,出人意料的速度和方式对外推动。如欧洲开启碳边境调节机制,从2023年开始针对电力、水泥、钢铁、铝、玻璃等及其制品征收碳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同步推进自己的碳边境调节税。

世界范围的减碳政策,推动全球经济社会运作模式发生重大变化。面向未来,在消费层面,将产生个人碳信用资产。消费者碳信用的硬约束,将直接引导产品消费向低碳化转型。在产业链层面,终端产品的整体低碳不仅由产品本身决定,更是全产业链低碳的共同结果。降低碳排放的要求将沿着各行业产业链逐级上溯,最终在各个行业层面,形成最优碳排放路线图,并引领相应行业的技术路线。在产业竞争层面,碳边际调节税等不同国家低碳竞争策略的出现,将使低碳成为企业、产业乃至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一环。具有最优碳排放技术的国家和企业,将以碳排放标准为武器,形成新的竞争壁垒。

汽车行业产业链长,工艺精密度高,目前又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的推动下,逐步进化成具有战略意义的科技性行业,是未来产业竞争的重要领域之一。在全球碳排放政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这一关键行业的竞争形势正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变局。一方面,率先实现低碳的国家和企业,将以碳排放标准约束行业,打造汽车行业竞争的全新壁垒。高碳排放产品将难以参与竞争,从而失去市场。

另一方面,当前争论不休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问题,也将以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作为全新判断标准,重新构建最优技术路线。由此可见,谁能率先实现碳足迹溯源,摸清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线索,发掘最优化碳排放的技术路线,谁就能在未来技术路线选择上占有先手,并在未来全球低碳化产业竞争中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

从全球范围来看,车企对碳达峰、碳中和(2030年/2060年)战略的落实,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最近几年来,北汽集团也在这一领域开展了一些探索。在碳足迹溯源方面,目前我们已经开始梳理相关资料,启动相关的溯源工作。在具体实践上,我们率先在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领域,开展碱碳工作。在补电方面,北汽长期以来矢志不渝推广换电模式,不但缓解消费者里程焦虑,还能通过电池轻量化和专门维护,提升产品寿命并有效降低碳排放。去年以来,北汽还通过蓝谷智慧能源等下属企业,推动从可再生能源,到换电,再到电池回收利用的全生态,推动绿电落地,加大全生命周期循环利用率。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2030年/2060年)政策目标的同时,提升自身和行业低碳竞争力。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汽车行业正在发生极其深刻的巨大变革。中国车企有必要抓住行业转型调整和碳达峰、碳中和(2030年/2060年)战略的重大转折,积极主动,布局先手。尤其是在碳足迹溯源方面,应该尽早开启国家、协会以及企业共同参与的深度合作,以碳足迹溯源为抓手,梳理出汽车行业最优化碳排放技术路线。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形成国内汽车企业的发展先手,以及在新时代的竞争中,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汽车产业先手,推动中国汽车迈向更加高远的未来。谢谢大家!

  • 观点
  • 案例
  • 汽车
  • IT/互联网
  • CIO
  • IT
  • 制造

推荐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