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杯“数字牛奶”:战略引领数字化转型的伊利样本

  • 2022-03-23

  • 来源:正商参阅

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数字化转型发展的进程中,离不开行业龙头的“标杆效应”。领军企业发挥自身优势,打造“示范标杆”,并带动产业上下游的数字化转型,从而引领全链路创新变革。 图片

近日,产业链横跨一二三产业的乳业龙头伊利,其“数字化标杆效应”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3月11日,由清华大学学者撰写的《量变与质变:战略引领数字化的伊利样本》,在清华大学主办的中国高端管理杂志《清华管理评论》首发,这是中国乳业首个学术层面的数字化案例。案例认为,“作为一家拥有悠久历史的大型全产业链企业,伊利在战略目标引领下的数字化转型具有典型意义”。通过此案例我们可以清晰看到“标杆效应”引领行业变革的强大力量。

 

作为行业领军企业,伊利在数字化浪潮中也成为了引领者。伊利是工信部颁布的首批“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企业”、第一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第一批两化融合贯标企业。2019年成立了独立的数字化转型部门——数字化中心,以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数字牛奶”为目标,以推动组织转型为面向未来的“数字化原生组织”为抓手,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率先构建全产业链数字化新生态。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深度剖析,伊利是如何借由数字化的力量,从量变走向质变的?伊利究竟打造了怎样的数字化标杆?

 

数字化新农业:让每一头奶牛都健康

“这头牛状态还不错” “这头牛吃得有点少,一会儿要检查一下”……在伊利合作牧场,工作人员凭借一部手机,就能精确全面地掌握每一头牛的健康状态。

 

牧场是乳品生产的“第一车间”。为了确保奶源水平,伊利通过积极打造“绿色智能、生态智慧牧场”,为奶源品质保驾护航。在伊利合作牧场,每一头奶牛都有相当于“身份证”的耳标,能够及时记录奶牛的健康、成长、运动、产奶、产犊等情况,对奶牛进行全程追踪和信息集成,为每一头奶牛建立专属化的电子健康档案。这样一来,牧场的管理人员只需要使用手机APP就能实时掌握每一头奶牛的动态,随时随地管理牧场和奶牛,过去几十个人也分身乏术的管理问题,现在只需十几个人就能高效解决了。

图片

伊利智慧牧场的奶牛

 

依靠专属化的奶牛电子档案,就可以对奶牛进行精细化、个性化的管控。借助大数据技术,精准地识别出每头牛的类型和状态,一旦出现反常,就可以及时预警。挤完牛奶后,奶牛们都要回到牛舍休息,补充食物,而奶牛生活的牛舍更是福利多多。如自动温感风扇、自动感应喷淋、自动恒温饮水槽和自动清粪装置等智能化设备,通过牛舍环境监测系统进行控制,为奶牛提供一个冬暖夏凉、舒适整洁的环境,既保障了奶牛的健康,也提高了奶牛产奶量。比如系统如果发现哪头牛某天的产奶量出现异常波动,那么就会提示饲养人员为其体检。此外,精准的大数据还能为每头牛设计差异化的“成长方案”,比如为每头牛提供不同营养成分、粗精配比的饲料套餐,确保奶牛饲料营养均衡、健康成长。

 

好牛产好奶。在伊利数字化的高效赋能下,实现了每一头牛的精细化养殖,最优化其生长生产路径,既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牛奶打好源头基础,也极大推动了奶业上游产业链的变革,以数字化手段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粗放落后、产出效益低下的问题,推动其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彰显了伊利“标杆企业”推动“全链路变革”的龙头本色。

 

数字化新制造:让每一滴奶都安心

自动化生产线上,智能化装箱机器人、码垛机器人、缠绕机器人分工有序、无缝配合,完成生产、抽检、灌装、装箱、码垛,将好喝又营养的牛奶运输到消费者手中......这样的画面不是电影场景,而是一杯伊利牛奶的真实诞生记。

图片

伊利智能工厂

 

“智能制造”是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关键抓手。援引国际权威领域对“智能工厂”的深刻解读:生产程序不需人工管理,零件和机器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这可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减少错误率。零件会“告诉”设备以下信息:何时造出来的,被送到哪里去,哪种参数来处理。机器将按需自动调整,加工零件.......这些靠人工费时费力也不一定能保证效果的工作,如今可由机器高效完成。

 

在伊利,这样的愿景已经成为现实。

 

“自从应用了MES系统之后,对我们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极大程度地提升了我们的安全稳定生产水平。”伊利工厂的工作人员表示。

 

一直以来,伊利积极利用数字化新技术,实现线上与线下、实体与虚拟、自动化与智能化交互的无缝融合,改变企业与外部客户接触的方式,以及企业内部运营管理方式,MES系统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通过智能化的新型“生产力”保障以高品质为导向的“产品力”,伊利智能化工厂仿佛成为了一个“有机体”,“MES系统”相当于整个智能工厂的核心大脑,所有智能化、自动化生产设备就是各个“器官”,“大脑”不仅能够通过智能计算向“器官”传递高效指令,让其高效协作、稳定运转,大大提升生产效率;还能感知到每一“器官”的实时状态,实现设备故障提前预警,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性、效率性。

 

在“有机体”的顺畅运作下,生产力有了质的飞跃。以伊利宁夏工厂为例,加工环节,仅需几名工程师通过电脑就可以监测并操控预处理车间的各个设备运行,实现日处理4200吨生鲜乳。灌装环节,每台设备一小时可灌装12000包,相当于每分钟200多包;码垛环节,机械手代替了60名工人的工作量。监控环节,偌大一个工厂,仅需几名操作人员就可在控制单元“洞察全局”。

图片

伊利智能机器人

 

更为重要的是,“生产力”和“产品力”对“品质力”有了更有力的保障,“伊利即品质”的企业信条得到了更加高效彻底的执行。在“有机体”的严密监视及精确计算下,产品全流程,无论是从研发、生产制造,还是产品流通全过程,都变得可视化、可数据化,既能敏锐地捕捉察觉到生产制造环节的各类食品安全风险,“将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也能使得食品安全链条实现透明可追溯,实现了产品的“来源可查,去向可追”,构建了基于品质的信任体系。

 

以伊利金领冠奶粉为例,消费者通过二维码、网络凭条,就可一键查到生产日期、批次、生产者、诚信评价等各环节信息数据。此前,伊利金领冠金海工厂凭借突出的智能水平与智能技术的应用水平,成功入选“2020中国标杆智能工厂”,成为唯一一家上榜的乳品工厂,为中国乳业数字化、智慧化转型树立了模范标杆。

 

数字化新消费:让每一个消费者都放心

从企业生产产品到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企业最为“关键的一跃”。而在伊利的数字化赋能下,产品生产能够实现以从“以工厂为中心”转变为“以消费者为中心”,过去是企业先生产,消费者再来挑选;现在是消费者需要什么,企业就能提供什么。

 

在网上,我们经常能看到关于伊利产品这样的评论——“给大家‘安利’一下伊利新口味的冰淇淋,好好吃!”“伊利的每一款新品我都好喜欢”“我的口味怎么和伊利的品味出奇的一致呢?”

 

这些消费者的声音,背后是伊利大数据的力量。伊利通过大数据洞察消费者的新需求、新趋势,通过算法预测未来可能流行的产品口味、营养功能,同时实时关注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圈层人群对产品的反馈评价,进而优化产品和服务品质。由于拉近了与消费者的距离、建立了更紧密的消费者沟通渠道,伊利能够真正根据消费者的偏好来生产产品。例如,安慕希推出了香菜味、菠萝味、丹东草莓等大量不同口味的新品酸奶,冷饮业务也推出了多种口味的“须尽欢”,均在上市后成为了备受年轻人青睐的“网红产品”。

 

此外,伊利还实现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渠道运营模式改造。快消品的主流渠道模式是深度分销,品牌商与消费者之间隔着分销商、二级批发商、三级批发商、零售商,长长的链条对于消费者而言便意味着信息的阻隔和成本的提升。2021年,伊利依托自主开发的数字化工具和手段,协同经销商、零售商,打造了以导购社群为载体的“品牌-门店-消费者”的直连模式,在社群中即可实现销售转化,履约交付由零售商完成。在这种模式下,渠道更加扁平,省去了中间的链条,无论是导购日常工作效率,还是门店单产都有了巨大提升;信息更加畅通,让每一个消费者都能够以更便捷的方式、更快的速度、更人性化的互动方式、更低的成本了解购买产品,真正将“以每个消费者为中心”落到了实处,社群消费者复购率也呈现了倍数提升。伊利的“乳业顶流”形象也因此一再深入人心。

 

结  语

在数字化智能化的蓬勃生产力加持下,伊利收获史上最强“开门红”,整体业绩再创历史新高。据其《2022年1至2月主要经营情况的公告》显示,公司1-2月实现营业总收入215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5%以上;利润总额33亿元左右,同比增速超过20%以上。显而易见,其业绩增长也有数字化转型的积极贡献。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完善数字经济治理,释放数据要素潜力,更好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以数字化力量打造高品质产品、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是目前中国企业正积极进行的创新实践。作为中国乳业龙头,伊利的数字化路径显然是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成功打了个样儿。

 

面向未来看,中国发展需要结构优化、效率提升和动能转换,数字经济与产业深度创新融合将是必由之路,像伊利这样的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值得我们更多的期待。

  • 案例
  • 推荐
  • 制造
  • 食品饮料
  • CIO
  • IT
  • 生产制造
  • 供应链/生态
  • 伊利
  • 数字化

推荐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