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研新经济研究院朱克力:元宇宙的投资机遇与挑战

  • 2022-03-27

  • 来源:新经济智库

最近,国务院国资委主管、中国企业家协会主办的《企业家》杂志,策划了一期“元宇宙”专题,约请多位专家从不同视角出发,谈各自眼中的“元宇宙”。这是一组高质量的文章,从技术到商业为我们展望了元宇宙的未来图景,读完后深受启发,结合几位专家的见解,有一些不成熟的认识与大家分享。

 

一、元宇宙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一千个用户,可能有一千零一个元宇宙。在这组专题里,几位专家对元宇宙各有理解,比如,林左鸣将元宇宙定义为“现实物理空间的数字孪生空间”,李光斗认为元宇宙是“平行于现实的虚拟生活空间”,刘锋指出元宇宙是“映射现实世界的在线虚拟世界”。应当讲,在本质上,这些表述异曲同工。那么,元宇宙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其实不难得出,元宇宙是基于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等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多元呈现的数字化新空间及其带来的人性化新体验,也是正在酝酿和生成之中的下一代互联网新形态。或者简单说,元宇宙是运用数字技术,面向人类需求提供的现实世界以外一个新的数字平行空间。

 

这样一个“新世界”,不以现实的物理形态存在,也不能简单说是物理世界的投射或拟态,而更多的是基于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基础,为人类未来生活、生产提供更具想象空间的新支撑。从技术元素和应用场景来看,元宇宙由3D渲染、AI、云计算、区块链等多种技术发展驱动,早期会出现游戏、社交、VR/AR、虚拟人、新型消费电子应用等多种形态。

 

可以说,继第一代的“PC互联网”、第二代的“移动互联网”之后,第三代的“沉浸互联网”正以元宇宙为代名词。对用户而言,戴上头盔就能进入一个超越现实的新世界,一个数字化的平行宇宙,还是引人遐想和憧憬的。都说好酒不怕陈,何况装进的是元宇宙的新瓶里呢!

 

虽说元宇宙这个名字本身就具有浓浓的营销意味,一如当年IBM提出“智慧地球”原本是为了卖它的服务器,但毕竟也拉动了相关技术的发展,这次Facebook改名Meta押注“元宇宙”,就算也是为了卖它的Oculus VR产品,只要同时能促进虚拟现实技术进一步发展,就善莫大焉。这叫不论动机只看结果。当然,如果纯粹以一家商业公司的视角来看待和理解元宇宙,那就“小了,格局小了”。

 

元宇宙之于互联网,究竟意味着什么?有人认为,元宇宙会是互联网发展的终极形态。不过,与人类历史相比,互联网发展的历史还很短,人们的想象力和预见力,又往往会受到这样那样的种种限制,不可轻言终极二字。

二、元宇宙的投资机遇与挑战

 

那么,元宇宙将带来哪些投资机会与挑战?在文章中,李光斗分析了新需求新消费新财富机遇,巩治君列举了虚拟形象创造与动漫产业、娱乐综艺、游戏三大商机,郭成林指出了“极端品牌化”的挑战和“品牌极端化”的趋势。这些对我们理解元宇宙的未来应用,都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思路。

 

其实,从商业逻辑看,为什么元宇宙现在如此炙手可热?这是因为目前人类对物质需求的满足已经到了一个阶段性的顶点,需要探索更高层次的需求。元宇宙是成为这个突破点的有机载体,也是未来非常有想象力的价值源泉。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财富积累到了一定的阶段,物质世界的消耗趋近于一个临界点,再去基于当前认知的世界建立更多的商业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人类的资源和需求遇到了瓶颈,但精神世界还有无限的空间可以挖掘。突破这个瓶颈有两种出路,一个是继续探索我们更广阔的物理空间,也就是走向星际太空,比如火星等,寻找一个新疆域;另一个出路,则是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推进物理世界的平行镜像化,同时也借此对现实世界进行增强和赋能。

 

元宇宙是未来人类满足自我需求、升级认知和价值实现的一种新载体,也是值得人们想象和憧憬的未来。但目前,元宇宙的发展还处于概念阶段,要真正形成可落地场景和产业以至融合现实需求的生态,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元宇宙现在是刚刚进入“婴儿期”,产业化过程5年起步,至少需要15-20年。而要达到人们想象的“现实+元宇宙”的双重世界无缝无界的融合状态,更是任重道远。

 

从场景意义上,元宇宙发展下去会成为多入口的虚拟现实社区,融合社交、游戏等属性,最终形态可能很科幻。元宇宙不仅是一种更高级的游戏,也不仅是基于商业发展的构想,从哲学意义上的确可能会为人类社会演化和进入下一个阶段提供技术和产业的土壤,成为硅基文明和碳基文明融合发展的大平台,推动AI进化并形成机器人生命体与人的人机共存。在未来,这些已不再是技术问题,也超出了经济学家和管理专家的思考范围,需要更多的科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未来学家和科幻作家一起畅想。

三、需要高度警惕的几个问题

 

关于元宇宙带来的颠覆性想象,目前社会各界已经有了不少展望,一方面说明,这的确是一个想象力和技术力共同驱动的新空间,一个可欲、可求同样也具备可行性开采的新疆域。但另一方面,其实也意味着,元宇宙从概念到落地、从想象到商业,这中间的实际距离恐怕也不会太短。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尽可能保持必要的理性,审慎乐观是基本态度。

 

因此,对于元宇宙的未来发展,我们在关注新概念、跟进新技术、呵护新事物并且乐见其成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元宇宙可能给人们带来的问题和挑战。比如,在刘锋的文章中,他认为元宇宙最核心、影响最大的困境是用户眩晕症问题,其次是长时间使用VR眼镜容易造成近视,会干扰双眼视功能发育。

 

笔者也有其他方面的担心。比方说,元宇宙世界给人们带来新空间的沉浸感和精神享受,同时会不会有引发更多心理问题的可能?会不会影响现实物理世界里正常的社交?如何跨越对元宇宙世界从认知到认同、明晰虚拟身份与现实身份之间的界线?

 

对于元宇宙可能的副作用,林左鸣在文中提出了更深层次的预警。现实中存在一些利用新概念、新技术、新模式“带节奏”的现象,比如把元宇宙纯粹游戏化,忽视元宇宙作为数字平行空间对于现实世界的增强和赋能,就可能会对物理世界而言失去正向价值。更要警惕对元宇宙的刻意曲解,比如所谓的将人们身躯和精神分割开来,其中身躯留给现实世界,而精神与灵魂注入元宇宙,这无疑会使元宇宙成为精神鸦片,让现实空间出现行尸走肉的空心人,非但无益于人的进步,更可能会贻害无穷。

 

除此之外,一些热衷于炒币的也趁着元宇宙的爆火,趁热而入,试图将元宇宙这个数字平行空间当作新一轮炒币的载体,借此再上演一波“割韭菜”……凡此种种,都足以带偏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大方向,不仅使元宇宙世界难以健康有序构建起来,也会加速现实物理世界的混乱甚至崩坏,这是需要予以高度警惕的重要方面。

 

还要看到,元宇宙可能会带来的伦理冲突,包括但不限于婚姻伦理和声誉等问题。而对于元宇宙将会带来的问题和风险,又涉及到必要的立法监管问题,包括下一步可能在元宇宙空间出现的隐私泄露、经济诈骗乃至于极端主义等问题,对其提前预判,并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制,是必不可少的。

 

其实不仅是元宇宙,对于任何一种新业态和新模式而言,都应当保持审慎乐观的理性态度。作为数字时代的一种技术导向的新经济商业形态,元宇宙的未来成长,会是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目前还在产业化早期,无论是所需算力还是网络技术以及扩展条件,现在都既不成熟也不稳定。但它一旦成熟,就会持续释放5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红利。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元宇宙究竟是风口还是泡沫?不妨说,对善于把握机遇者而言,它是风口;对贪婪和恐惧的人来说,它是泡沫。正如“每一个硬币都有两面”这句话所揭示的,纵观人类历史,新事物带来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与其带来的新价值和新机遇,二者从来都是如影随形的关系。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的智慧,也希望元宇宙能够健康发展,真正成为人类文明的新起点。

  • 元宇宙
  • 观点
  • IT/互联网
  • CIO
  • IT

推荐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