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光华董小英:深度解读《中国数字企业框架与指标体系》

  • 董小英

  • 2018-07-25

  • 来源:

在刚刚结束的“2018中国数字企业峰会”上,“中国数字企业框架与指标体系”首发仪式暨“中国数字企业评选”启动仪式隆重举行。《中国数字企业框架与指标体系》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董小英研究团队、锦囊专家和数字化公社历时半年共同打造、联合发布。

首发仪式之后,董小英教授对《中国数字企业框架与指标体系》进行关键信息解读。以下内容根据现场演讲录音和锦囊专家记者的采访资料,综合编辑整理而成,未经本人确认。

来源丨锦囊专家

文丨秦丽

《中国数字企业框架与指标体系》,是适应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创新方法论、体系、标准,旨在为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指导和参考依据。

北大光华董小英:深度解读《中国数字企业框架与指标体系》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系副教授 董小英

▌研究基础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董小英研究团队与锦囊专家团队合作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够在企业数字化层面,做一些更具体的、更脚踏实地的工作。《中国数字企业框架与指标体系》的研究团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路径方法。

在本项目的研究推进中,除了以往的研究基础之外,项目团队实地走访调研了大量的智能制造企业、零售企业、科技企业,进行案例分析与研究。同时,研究团队还搜集了很多咨询公司、高校、学术机构等对于数字化的研究报告。可以说,本次研究,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基础。

▌研究背景

当下,中国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面临人才短缺、目标不明确、战略不清晰等问题,许多企业急于寻求数字化转型之道,但受困于对自身的数字化水平判断不准、对周围数字化环境把握不到位、缺少体系化的数字化转型战略等问题。解决中国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与创新中的焦虑与痛点,就是当下中国企业最迫切的需求。

董小英指出,随着人们越来越多地进入数字化生存模式,数字经济成为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在这个大背景下,数字企业建设成为企业一把手关注的主要目标。

与过去30年企业信息化发展历程相比,数字化将引领企业走向客户体验、服务主导、生态资源整合、随需应变和基于数字资产创造价值的新型商业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化是数字化的基础,但信息化与数字化关注的核心目标不同,前者关注企业内部效率和成本,侧重于流程和资源的数字化;后者关注获客、增收和生态整合能力。

未来随着5G技术的利用、物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生活全要素数字化连接步伐加快,工业互联网、专业互联网和行业互联网将为新一轮资源整合和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数字化生存能力越强的企业,在这个过程中的发展红利越大。

▌整体框架

《中国数字企业框架与指标体系》包括数字战略模型、数字企业能力模型、数字人才能力模型、数字企业成熟度模型、数字企业指标模型等,由此科学系统的给出数字企业的战略方向、以及实现的方法和路径,并开展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评价评选、案例研究、试验推广等工作,提高企业数字化成熟度,推动企业走向数字经济时代。

在过去的半年中,《中国数字企业框架与指标体系》经过了多次迭代,包括了8个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从数字化战略、数字化技术、数字化生态、数字化运营、数字化服务、数字化创新、数字化资产和数字化绩效等8个方面,对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全方位的指导。

▌三大特色

董小英表示,《中国数字企业框架与指标体系》与其他咨询或研究机构有三点不同:

第一,基于研究团队30年来从企业信息化到数字化转型演化的系统理论与实践研究。

第二,在参考全球企业数字化调研成果的同时,更参考了研究团队对中国近20家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案例研究和实践洞察。

第三,在数字企业框架与指标体系的开发过程中,多次邀请企业富有实战经验的CIO参与讨论,迭代知识体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和知识共创。

▌各方观点

锦囊专家创始人、CEO李圆表示,锦囊专家广泛集结长期关注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的专家、协会、机构,共同倡议并研究出《中国数字企业框架与指标体系》,这是一份适应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创新方法论、体系、标准,旨在为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指导和参考依据。同时,这也是一个知识联盟共同体,来自于企业,也让企业为之受益。未来随着越来越多专家的加入,随着对更多的企业考察,它也在动态演进和迭代中,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切实有价值的帮助。

武汉爱民制药总工程师柳骏表示,《中国数字企业框架与指标体系》对中国企业的转型,意义重大,内容充实、指导性强。

中国中钢集团公司信息管理中心总经理李红、惠生集团副总裁赵德旭等企业数字化转型探索者,花费近2-3个小时时间填写相关问卷,结合自身企业实际情况,与《中国数字企业框架与指标体系》做好对标、分析等工作。

▌研究团队对数字化的几点洞察

1. 数字化转型一定是“一把手”工程,从战略层面到能力层面“自上而下”的推动。

2. 在过往对企业信息化的研究当中发现,“一把手工程”这五个字,决定了信息化成功率的50%,这还是人的意识问题。

3. 信息化和数字化的三重关系:信息化是数字化的基础;从重视过程到重视资产;数字化连接成为关键步骤。

4. 从信息化到数字化对商业的三个影响:第一,实体与虚拟空间,数字孪生;第二,商业生态,从紧耦合到松耦合;第三,竞争优势,整合资源的效率和密度。

5. 信息化与数字化关注的核心目标不同:信息化关注企业内部效率和成本,侧重于流程和资源的数字化;数字化关注获客、增收和生态整合能力。

6. 信息化与数字化的驱动力有本质区别:信息化的驱动力,来自组织内部驱动;数字化的驱动力,来自消费者。

7. 数字化,是面向客户的,核心是获客和增收,不仅要降低成本,还要产生直接效益。

8. 数字化时代,是全要素的全面数字化。全要素数字化之后,会带来整个组织运转效率的全面提升。

9. 数字化生存能力越强的企业,将会在新一轮竞争中,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享受越来越大的发展红利。

10. CIO,一定会在数字经济时代再造职业辉煌!

  • 研究报告
  • 农业
  • 采矿
  • 制造
  • 食品饮料
  • 烟草
  • 鞋服纺织
  • 家居家具
  • 化工
  • 钢铁
  • 机械装备
  • 汽车
  • 能源化工
  • 建筑
  • 批发零售
  • 交通物流
  • 住宿餐饮
  • IT/互联网
  • 通信
  • 软件信息

推荐

我要评论

董小英

北京大学

数字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席、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荣休教授

北京大学 数字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席、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荣休教授

北京大学本硕博。工业与信息化部通信专家委员会委员,数字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席、国家知识管理标准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泰安市智能制造产业专家委员会专家。曾任北京大学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案例研究中心学术主任,中国信息经济协会副理事长。在美国哈佛大学,匹兹堡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多所大学短期学习或做访问学者。主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