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背后的三个驱动力——《行走的学堂-日本新零售研学》专题分享来啦

  • 锦囊专家

  • 2017-11-28

  • 来源:

导读

2016年11月马云提出了新零售概念,一时间所有商家开始关注如何消费升级。“今天,我们到底在一个什么样的时间点上,可以讲很多内容,比如我们有什么样的机遇,什么样的挑战,但是如果只用一个概念、一句话,我想说,‘下半场’刚刚开始。”美团的王兴也提出了商业新走向。之所以称之为下半场,就是上半场的人口红利早就结束了,流量获取变得非常艰难;为什么要新零售,就是唯有通过创新,才能令商业持续为消费者提供价值。

我们也开始了新零售的研学之路,作为一直引领零售和服务的日本,成为了我们首个研学目的地。如果我们回头对比日本106年的消费史和中国短短几十年的消费史,很容易就会发现它们的发展轨迹惊人地相似。近几年,很多投资人在讨论中国零售业的变化趋势的时候,经常会提到一句话:“日本走过的路,中国也会再走一遍”。而当今这一轮的新零售,日本也早在几十年前就开始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思考和方法现在现实中得以验证,制得我们借鉴学习。

今天,就把我们所见所学的内容,总结整理,分享给大家,希望带给对新零售同样有兴趣的伙伴以启发价值。

所谓新零售并不是今天的新事物,而是伴随不同的商业的历史时期的更迭,零售业随之的革新。以美国零售业举例,130年前诞生的邮购,就是当年的新零售,后来的连锁店与大型购物中心的出现也是不同时代的零售创新。因此,所有的新零售说到底都是时代驱动的产物,商业的本质就是商家与消费者的互动,而绝非商家的一厢情愿。搞懂新零售,首先要了解这个时代消费者的需求特征,这才是新零售背后真正的驱动力。

我们总结今天的三个消费特征驱动着零售的创新,分别是:消费趋于理性、消费者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小众文化的崛起。

一、消费趋于理性

从关注品牌赋予的附加价值,转向更加关注产品本身的意义。这个时代出现在日本1980年代,在经历了七八十年代泡沫经济之后,日本国民经历了对奢侈品的极度狂热之后冷静下来,开始重新思考消费,思考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大家不再迷信品牌营造出来的华而不实的附加价值,而是转向购买物有所值的产品。这个消费特征的转变被西武百货洞察到,1980年他们企划了一个项目叫“无印良品”,就是“没有品牌的好东西”,并以“有道理的便宜”切入市场,其实正是对当时零售需求转变契机的精准把握。

无印良品现今早已被国人熟知,品牌推广到了全世界。而刚开始的时候,无印良品只是西武百货的一个自有品牌专区,面积不大,40种产品。但因为无印良品成功的零售创新,很快从内部孵化 项目确立为独立品牌,走出西武百货,1983年,在流行文化发源地青山地区,开设第一家专卖店,今天无印良品仅在中国的店铺数量就已经超过百家,并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商业哲学,从产品企划延伸为生活方式,成为日本最大的Life Style Store。

2016年无印良品的CEO金井政明来华访问时说过一段话,“过去几年我一直在思考无印良品应该做什么?1980年代,当时的日本社会充斥着大牌崇拜,而我们决定生产反潮流商品。当时我们预测,10个人中大概只有1个人能理解无印良品的理念。但我们并没有像其他公司那样,试图用市场营销去吸引剩下的9 个人,而是就围绕这1个人,生产出满足他不同需求的多样化产品。就这样几十年下来,无印良品不再只是青山地区创意人士喜爱的小众产品,顾客的增加反映出消费者的成熟,因为只有‘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才会去追逐品牌。现代社会面临环境问题、全球化的问题,而无印良品成为这批成熟消费者自然而然的选择。”

专注产品的消费趋势不仅在日本,在经历过经济高速成长的欧美国家也同样适用。2005年旧金山的一位热衷咖啡制作的年轻人詹姆斯·费曼在柏克莱农夫市场用咖啡推车售卖自己精心制作的咖啡,并以17世界欧洲第一家咖啡馆为自己的品牌命名为蓝瓶咖啡——bluebottle coffee。初衷只有一个,关注产品本身的价值,制作口味最佳的咖啡。今天蓝瓶咖啡已经成了全世界潮流文艺人群的争相体验的ins店,2015年拓展海外市场的第一站选择了在日本,在这样一个零售业发达,竞争残酷的市场里不仅生存的很好,而且2年内在东京开了7家店。

蓝瓶咖啡被誉为咖啡馆中的Apple,除了因为店面设计选择了同样简洁现代的风格之外,我觉得核心是蓝瓶咖啡对咖啡品质本身的极致严苛,每一杯咖啡的制作过程中,对各个环节中工艺和时间的精准把控。比如只使用烘培48小时以内的咖啡豆,咖啡粉研磨好的45秒必须冲泡,这些保证了精品咖啡爱好的极致体验,消费者们也不惜排队4个小时品尝一杯他们的咖啡。

“很多顾客因为我们不提供研磨咖啡豆的服务,而对我们的有意见。但我们始终坚持,客人如果不能在研磨后的最佳时间品尝的话,才是真的可惜。”因为詹姆斯·费曼对咖啡品质的坚持,甚至拒绝使用通常的营销手法过度包装品牌,才使得蓝瓶咖啡以公认的品质成为精品咖啡这个品类中的翘楚。在看似饱和已无机会的咖啡馆市场中,依然成为独树一帜的品类代名词。

消费者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这个观点跟刚才的观点不是矛盾吗?是的,可是扪心自问,谁不是矛盾的呐。我们在相信直觉的同时又需要别人指引,在诉求功能的同时又要求高颜值外观,在标榜理性逻辑的同时又追求理想浪漫。消费也是如此,乔布斯曾公开表达“消费者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直到我们做出来,拿给他们,他们就知道要什么了”。

茑屋书店的创始人增田宗昭认为Apple卖的不是产品,而是Apple的生活方式。“商品的数量和新奇感已经不再有意义”,他认为唯有懂得产品的呈现方式,才能激发今天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他对消费者需求变化划分为三个时代:产品稀缺时代、购物平台时代、拥有编辑权时代。在已经经历过前两个时代的当下,商家要具备的是“选品的技术”,然后通过编辑以“生活提案”呈现产品。

第一家茑屋书店就是诞生在日本的三个时代之初——1983年,那时候书店的经营相比今天要乐观的多,可增田认为书店不能只卖书,而应该将与书籍看似无关联的唱片、录影带、日用杂货一起售卖。这源于他对消费新趋势的洞察,他认为喜欢读欧美书籍的人实际是对欧美的生活方式的憧憬,因此,他们也同时喜爱欧美的电影、音乐,渴望全维度了解当地文化。于是茑屋书店率先将书籍、录影带、唱片融入到一起,以营造生活方式为目的,一并呈现相关联的产品。除此之外,茑屋书店也第一个将咖啡馆引入书店。这在今天已经司空见惯的跨界融合,当年可是绝对的颠覆性创新。

三十年来,茑屋书店的“生活提案”靠实践验证了成功,目前的开店数量达到了1400家。2011年在代官山开设了13000平米的T-SITE,2015年开设升级版的茑屋家电,让产品以更为丰富的形式呈现出立体的生活方式。编辑提案的核心就是人,以茑屋家电为例,30个品类区域分别设置了30位接待员,每一位都是专属产品领域的资深达人,无论消费者有任何问题,专家们都能如数家珍的为顾客详尽解答。“我们至少可以为顾客呈现100种的生活提案”增田对此自信满满。

说到提案能力这里再列举一个汽车品牌的跨界案例——雷克萨斯咖啡店。2011年雷克萨斯在东京的南青山后街,低调的开了一家咖啡店,店铺分为三层,一层为咖啡店,二层为餐厅与服饰、杂物等商品售卖,地下室为VIP接待区。咖啡店名为INTERSECT,中文译为“融合”。这家店筹备了3年时间,耗资超过50亿日元,但雷克萨斯的负责人却明确表达了这家店的开设初衷:一,不展示汽车,二,不为盈利。其目的就是要通过这家店,纯粹的展现雷克萨斯车主人群的生活方式,让人们在店内感受这个阶层人群的品位。

从店铺的选址到商品的选择,从店内播放的音乐到根据季节更替的菜单,细致到地板的样式,店员的服装,每个细节都是由各自领域的专家为此店量身打造,甚至餐具都是特别定制的。这一切的精细筹划只为呈现生动具体的雷克萨斯式的生活方式,让品牌潜移默化的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并润物无声的被消费者感知体验。这就不难理解店名为何弱化了雷克萨斯,而强调“融合”了。在早已充分竞争的汽车品类中,以诉求产品为主的营销方式已经很难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唯有创新,以生活方式提案给受众。

小众文化的崛起

《紫牛》的作者,商业学者塞斯·高汀专门著作了一本关于小众文化崛起的书,叫《怪咖时代》。简言之就是当这个世界的工业革命迈向尾声,大众这个概念也将随之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多元和独特。互联网的资讯量和沟通的便利催生了小众时代的诞生。

“无止境的创造资讯,再加上真正的大众媒体瓦解,两相结合产生巨大的冲击,这两股趋势中的影响力互相叠加,让我们更能看清楚文化核心里的一道基本原则已经消失,就这么不见了,这感觉好像雪球滚下山坡。体积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但当我们预期他会越来越大时,他却分裂成千万个小雪球”塞斯·高汀以雪球来比喻小众文化的诞生。随之而来的便是更加细分的小众市场,大众的消费体验无法细致的满足小众消费群的需求。

Deus Ex Machina原本只是澳洲的定制机车改装品牌,现今融合了单车、滑板、冲浪、滑雪、服装、咖啡厅、唱片、出版等一系列Old School风格生活方式。10年间在东京、米兰、洛杉矶、巴厘岛的复古文化群体中迅速蹿红,在6个国家开设了旗舰店。

东京的店开在亚文化潮流聚集地——原宿,独立的三层建筑,一层是咖啡与机车改装,二层是服饰、头盔、冲浪板、版画等产品售卖、地下为酒吧。三层楼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最酷的一群人,大家三五成群的畅谈、品尝咖啡、挑选商品,与其说是一家店,不如说是全年无休的亚文化热爱者的大party。瞄准了小众文化的人群,打造深得人心的体验,同时也创造了年营业额过亿的商业成绩。成功的原因不难理解,因为Deus的经营范围,都是当下性感指数爆表的那群人最热衷的,而这个群体也是容易带动潮流的正向循环的。

真正拥有机车人群不多,但这种渴望挑战与激情的情怀每个人心中都有,将情怀变为可以消费的具体场景,满足人们塑造自身形象的心理诉求。Deus Ex Machina的拉丁语原义为“扭转乾坤的力量”。这种力量的起点在于连接那些最懂你的小众,不要担心这个群体的人数有多大,一百个疯狂热爱你的粉丝,比一万个觉得你还行的人,更有价值,成功品牌都谙熟此道。无印良品、蓝瓶咖啡在品牌创立之初,无不是从小众开始的。

如果说机车和咖啡结合还不够小众,那么单纯售卖贴纸一定是个细分中的细分了。B side label 已经将在这个领域经营了12年,现今已经在日本开始了6家门店,新加坡一家海外店。他们的经营内容非常简单,就是将有趣的亚文化插画制作成独立包装的贴纸出售。这种看似司空见惯的产品,被他们运作的十分吸引人。

首先,他们签约了十几位个性鲜明、画风各异的插画艺术家,作为贴纸内容来源。这些艺术家会结合目标群体的喜好,创作蠢萌、哥特、街头、甚至小情色等主题的系列插画,其中日本文化的内容最受欢迎,因为日本的漫画的风靡世界,很多国外游客会将此当作是新型的纪念品购买。

其次,店内提示了各种贴纸的应用场景,除了常规贴在本子、电脑上、还提示人们可以贴在头盔上、滑板上、背包上,让贴纸成为最轻巧的标榜自身个性的亚文化载体。

最后,IP延伸,每次到访B side label都会看到到一些贴纸之外的新品类衍生品,比如之前会有徽章,现在增加了Tshirt、版画,这些对产品丰富度和销量都起到提升作用。虽然目前还尚未得知它们具体的的经营状况。但这让我想到被誉为亚洲第一IP天团的line friends ,每年过亿的衍生品收益当中,贴纸产品贡献的价值就占了不少份额。

三个驱动新零售的动因跟家分享到此,未来会有更多这样的底层逻辑值得我们不断发现研究。另外,大家也发现我们没有提出理论工具,只是总结了事实案例。这也是我个人分享的初衷,不刻意告诉大家类似“新零售成功的N种方法”,即便大家更习惯听到此类分享,然后如法效仿应用于实践,可往往最终难以达成目的。因为,这个世界本就是复杂的,商业更不是物理学,无法用某种公式百试百灵的验证,只能总结,不能复制。还有,我们分享的六个品牌都是线下的零售案例,而今天零售的成功一定无法脱离线上部分,比如蓝瓶咖啡邀请前googel设计师联手打造的电商项目也大获成功。


文章为「锦囊微课」原创作品,作者: 郑连峰

  • 案例
  • 批发零售
  • 食品饮料
  • 鞋服纺织
  • CDO
  • CMO
  • CEO
  • 战略
  • 运营
  • 销售
  • 大数据
  • 物联网
  • 云计算

推荐

我要评论

锦囊专家

锦囊专家

自媒体

锦囊专家 自媒体

以智库为引擎的科技服务平台,始终致力于“通过构建全球智联网,为企业提供强大创新后盾“这一使命。平台现有全球高科技及行业专家2万名,为政府、各类型企业、投资机构提供专家咨询、研讨、调研、营销、培训等相关智库服务。

相关文章